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分析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纵向发展与横向比较1.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经营业务的纵向发展总体存贷款情况从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情况来看,其无论是资产项目下的贷款余额还是负债项目下的存款余额都一直呈上升趋势。从总负债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也不容乐观,在金额上同样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一)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纵向发展与横向比较

1.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经营业务的纵向发展

(1)总体存贷款情况

从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情况来看,其无论是资产项目下的贷款余额还是负债项目下的存款余额都一直呈上升趋势。2000年,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和存款余额分别为940.62亿元和1267.21亿元;但到了2008年末,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余额为3674.53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2.91倍;占浙江省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2.69%;而存款余额为5182.75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3.09倍。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周期较长、波动较小,金融市场相对而言较为稳定,对于长期以来以存贷款利差作为主要来源的农村信用社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余额呈上升趋势。

(2)农业贷款情况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连年增加,从2000年的15.06%增加到2008年的40.30%。在2007年末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达到1248.82亿元。当前,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增加,随着当前国家采取扩大内需、促发展、保民生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浙江农村信用社在2008年底农业贷款达到1480.87亿元,比2006年增加503.49亿元,增长了0.5倍。

从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农业存贷款额变化来看,2004年之前,农业存款额大于农业贷款额,而到2004年末,农业贷款额以665.85亿元,略微高于农业存款额,并且其差距逐渐呈上升趋势。截至2008年末差距达到最大,2008年末农业贷款额为1480.87亿元,比同年农业存款额多503.06亿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对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要求不断增加,对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信用社的依赖也逐渐加大,2004年以来,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余额不断增加,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及经济的逐渐回暖,相对于2007年末,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余额略有减少,但总体上,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量是增加的。

(3)不良贷款情况

浙江省2007年全年金融机构继续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和核销力度,不良贷款实现持续“双降”,贷款质量保持全国第一。年末全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按五级分类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24.17亿元,不良贷款率1.12%,比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年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四级分类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3.94亿元,不良贷款率1.89%,比年初下降0.80个百分点;城市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为0,分别比年初下降0.39亿元和5.2个百分点。

据浙江银监局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末,浙江省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为1.58%,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2008年以来,浙江省银行系统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较好落实保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努力克服了外界种种不利因素。截止2008年底,全省法人银行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平均在8%以上,法人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达145.8%。

2.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横向比较

(1)法人机构与网点人数对比

可以看出,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的机构个数明显多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邮政储蓄和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2008年,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个数共82家,占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总数的54.67%;另外,农村信用社的从业人数也仅仅少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多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与2007年相比,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在2008年减少了53个。其中,农村信用社减少了106个,而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多了53个;相反,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邮政储蓄等法人机构数基本没有变化。与之相反,农村信用社网点从业人数的变化幅度要明显小于其他的金融机构网点从业人数的变化幅度。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农村信用社变化幅度过慢,由于竞争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相对吸引力,农村信用社在人才方面还缺乏很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2)营业网点机构个数对比

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机构个数共10062个,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数为3519个,政策性银行营业网点机构数54个,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个数556个,总体上,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机构个数为3895个,多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机构数。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机构数是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最多的,占全省机构数的38.71%,但是,县以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的机构网点数只有1.65个,这说明我省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机构数虽然在绝对数量上占优势,但是在相对数量上来看,农村人均金融机构网点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3)资产负债对比

虽然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机构数是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最多的,但是其总资产与总负债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总资产情况来看,2008年,农村信用社的资产总额为6409亿元,仅占整个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5.32%,但其营业网点机构数却占整体的38.71%;而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机构数虽然比农村信用社少3.7%,但是其资产总额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却高达44.42%;同样,仅仅拥有5.53%营业网点机构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所占比例也高于农村信用社,达到了24.35%。从总负债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也不容乐观,在金额上同样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总资产和总负债金额都比较低,因而其项下的存贷款余额也相对较低。2007年末,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分别为3195.91亿元和4335.26亿元,仅多于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政策性银行。相比之下,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远远高于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余额,分别是农村信用社的3.95倍和3.21倍。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也分别为农村信用社的1.58倍和1.89倍。由此可以看出,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整体经济规模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4)经营效益情况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逐年好转。2002年,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在消化9亿元历史呆账损失的基础上,实现账面利润5.31亿元,2003年又有较大幅度上升,账面盈利达12.24亿元,同比增长130.51%。2003年,在浙江省1064家农村信用社增盈84.78%、亏损信用社减亏60.96%,呈现出经营效益逐年好转的良好态势。截止到2007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前利润760.13亿元,同比增加261.23亿元。全省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为5064.75亿元,负债总额为4754.79亿元,实现账面利润50.43亿元,均高于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但是,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账面利润相比,农村信用社的利润明显较低,其账面利润分别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8.84倍和3.20倍,相比之下,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情况一直比较稳定,始终朝盈利的方向发展,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继续提高。

(二)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分析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机构遍及全省各城乡,其坚持立足农村,定位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通过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建立“信用村”等方式,解决不同层次农户的贷款需求,拓宽农业、农村和农民(以下简称“三农”)的金融服务空间,现已成为浙江省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1.“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信用社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大力发展的农村金融,农村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国家对占一半以上人口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更加体现了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2.农业贷款的主要来源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力量,不但是当地涉农贷款的最大供给者,更是农户小额贷款的主要供给者。农户贷款,尤其是低端农户的贷款,农业银行“行社脱钩”以来,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累计22293.85亿元,其中发放纯农业贷款6220.79亿元。截至2008年末,浙江省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1480.87亿元和1810.55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同类贷款余额的97.90%和98.66%。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农业贷款余额不断增加,2001年其农业贷款余额仅为194.67亿元,但2008年迅猛增至1480亿元,增长了6.6倍。特别自2000年以来,浙江省农业贷款新增额基本由农村信用社提供,成为浙江省农业贷款的主要来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浙江的县域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其县域经济增长速度已连续18年“领跑全国”。目前,农村信用社通常都是县域中最大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通过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现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网点遍布广,方便农户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其网点遍布各个乡镇及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为县级以下农户提供便捷的农村金融服务奠定了基础。以浙江苍南农村合作银行为例,浙江苍南农村合作银行是一家股份合作制地方性金融机构,其前身为苍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现下辖1个营业部、10个支行、58个分理处,营业机构遍布苍南各主要乡镇,是苍南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截至2009年2月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达8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53亿元,存贷款规模和增量均居全县各银行机构首位,被评为2008年度浙江省十强信用联社第一位。

(2)资金实力强,支持县域经济

农村信用社经过体制改革,不断地发展壮大,信息网络不断完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信贷资金的来源,存款余额逐年增加,存款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大,为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2007年底,浙江省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余额超过1亿元,其他各市的存款余额也比较高,浙江省乡镇巨大的存款额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资源,并且农民及乡镇企业可以利用信用社贷款发展乡镇经济,从而带动浙江省各县、市经济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