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支持甘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

金融支持甘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支持甘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2005年以来,甘南州步入发展快车道,社会经济发展和全州金融业均取得最好最大的发展成效。贷款总量大幅增加,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推进“绿色金融”,促进了全州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金融支持甘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

2005年以来,甘南州步入发展快车道,社会经济发展和全州金融业均取得最好最大的发展成效。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地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全州金融机构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认真贯彻执行货币政策,抢抓国家、省上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为甘南州顺利完成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努力加大信贷投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十一五”时期甘南州金融总量快速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时期,全州金融机构各项业务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截至2010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37.76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100.32亿元,增长2.68倍,年均增长30.5%;各项贷款余额63.36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42.44亿元,增长2.03倍,年均增长25.46%。

贷款总量大幅增加,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近年来,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争取信贷规模和优惠政策,扩大融资规模,创新融资方式,为甘南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信贷资金,贷款余额在2011年6月末突破了80亿大关。

图表19:“十一五”时期甘南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量与增速

img21

图表20:“十一五”时期甘南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量与增速

img22

中长期贷款快速增加,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甘南州金融业以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水电、畜产品加工、矿产冶金、旅游”四大产业为重点,切实加大对固定资产和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10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9.58亿元,较2005年末增加34.15亿元,增长2.21倍。其中累计发放水电项目贷款25.88亿元,水泥等制造业贷款2.83亿元,黄金企业贷款0.99亿元。“十一五”时期,甘南州基础设施建设从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建设标准等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58.2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2倍;建成水电站50座,新增装机容量75.7万千瓦;全州建成或部分机组发电的水电站达到165座,总装机容量101万千瓦;以黄金为主的传统矿业持续发展,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涉农贷款大幅增长,有力地支持了“三农”经济发展。2010年末,全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55.99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52.86亿元,增长16.89倍,年均增速达到43.61%,在所有行业贷款中增速居于首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67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1.33亿元,增长3.91倍。为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人民银行大力给予支农再贷款支持并执行优惠利率,2010年末支农再贷款余额达9.8亿元。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全州“农牧互补”战略深入实施,“一特四化”有力推进,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企业贷款稳步增长,促进了工业产业的发展。按照“工业强州”战略的要求,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水电、畜产品加工、矿产冶金、藏中药、山野珍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及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十一五”时期以来,全州金融机构以金融产品宣传、项目推介为主线,构建银政企沟通合作机制,通过银企洽谈,共有103家企业获得18.69亿元的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截至2010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8.79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17.32亿元,增长151.12%。发放非公有制企业流动资金贷款5.11亿元。在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下,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末,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6.84亿元,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33.1%,年均增长24.45%,非公有制经济出口总额超过1.4亿美元。

发展普惠金融,有效支持了社会民生的改善。一是加大对经济适用住房、城镇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截至2010年末,全州金融机构投向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贷款余额7.34亿元,支持了2万多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二是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弱势群体引领效应。“十一五”时期,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6254万元。三是发放助学贷款,支持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截至2010年末,全州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助学贷款96万元,其中32万元为国家助学贷款,64万元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四是用好用足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贴息政策,支持了民族企业发展。截至2010年末,全州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贷款余额为3.93亿元,是2005年末余额的32.75倍;“十一五”时期,企业共获得利息补贴465.95万元,是“十五”时期的7.73倍。五是累计发放游牧民定居贷款2286万元,支持了1143户牧民实现定居,改造了农牧村危旧房1.6万户,城乡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践行社会责任,积极支持了灾后重建。金融支持“5·12”地震灾后重建和“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地震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贷款6.9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州20202户民房重建和35326户民房维修任务的全面完成,满足了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信贷需求。

消费信贷迅速发展,有力刺激了社会消费需求。全州金融机构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拓展消费信贷业务空间,继续增加对居民购买住房、汽车以及农村市场等消费信贷投入。截至2010年末,全州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0.90亿元。

推进“绿色金融”,促进了全州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全州金融机构通过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大力引导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生态农牧业,降低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结合全州实施“农牧互补”、“工业强州”战略和自主创新,大力支持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和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及矿产尾渣等废弃物的回收综合再利用。截至2010年末,全州金融机构支持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的贷款余额达到1.29亿元。

加强外汇管理,积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大力促进贸易便利化,取消对境外投资购汇额度限制,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十一五”时期,全州对外贸易总额1.43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80.86%。

(二)2011年上半年全州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保持了信贷总量适度增长

2011年以来,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考虑和深入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为应对国内通胀预期增强、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和挑战所做出的科学决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控制好货币信贷供给总量,保持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原则上贷款增速要有所回落,贷款增量要小于上年,信贷资金供给总量将有所减少。当前,甘南州正处于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全州上下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经济跨越发展将带来对贷款持续、旺盛的需求。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全州信贷投放总量与甘南经济跨越发展的矛盾进一步凸显,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作为投资拉动型经济,甘南州要继续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确保“十二五”的良好开局,扩大有效投入是第一动力,金融支持是关键所在。

及时传导存款准备金政策,认真落实存款准备金率正向激励政策措施。上半年,国家连续六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在及时传导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同时,认真落实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正向激励政策措施。按照《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的要求,根据灾区级别、涉农贷款发放额和新增存款用于当地等情况,对全州8家农村信用联社实施不同档次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约增加可用资金2.45亿元。按照《2011年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暂行办法》,对积极发放涉农贷款的6家县域“三农金融事业部”实行了比正常低一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约增加可用资金5900万元。这些激励政策措施的实施,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增强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实力。

信贷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充分发挥大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项目投资是拉动甘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自从国家支持藏区跨越式发展政策实施以来,全州重点项目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明显加快,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为45.20%和94.50%,分别比全省高8.96个百分点和47.81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基本与重点项目的投资相一致,公路交通、冶炼制造、水利水电、民生工程等领域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上半年,农业银行发放迭部腊子口水电项目和卓尼县浙河水电项目贷款8亿元,农业发展银行支持6项二级公路项目,签约资金20亿元,目前已投放中长期贷款6亿元。全州中长期项目贷款月度同比增幅一直保持在45%以上,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个以上百分点。6月末,全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0.1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44.1亿元,主要投向为:电力热力生产项目23.47亿元、工程建筑项目6.33亿元、交通运输项目3.84亿元、水泥冶金制造项目2.52亿元、水利设施项目1.08亿元。

全面落实惠农金融政策,涉农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加强“窗口指导”,督促金融机构以落实国家支持“三农”和支持藏区跨越式发展政策为重点,认真落实《金融支持甘南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指导意见》和《金融支持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了对全州“农牧互补”、“一特四化”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高原特色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工作中,人民银行在争取专项央行支持资金5325.66万元之后,继续加强后续监测考核,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巩固和提高了改革成效。同时,为进一步扩大涉农贷款规模,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支农再贷款限额1450万元,使目前支农再贷款可用资金达到11.15亿元,6月末,全州人民银行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余额达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亿元。6月末,全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71.97亿元,比年初增加15.9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总额的89.85%,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23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了“三农”经济快速发展。

改进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全州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甘南实际,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着力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6月份,甘南州金融机构召开了“2011年度银政企业务推介座谈会”,对优质中小企业给予信贷政策倾斜和加大信贷支持做出了具体安排。为支持民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积极引导全州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民贸民品定点生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加大宣传,使更多企业了解贷款的条件和申办程序,并积极推荐一批民族企业申报加入“十二五”时期民贸民品定点生产企业目录,不断扩大优惠信贷政策的受益范围。上半年,商业银行发放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优惠利差补贴贷款达1.47亿元,全州人民银行贴息金额达211.32万元,降低了企业的贷款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发展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全州2家小额贷款公司上半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630万元。6月末,全州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4.84亿元,比年初增加8.16亿元,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总增量的48.75%,有力地促进了全州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金融的重要作用。在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的有力推动下,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取得新进展,新增担保基金288万元,使担保基金总额达到2341万元,承贷金融机构共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2703万元,余额达到5900万元,直接或间接支持2400名失业人员实现创业再就业。上半年共发放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02笔,贷款金额576万元。为保证贫困家庭学生,特别是地震灾区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加快贷款发放速度,保证助学贷款的稳定增长。6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助学贷款余额达41.42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1万元,建设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0.42万元。为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全州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灾区优惠金融政策,加大对灾区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11年6月末,共发放泥石流灾后重建贷款1亿元。同时,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房、游牧民定居、农村危房改造、林权抵押、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等民生领域的信贷投放。发放游牧民定居及农村危房改造贷款1.76亿元,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00万元。

(三)积极创新金融管理方式,有效维护了辖区金融稳定

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近年来,人民银行及辖区各金融机构在接连遇到“3·14”不稳定事件、“5·12”特大地震和“8·8”舟曲特大泥石流后,在上级行和州委、州政府的指导部署下,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保证了现金供应,提供了优质的金融服务,维护了辖区金融稳定。“十一五”时期,人民银行依法履行金融管理职责,切实维护金融稳定,维护金融秩序,全州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执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在充分借鉴和汲取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金融机构“开业管理、营业管理、综合执法检查、综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两管理、两综合”金融管理制度,将进一步提高金融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专栏5  “两管理、两综合”的内容

(一)新设金融机构开业管理制度。从2011年开始,全省获准筹建的新设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管理服务系统,都必须严格按照《甘肃省金融机构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引》明确的管理与服务项目、条件、标准和操作流程,及时提出加入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服务体系的申请。人民银行在集中受理、分项审核、统一集中测试核验及分级审批后,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反馈处理意见。

(二)重大事项报告为内容的营业管理制度。各金融机构要按照《甘肃省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要求,及时主动、全面真实地向人民银行报告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影响区域金融稳定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重要事件、重大案件、重大重组改制投资活动、高级管理人员变更与风险管理情况等事项,为人民银行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确保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提供信息支撑。

(三)金融综合执法检查。所谓综合执法,是指人民银行按照“整合力量、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提高效能”的要求,合理安排综合执法项目,统一调配执法人员,加强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缴存、再贷款使用、信贷政策执行等情况的检查,加大支付结算、反洗钱、金融统计、征信、现金管理、国库代理以及外汇业务的现场检查力度,切实督促金融机构认真执行各项金融法律法规,规范业务经营行为,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

(四)建立金融机构综合评价体系。对金融机构开展综合评价,其目的是通过对金融机构贯彻国家法律法规、落实人民银行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践行社会责任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和全面评估,增强金融管理的针对性。

二、拓宽服务范围,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甘南州金融机构以“五大战略”为基点,以建设“五大甘南”为目标,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高效的金融服务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一)中央银行现代支付清算体系构筑了社会资金运转的“高速公路”

社会资金的运动,离不开支付清算系统的运载,市场经济越发展,支付清算越重要。“十一五”时期,全州金融机构按照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陆续加入由人民银行建设的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联通了社会资金运转的桥梁,接入到资金汇划的“高速公路”。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的建设,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是社会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收款及时便利。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资金流量日益扩大,支付系统上线前,企业跨行同城资金划转最短需要两天才能到账,异地汇划所需时间更长。支付系统上线后,实现了不同银行营业网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业务指令的电子化处理,不论同城异地、跨行与否,资金当天均能到账,且大额支付实现了实时到账,大大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个人资金的划转。二是拓宽支付业务种类,方便了各项公用事业费用的缴纳与收理。以小额支付系统为依托的公用事业费用代收付业务,通过签订三方合约,单位及老百姓水费、电费、电话费等公用事业费用的缴纳均可通过小额支付系统的定期代收付业务定期自动划转,实现了公用事业“收费更便捷,缴费亦轻松”的便利。现代化支付系统与全州社会团体、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联系更加密切。

(二)各种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使社会资金结算更加安全便捷

近年来,甘南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应用上,适应各类经济主体多种经济活动和居民服务需要的支付结算工具已基本形成,对减少现金流通,降低商品交易成本,提高支付效率,优化藏区支付环境,防范辖区假币犯罪,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专栏6  近年来甘南州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情况

从2005年开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州各金融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按照上级行的统一安排部署,顺利推广了一系列支付系统,标志着甘南州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推广上线的支付系统主要有:

1.大额实时支付系统。2005年5月23日,全州金融机构成功接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实现了州县两级国库、各商业银行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接入到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大额支付系统的接入加快了资金汇划的到账时间,增强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加速了甘南州社会资金的周转,有效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小额批量支付系统。2006年2月20日,全州顺利推广了小额支付系统,通过小额支付系统支撑起了各种支付工具的应用,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大业务量的支付清算服务,银行间交易量迅速增加,同时,更有利于客户在任意银行办理业务,不受不同银行的限制,从而可以更好地为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3.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系统。2007年4月28日,完成了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的二期建设,使全州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全面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使我州账户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规范了甘南州经济金融秩序。

4.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2007年6月1日,甘南州成功推广了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使银行账户实名制的落实得到了有力保障。

5.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2007年6月25日,甘南州顺利完成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推广上线,使支票使用的受理范围扩大到全国,支票结算效率进一步提高。

6.甘肃省同城支票截留业务。2007年11月26日,甘南州成功推广了甘肃省同城支票截留业务。小额支付系统同城支票影像截留业务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运行,取消全辖的同城支票实物交换,实现了全省同城支票截留。

以上一系列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推广,方便了广大客户的支付结算,有力地推进了甘南州经济金融的发展。

(三)银行自助设备增加,金融服务社会的效率得到提升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民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传统的正常营业时间内在柜台前的排队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金融机构布放以ATM、POS机为代表的银行自助服务设备应运而生。“十一五”时期,全州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银行自助服务设备的布放,ATM等自助服务设备允许公众在任何时候都能进行现金交易和消费,并把自助银行服务带入到没有金融机构网点的地方,为公众创造了节约时间的便利,提升了城市形象。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州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自助服务设备也已成为旅游景点建设必需的硬件设备。

图表21: 2008—2012年6月末甘南州金融自助服务设备布放情况

img23

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等新一代电子银行服务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新型金融服务提供24小时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出行,使银行真正实现了3A服务(Anytime、Anywhere、Anyhow)。

(四)银行卡为主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和使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州社会消费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票据和银行卡为主体,以电子支付为发展方向,适应多种居家经济活动需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而众多非现金结算工具中,银行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效应。有专家分析,便利、快捷的银行卡支付相对现金更能促进人们的消费意愿,使消费行为更加活跃,尤其是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能够直接刺激消费。近年来,全州银行卡业务长足发展,银行卡发卡量持续稳步增长。

通过各金融机构努力,银行卡业务不断创新,种类不断丰富,满足了不同社会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2007年以来,在甘南州州县预算单位率先推广了公务卡,有效规范了现金管理,对打造“阳光财政”,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防治腐败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服务广大农牧民,帮助社会弱势群体,金融机构开办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针对高校学生的资金收付和消费特点,开办了校园卡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银行卡服务品种。截至2012年6月末,全州金融机构累计发放银行卡53.45万张,人均持卡量0.67张。银行卡业务中转账业务和刷卡消费业务量占比逐年增大,2012年6月末,银行卡消费和转账业务笔数占银行卡业务总量的8.35%和17%。目前,银行卡已成为州内居民个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银行卡业务方便了公众,促进了消费。

图表22: 2008—2012年6月末甘南州银行卡发卡数量情况

img24

图表23:2012年6月末甘南州银行卡业务笔数与金额占比

img25

img26

据统计,2008至2011年,全州银行卡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银行卡刺激消费效果明显,拉动内需效应凸现,有效带动了甘南州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

图表24:2008—2011年甘南州银行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img27

专栏7  银行卡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009年4月,专访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时,许总裁告诉记者,有国外权威研究表明,银行卡支付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每提高10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我国目前银行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已超过25%,并且仍有极大的上升空间。伴随着银行卡产业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许罗德表示,当前形势下,在有效控制风险基础上,更加广泛地推广银行卡支付,合理、适度地利用信用卡对消费的刺激效应,将能有效促进民众的消费活动,有助于为我国经济增长发动“消费内需”这一重要引擎,因此进一步加快推进银行卡产业发展,将对促进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银行卡对国内消费的拉动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三、人民币流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合理的现金投放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甘南州社会消费总量的增加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对现金的需求量加大,合理的现金投放支撑了社会消费和经济的稳步增长。在现钞供应大规模增长过程中,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按照“早谋划、早调拨”的方针,提前统筹调拨发行基金,在摆布过程中,充分考虑甘南州地域特点和季节因素,把发行基金摆布到边远地区、现钞投放量大的地区、交通不方便的地区、供应和调节能力弱的地区,提高了全州货币发行总量预测和摆布水平。面对近年来州内发生的“3·14”不稳定事件、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突发事件,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积极应对,合理摆布,保证了现金供应,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表25:2006—2011年甘南州现金投放与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趋势

img28

(二)打击假币犯罪,净化货币流通环境

2006—2011年甘南州没收假币张数及金额情况

img29

净化人民币流通环境、打击假币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甘南州金融机构与公安部门形成合力,认真贯彻反假人民币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人民银行为核心、以金融机构为依托、以反假货币联络员为基础”的反假货币网络体系。人民银行多次开展反假币鉴别培训,完善了假币信息库,督导全州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反假货币宣传和人民币防伪知识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社会公众反假意识和防伪、识假能力,创造了良好的货币流通环境,维护了人民币信誉,打击了假币犯罪的嚣张气焰,全州假币发案率逐年降低,发现、收缴假币的数量和金额逐年下降,反假货币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藏区经济社会的稳定。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立足实际,不断加强和改进征信管理,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利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服务功能,为政府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信息服务,为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直观的了解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渠道,有效地防范了信贷风险。各家金融机构通过征信宣传,提高了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有效地改善了社会信用环境。截至2012年6月末,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分别为388户企业和84236个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2012年6月末,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总查询量分别为342次和18095次。在已建立信用档案的企业中,已有123户企业获得了信贷支持。同时,稳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累计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74192户,覆盖面达到52.02%;累计评定信用户60945户,覆盖面达到42.73%。征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对全州信用文化的倡导、培育及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人民币结算账户的规范使用保证了全州良好的经济金融秩序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是连接社会资金的纽带和桥梁,规范的账户管理是创造良好经济金融秩序的前提。2006年,在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的统一部署下,全州金融机构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全面实现了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为规范全州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秩序,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通过加强行政许可和执法检查,对不遵守结算账户管理规定、扰乱经济金融秩序的金融机构进行了查处。通过监督检查,使全州结算账户的管理更加规范,资金运转更加高效。

六、反洗钱工作有序开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200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正式实施。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从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的大局出发,认真履行“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资金监测”的职责,构建了银、证、保“三位一体”的反洗钱监管体系;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主动开展反洗钱各项工作,督促金融机构不断强化洗钱信息监控,严格客户风险等级划分,认真贯彻落实公民身份联网核查制度,切实落实账户实名制,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工作制度,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反洗钱工作交流与合作,建立了金融机构涉嫌恐怖融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有效地预防和打击了毒品犯罪、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践行了社会责任,有力地维护了藏区的稳定和谐。

七、国库职能有效发挥,国库经理水平显著提升

“十一五”时期,全州各级国库部门坚持“服务于政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生”的理念,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预算收支执行能力全面提升,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国库资金清算体系,实行国库资金序时、滚动报解,国库资金清算能力和效率大大提升。“十一五”时期,国库系统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2.85亿元,办理地方预算支出269.38亿元。国库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在全州全面推广运行,为纳税人提供了各种纳税申报与缴税便利,增强了国库服务能力。储蓄国债(电子式)成功推出,国债发行方式进一步完善,增强了筹集资金和宏观调控能力,“十一五”时期,共组织发行国债4300万元。截至2012年6月末,共通过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办理扣税业务409笔,金额3007.69万元。同时,各级国库部门通过对国库资金运行状况的监测和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跟踪,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