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气候与洋流

气候与洋流

时间:2022-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气候与洋流一、气候特征太平洋跨有从极地至赤道的多种气候带,其中3/5洋面处于低纬地带,使太平洋具有以热带、亚热带为主的海洋性气候。在太平洋热带水域上空常有热带气旋发生。洋面气温、年较差在西北太平洋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差值可达南纬22℃。此外,北太平洋尚有来自北冰洋的千岛寒流,在日本称亲潮。秘鲁寒流是南太平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气候与洋流_探索未知

气候与洋流

一、气候特征

太平洋跨有从极地至赤道的多种气候带,其中3/5洋面处于低纬地带,使太平洋具有以热带、亚热带为主的海洋性气候

与陆地表面相比,海洋表面是均一的。地球表面理想的气压和风带在太平洋上表现得很明显。如副热带高压带的向赤道侧终年吹东北信风(北半球)和东南信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向极侧为盛行西风带。在南太平洋,西风带因与印度洋连成一片,风力较大,称为“咆哮西风带”。北半球的这种风系在太平洋西北部冬季因受亚洲大陆干冷陆风和夏季来自海洋的湿润海风的扰乱,形成明显的季风气候。太平洋东岸,由于西风带和信风带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候。在西风带范围的沿岸形成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而在信风带则天气晴朗,东风吹拂洋面,降雨量少。

在太平洋热带水域上空常有热带气旋发生。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源地,绝大多数集中在南、北纬5°~20°范围内。

分布西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在澳大利亚东面比较偏南,可达25°S。西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最多是12月至次年3月;东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出现在5~11月,最多是7~9月;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最多时间是夏、秋季节。热带气旋在移行过程中伴有狂风骤雨、巨浪大潮,对热带海洋沿海地区影响很大。

太平洋气温分布亦符合全球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气温随纬度增高而降低。赤道附近水域,10°内的大部分洋面全年各月均温在26℃以上,但其东部由于寒流的影响而气温略低。随着太阳入射角的季节变化,高温区亦相应地变化,冬季(北半球)偏于赤道以南,夏季位于赤道以北。赤道以南的南太平洋洋面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但南美大陆沿海,由于强大的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常年比同纬度水域低。赤道水域以北的北太平洋,气温分布比南太平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洋面气温、年较差在西北太平洋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差值可达南纬22℃。洋面温差以赤道区为最小,年温差多在2℃以下,大洋中部甚至不足1℃。

太平洋海域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000~2000毫米。最大降水量分布在加罗林群岛东南部、美拉尼西亚北部,雨量多在3000~5000毫米。许多较高的岛屿受地形影响,向风侧和背风侧雨量相差很大,如夏威夷群岛中的考爱岛,在高1500米的向风侧雨量达12090毫米,是太平洋上降雨最多地区。秘鲁南部和智利北部沿海,科隆群岛附近,雨量不足100毫米,为太平洋降水最少水域。北太平洋雨季为7~10月。南北纬40°以上水域多海雾,其中以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为最甚。

二、洋流及其特征

在赤道至南、北纬40°左右的范围内,南北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环流系统。北部为顺时针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组成。南部为反时针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此外,北太平洋尚有来自北冰洋的千岛寒流,在日本称亲潮。

黑潮是北太平洋中部表层环流的一个环节,是北赤道洋流在菲律宾群岛附近向北转向的延续。黑潮从北纬12°~14°到巴士海峡间的一段,称黑潮源地。自源地出发,沿台湾岛岸北上,进入东海。沿东海大陆坡流向东北到达北纬30°附近,称东海暖流。然后分为两支:一支进入日本海和黄海,分别称为对马暖流和黄海暖流,另一支,即主支经吐噶喇海峡进入日本南部海域,到达北纬35°附近之后,东流至东经160°附近,全长约6000千米,是世界著名的暖流。黑潮的物理特性为温度高、盐度大、水体颜色蓝黑。夏季温度高达29℃,冬季为20℃左右,水温向北递减。主流最大流速每昼夜可达60~90千米;宽度约100~200千米。在台湾岛与琉球群岛间厚度可达700米左右。黑潮在东海时的流量约为长江流量的1000倍,相当世界河流总流量的20倍。黑潮对太平洋西部海域纬向地带性破坏作用十分显著,它使流经的海域增温、增湿,促使等温线走向发生突变。同时把低纬海区的海水、饵料输送到中高纬海区,使沿途海域形成一些著名渔场。

千岛寒流发源于白令海区,受极地东风影响,寒流向西流动至大陆沿岸,沿堪察加半岛南下,使沿途海域增加了寒冷程度。寒流至日本本州岛东北海域与暖流汇合,在西风吹送下向东流去,形成北太平洋暖流。它的一部分至北美大陆西岸南下成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则向北流回到极地海区。亲潮与黑潮交汇之处,由于两者水温和盐度的显著差异,形成一个水文不连续面。寒流水温低,密度较大因而潜入暖流水层之下,在其前缘,形成“潮际”,这里鱼类饵料极其丰富,成为世界最大渔场之一。秘鲁寒流是南太平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始于南纬45°左右,贴近南美西岸北流,直到赤道附近。秘鲁寒流在北流过程中,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加以沿岸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离岸风也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致使平均深度约100米的中层冷水上泛到海面,沿岸水温显著下降。这里年平均水温一般为14℃~16℃,比附近气温低7℃~10℃。海水上泛把大量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带到水面,加以洋面低而厚的云雾阻挡阳光照射,促使海洋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秘鲁沿岸海域中冷水性鱼类提供了丰富饵料。据观察,该海域距岸200~300千米浮游生物繁殖的程度仍然不减。因此秘鲁沿岸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有些年份,一支被称为“厄尔尼诺”的暖流突然闯进秘鲁沿岸,使海水变暖,这支暖流源于太平洋东部,从赤道向南流。它的到来,一方面使秘鲁近海冷水性生物几乎全部丧失生命;另一方面又给秘鲁沿海带来大量降水,造成水灾和土地侵蚀,因而是一支“不受欢迎”的洋流。

三、水温及其他水文特征

大洋表层水温特点主要受大洋洋面上气温的影响,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和变化过程基本与洋面气温一致。大洋表层水温日变幅一般不超过0.5℃,年变幅比日变幅大,但也只有几度。太平洋表层水温为19.37℃,比世界大洋表层平均水温(7.54℃)高出近2℃,是最温暖的大洋。

太平洋表面水温分布随纬度增高而降低。水温变化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陆分布、洋流运行、海上气象、入海河水温度等影响。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状况,就综合反映这种影响。

8月,整个北太平洋的表层水温在零度以上,最高温度在中美附近,水温为29℃或更高。赤道附近为26℃~28℃。最低温度在阿留申群岛附近(6℃~8℃)。因受寒、暖流的影响,在北纬40°以北的水温,西部低于东部,东西温差达10℃~18℃。北纬40°以南的水温,西部高于东部,东西温差为6℃~7℃。8月在南纬60°以北水域温度在零度以上,水温随纬度自高纬向低纬逐增。在南纬40°以南,水温变化在0℃~12℃之间。南纬30°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东西岸温度相差达10℃左右,南纬10°附近,东西温差达11℃~12℃。总之,8月的南太平洋,东西两岸水温差异随纬度降低而增大。

2月在北太平洋,大部分水域的水温在零度以上,最低处在千岛群岛附近(0℃~2℃)。中纬海区,东西温差达8℃左右,低纬海区东西温差为2℃~4℃。在南太平洋,南纬60°以北都在0℃以上,赤道附近可达28℃。

根据太平洋表层水温分布图,太平洋的水温变化有如下的特点:

(1)由于太平洋面位于低纬热带海域的面积最广,冬夏大部分水域温度都在0℃以上,其中年平均表层水温高于25℃的海域面积为6.6×107平方千米,约占整个洋面的35%;水温高于20℃的面积为9.6×107平方千米,约占整个洋面53%。因此,使洋面年平均水温高于其他大洋,成为世界上最温暖的海洋。

(2)太平洋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水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分布呈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南太平洋洋面辽阔,受陆地影响较小,水温分布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比北太平洋更明显。

(3)受大洋环流性质的影响,沿岸海域发生局部增温或降温,使南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以北的大洋东西岸发生水温差异。一般在赤道以南热带海域至北纬40°以南,西暖东寒,北纬40°以北,西寒东暖。局部增、降水温使与纬度平行的等温线走向产生弯曲和偏斜。

(4)太平洋面赤道横贯,北太平洋水域大于南太平洋,因此,北部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大。加上北太平洋为陆地环抱,仅通过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连接,使北方冷水团的影响受到限制,所以北太平洋比南太平洋表面水温高1℃~2℃,全大洋高温中心多分布在北太平洋。

(5)大洋西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大陆,沿岸季风发育。季风一方面助长沿岸洋流势力加强;另一方面使沿岸大陆注入海洋的径流具有季节变化特点,促使沿岸水温具有夏高冬低,冬夏温差大的特点。

大洋盐度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的影响。太平洋表面的大量降水降低了海水的盐度,特别是在赤道带和中纬西风环流带盐度最低。在亚热带,盐度最高。因为这里降水少,蒸发强烈。太平洋表层水的盐度分布特点是:

(1)赤道附近最低。在赤道逆流区有一低值带;南、北纬20°处盐度最高;然后盐度又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最低值在高纬海区。

(2)在亚热带高盐区与极地之间,有一盐度随温度很快减少的区域,南纬45°~50°之间尤为明显,盐度的经向梯度很大的现象是由大洋环流造成的。这里盐度略低于34‰。

(3)极地寒带海区,由于受融冰影响,暖季表面盐度较低,一般都在30‰左右。

(4)寒暖流交汇处盐度梯度大,这是因为寒暖流盐度差值大,尤其在太平洋的西北部表现得很突出。

大洋表层水的密度随温度和盐度而变化,因此影响温度和盐度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密度的分布和变化。随着纬度的增高,密度增大。赤道地区温度很高,盐度很低,因而表层水密度很小,约1.023克/立方厘米。亚热带海区盐度虽然很高,但温度也很高,所以水的密度仍然不大,一般在1.024左右。极地海区由于温度很低,所以密度最大。在南极海区,密度可达1.027以上。在有洋流的地方,水的密度的梯度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