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莫宣学教授当选中国地质大学院士

莫宣学教授当选中国地质大学院士

时间:2022-0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谦逊严谨 从容淡定——莫宣学教授当选院士应邀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报告2009年12月初,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曾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作任职的莫宣学教授当选,全校师生欢欣鼓舞。校领导郝翔、张锦高、邢相勤、王焰新、朱勤文、傅安洲、唐辉明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代表及相关专业学生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时限是国际争论的热点。
从容淡定_地大人2010

谦逊严谨 从容淡定

——莫宣学教授当选院士应邀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报告

2009年12月初,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曾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作任职的莫宣学教授当选,全校师生欢欣鼓舞。

2010年1月6日,应邀回武汉的莫宣学院士在迎宾楼报告厅举行报告会。校领导郝翔、张锦高、邢相勤、王焰新、朱勤文、傅安洲、唐辉明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代表及相关专业学生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校党委副书记朱勤文主持报告会并介绍了莫宣学院士的求学和工作经历。

校长张锦高致贺词,对莫院士的当选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对莫院士为学校建设作出的贡献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他说,莫宣学院士多年来在岩浆热力学基础研究、青藏高原研究和“三江”特提斯成矿域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研究三大领域取得了突出贡献。30多年来,他累计在青藏高原工作、科考达70多个月,真正践行了我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为广大同学树立了榜样。他希望,莫宣学院士多支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建设发展,为把地大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言献策。

学生代表向莫宣学院士献花。

党委书记郝翔代表学校向莫宣学院士赠送纪念品。

莫宣学院士讲话。他首先对母校的培育及师长的帮助表示感谢。他说,北京是我的母校,武汉也是我的母校,所以回到母校很高兴、感觉很亲切。莫院士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情况,从“岩浆岩热力学基础研究”、“青藏高原地球动力研究”、“岩浆作用成矿研究”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他说,地质人要为国家服务、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要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减轻灾害等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莫宣学院士对青年学子提出3点希望:一是要珍惜目前的成长环境和土壤,努力学习,尽快成长成才;二是要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做事,掌握好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是要有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广博的知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莫宣学院士还即兴回答了青年学生们的提问,他热爱事业、尊重科学、以苦为乐、追求卓越的精神感染了参加报告会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大家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衷心感谢莫院士的报告。

朱勤文副书记作总结讲话。她说,莫宣学教授当选院士是甘做冷板凳、几十年磨一剑的结果。在他身上闪耀着地大优良的学风、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的学术精神。青年学子们要学习莫宣学院士谦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师德风范以及报效国家严谨务实的科学家精神。她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沿着莫宣学院士的奋斗足迹,努力进取,争取早日成才。

1月7日上午,莫宣学院士到地学院参观座谈。地学院党委书记赵俊明、院长赖旭龙及相关专业老师参加了座谈。与会老师纷纷祝贺莫宣学教授当选院士。大家回顾了与莫宣学院士一起工作和跟随其学习的经历,一致认为当年在青藏高原上一起住牛棚、啃馒头、翻山越岭做研究是一种难得的人生经历和财富。地学院各个学科负责人还汇报了学科的发展现状,并就学科发展与莫宣学院士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要加强京汉两校的地学交流与合作。

莫宣学院士表示,他将尽快将座谈会的情况向学校汇报,尽快组织两校的地学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举办联席会议、共编教材、合作申请重大课题等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两校地学学科的共同发展,共创一流。

7日下午,在“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山等老师的陪同下,莫宣学院士一一参观了重点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和设备,并逐一询问工作人员仪器的性能和功能。曾经与莫院士共事的老师们都闻讯围拢过来热情问候,气氛和谐而热烈。莫院士也热情地一一回答大家的问候,邀请大家去北京参观。

8日上午,张锦高校长亲自赶到迎宾楼为莫宣学院士送行,请他保重身体,欢迎常回武汉指导工作。莫院士也感谢学校的热情邀请,一一与大家握手告别,期待不久大家能够再度相逢,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附:莫宣学院士简介及照片

莫宣学,1956年进入原北京地质学院学习,1960年留校任教至今。1981—1983年,赴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进修。曾担任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试中心主任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

长期以来,莫宣学教授在岩浆热力学基础研究、青藏高原研究和“三江”特提斯成矿域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研究三大领域取得了突出贡献。

莫宣学教授在岩浆热力学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创新性实验研究。1982年发表了在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完成的含Fe2O3多元硅酸盐熔体中主要组分偏摩尔体积实验成果,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含Fe2O3熔体密度预测模型。不同深度(压力)条件下岩浆氧逸度的估算,对岩浆成矿作用和行星演化有重要科学意义。该成果获得两份美国国家报告的高度评价,迄今已被Nature、GCA、JGR等著名国际杂志他引111次。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是国际地学界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莫宣学教授运用“岩石探针”的理论与方法,对青藏高原构造-岩浆作用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时限是国际争论的热点。前人对碰撞时间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70~35Ma),莫教授通过长期研究,提出印-亚大陆碰撞起始于65Ma左右的新认识,进而建立了青藏高原构造岩浆事件的系统时空格架,受到国内外重视。青藏高原巨厚地壳的成因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莫宣学通过对西藏新生代同碰撞与后碰撞火成岩的研究提出“两类地壳、两种机制”的新认识。“两类地壳”即新生地壳与再循环地壳;“两种机制”即构造挤压增厚机制和地幔物质注入机制,并估算了各自的贡献率。以往文献中对后一种机制涉及甚少,揭示出青藏高原碰撞火山活动显示出随时向周边、特别是向东迁移的趋势,结合地球物理资料,推测可能暗示高原深部壳-幔物质的横向流动。莫宣学教授在该领域的相关论文被SCI刊物他引613次。近5年来应邀在相关国际与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报告25次,应邀为美国GSA Special Volume、Lithos等撰稿和评阅稿件。《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postcollisional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Implications for lithosphere heterogeneity and collision-induced asthenospheric mantle flow》一文被Y.Dilek(当时GSA Bulletin主编)认为“是对理解亚洲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的一个重要贡献”。2003年入选“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的优秀国内学术论文”。

img86

莫宣学院士

img87

莫宣学院士报告会

img88

莫宣学院士在报告会上

莫宣学教授长期致力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特提斯成矿域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两套成矿系统、三大控矿要素”的理论概括及具体找矿方向,被地勘部门采纳取得找矿突破,为开拓“三江”国家级矿产资源新基地作出了贡献,有关成果获得了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莫宣学教授在已发表的论著中,有第一、二作者论著170篇(部)。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70篇(部);SCI论文58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论文17篇、第二作者15篇;被SCI检索刊物他引929次,其中第一作者及第二作者论文分别被他引283次、370次;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他引1 113次,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401次。主持完成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报告12部。近两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新发表SCI检索论文8篇,出版专著1部,被SCI他引从485次增加到929次。

莫宣学教授从1974年开始进入青藏高原工作后,有26个年头出野外工作,其中有21年野外工作在1个月以上,最长的一年在野外工作10个月。35年中,在野外工作累计工作时间有6.1年,其中有70.5个月在青藏高原和“三江”地区(横断山脉)地区出野外。2010年,莫宣学教授出野外近1个月。

莫宣学教授先后培养出32名博士、11名硕士,其中有的已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有不少学生成为所长、总工程师等地质一线的骨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