首页 百科知识 学院派老师“下课”,急需培养新老师

学院派老师“下课”,急需培养新老师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东方发展早期,随着学生人数的剧增,单靠俞敏洪一个人的力量已经难以支撑,所以就招聘了一些老师。随着学院派老师的离去,没有新的可以胜任的老师来顶替,俞敏洪只好在各个教室乱窜,担负起了“救生员”的工作。招聘没有教学背景的老师,亲自示范教师队伍得到初步稳定后,俞敏洪招聘了一些完全没有教学背景的老师。

新东方发展早期,随着学生人数的剧增,单靠俞敏洪一个人的力量已经难以支撑,所以就招聘了一些老师。然而,有些“学院派老师”传统的授课风格并不能让学生满意,甚至被轰下了课堂。面对这种状况,俞敏洪只能当起了“救生员”,在各个教室奔走。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快速发展的新东方急需培养一批和俞敏洪一样优秀的新教师

坎里那些事儿

新东方发展前期,招聘来的老师都是学院派的,与俞敏洪所创立的讲课风格有显著差距。比如讲授阅读的老师,仍然是完全按照大学里讲授阅读的方式在讲课,把每一句话拆开来,然后把语法、词汇分析半天。常常是一节课下来,连一段阅读理解都讲不完。同样,讲授听力的学院派老师,一堂课下来也就讲解10句听力。逐渐,学生们就开始表达他们的不满,他们的不满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他们觉得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得到的信息量太少。其次,他们认为这些老师的讲课方式完全是学院式的,而不是针对考试特别设计的,所以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通过考试。最后,这些老师讲课时完全没有激情,更没有俞敏洪的幽默感,所以不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面对学生的普遍不满,俞敏洪当时就制定了一个制度,就是“如果你觉得这个老师不好,你就可以把老师轰走”。让俞敏洪没有想到的是,有些老师真的都被“轰走”了。随着学院派老师的离去,没有新的可以胜任的老师来顶替,俞敏洪只好在各个教室乱窜,担负起了“救生员”的工作。那个时候的俞敏洪,可以说是在疲于奔命地授课,每天都讲到嘴发干、声音嘶哑。一段时间下来,俞敏洪就有些吃不消了。可是,到哪里去找非学院派的老师呢?

俞敏洪的战术

如果把一个团队比喻成一艘船,俞敏洪就是新东方这艘船的船长,但他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干了,所以,培养和俞敏洪一样具有魅力的船员就提上了日程。俞敏洪开始亲自“传帮带”。

要求老师充分准备后再上讲台

对于新招聘的老师,俞敏洪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备课方面,他要求老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再上讲台。这就要求他们在课下进行一定时间的练习,包括讲课的语速、肢体语言。俞敏洪甚至要求这些老师在上课前去教室研究一下黑板和电视的位置,要力争在每个细节上做到完美,不出现任何纰漏。

新东方有两个从北大来的年轻教师,俞敏洪在分析了他们的可塑性之后,觉得可以带出来。这两个老师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很快就领悟了俞敏洪的教学方法和特点,成为了新东方可以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其中的一个女老师,现在已经是北大的知名教授。

第一批老师培养出来以后,算是奠定了新东方最初的教师队伍基础。

招聘没有教学背景的老师,亲自示范

教师队伍得到初步稳定后,俞敏洪招聘了一些完全没有教学背景的老师。为了培养好这些新老师,俞敏洪都是亲自示范,一讲就是二三十节课。同时,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俞敏洪也把自己的讲课录音放给这些老师听,让他们对着录音进行模仿。练习一段时间后,俞敏洪就让这些老师讲课给自己听,他觉得满意了,就把这些老师送到课堂上去接受学生的检验。

这些老师继承了俞敏洪讲课时的幽默和风趣,同时也适当增加一些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知识,很快就成为受学员欢迎的老师了。

坎外真经

考试是一种手段,应试需要方法

对于新东方最初那些学院派的老师,学生们普遍表示不满,主要是因为他们沿袭了在大学里的讲课方式,而不是针对考试。对于这一点,俞敏洪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考试是一种手段,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考试就必须讲究方法,这也正是新东方要做的事情。

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俞敏洪在研究托福考试的过程中,把中国流行的50道托福题做了个滚瓜烂熟,所以在讲授托福考试的内容时能够驾轻就熟。而那些名牌大学的教授,他们的英语能力虽然高超,能把每个英语句子讲解得十分清楚,却不是针对考试的要素来讲的,所以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就效果欠佳。

不怕没有职位,就怕自己能力不够

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怕没有职位,只怕自己没有占据整个职位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而是要掌握可以让别人知道的本领。”新东方的学院派老师被“下课”的事情,就印证了孔子的言说,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谋求职位,追求成功,其实舞台并不缺乏,但只有自己有足有出色的能力,才能有资格和机会去登上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