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艺管理概述

工艺管理概述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 责任划分“产品工艺规程” 的制订或修订工作由企业主管该产品的厂级工艺管理人员、 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 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每年企业 “产品工艺规程” 的制订或修订情况均应在年终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常设机构发文公布和登记在册。

车辆的生产是按一定的生产路线和流程进行的, 一旦工艺路线确定之后, 希望生产过程能保持良好的工况条件, 实现高产、 优质、 低消耗、 安全平稳、 无环境污染、 在市场中实现产品的自身价值, 那么在所有的要素中工艺管理就是决定的因素。 由此可见, 所谓 “生产工艺” 就是指列入生产计划、 使用各种原材料及辅助材料、 能源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工况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用于销售的成品整车的方法和技术。 而指导、 维持产品生产流水线全过程、 各环节、 各要素能有一个良好运转工况条件和正常的生产秩序的管理; 就属于生产工艺管理的范畴。

一、 工艺管理的任务

生产工艺管理的任务是: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工作方针、 政策; 搞好企业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实施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规划, 努力使产品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先进水平, 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努力实现产品高产、 优质、 低消耗、 安全平稳、 无环境污染, 确保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 实际上从各类装配零件的质量把关、 生产设备的选型、 生产能力的调整、 工艺参数及中间过程的控制、 中间体及产品的质量把握直至为用户的服务、 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乃至进一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及工艺改进等无不属于工艺管理的职责之列。

二、 工艺管理的内容

(1) 制订或修订以 “产品工艺规程、 岗位操作法” 为中心内容的五项技术文件, 包括产品工艺卡片、 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分析规程等。

(2) 中间工艺控制指标和操作控制点的管理, 包括二级或三级中控工艺台账的建立、检查、 考核与评比。

(3) 工艺纪律和操作纪律的管理。 (包括技术培训)

(4) 根据 “产品单耗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进行产品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管理。

(5) 制订、 贯彻执行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及组织原始记录考核评比。

(6) 组织关键工序 (尤其是瓶颈部位) 的工艺查定。

(7) 收集、 了解国内外与本企业产品有关的工艺技术资料和技术进步等信息, 组织和参与各类工艺技术交流。

(8) 制订生产工艺管理计划及按时进行月度、 季度及年度的总结。 制订或完善各项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9) 组织二级或三级工艺巡回检查、 考核及评比。

(10) 生产设备确定工艺条件及选型。

三、 工艺管理的组织形式

按照国家有关技术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规定, 汽车生产企业的工艺管理按企业规模采取二级或三级管理的组织形式; 并设置二级或三级工艺管理网络。

1. 厂级管理

厂级工艺管理由企业或公司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领导, 由企业专业常设机构和专业工艺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2. 车间级管理

车间级工艺管理由车间技术主管负责, 由各生产工序和各生产产品的专业工艺管理员或分厂、 分公司的技术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3. 工段级管理

工段级工艺技术管理由工段领导 (如: 工段长, 分厂或分公司的车间技术主任等) 负责, 由工段领导或工段兼职工艺员完成各类技术经济台账及月报等工艺技术资料的统计和核算工作; 落实和实施各类工艺管理工作。

4. 工艺管理的机构设置

工艺管理的机构设置应按企业的管理实际情况而定, 对设置的人员数目、 资质的要求、工作面及工作量的要求等均设有十分明确的规定, 因位、 因需而定。 原则是: “产品的工艺管理必须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工艺管理的各要素均要涉及而不留空白。”

四、 工艺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 生产工艺技术文件管理

生产工艺技术文件的管理是企业工艺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内容之一。 也是对生产过程实施全过程控制的有效手段, 工艺技术文件管理旨在使各产品在生产过程、 操作中的所有工艺技术文件贴近生产实际, 符合生产需要, 能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 使工艺技术文件保持权威作用、 法规制约作用和生产智囊作用。 由此可见, 确保工艺技术文件的有效性是工艺技术文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基石和确保生产工况条件有序控制的根本所在。

1. “产品工艺规程” 的制订或修订

工艺技术文件的制订或修订是工艺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 是件十分严肃、 认真的事情,必须十分重视。 要求工艺技术文件 “语言文字规范、 表达内容准确、 用词达意易懂”; 工艺技术文件充分体现生产过程的真实性、 控制的可操作性、 工艺技术的先进性。

1) “产品工艺规程” 的编写或修改

“产品工艺规程” 是产品生产工艺的指导性文件, 应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部门组织制订或修订。 “产品工艺规程” 原则上是由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 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编写, 也可以由熟悉该产品的工程技术人员起草撰写; 其格式和内容必须按照规定的“工艺规程内容” 执行。

2) “产品工艺规程” 的审批和实施

“产品工艺规程” 撰写或修订完成后必须有 “产品工艺规程批准书”, 经企业相关的职能部门审阅和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最终批准后才能生效、 才能付诸实施。 “产品工艺规程” 经批准生效后, 由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 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贯彻执行和组织实施。

3) “产品工艺规程” 的更改

由于生产工况运行条件的变更, 而使处在有效期内的 “产品工艺规程” 不适应生产秩序需要进行变更和改动的话, 可由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 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按照 “技术文件、 中控指标” 修改申请单的要求提出修改申请, 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及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批准同意后, 进行单列归档 (作为以后到期修订的依据)。

4) 责任划分

“产品工艺规程” 的制订或修订工作由企业主管该产品的厂级工艺管理人员、 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 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 如果 “产品工艺规程” 处于失效期制订或修订不及时、 文件不符合审批程序、 相关规定不符合生产实际等, 该二级工艺管理人员均必须承担责任。

对每年企业 “产品工艺规程” 的制订或修订情况均应在年终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常设机构发文公布和登记在册。

2. “岗位操作法” 的制订或修订

1) “岗位操作法” 的编写或修改

“岗位操作法” 是产品生产操作的依据, 是根据 “产品工艺规程” 的原则而制订或修订的技术文件, 由生产车间部门、 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制订或修订。 “岗位操作法” 可由该产品所在车间部门、 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该产品的工艺员或熟悉该产品操作的技师进行编写。

2) “岗位操作法” 的审批和实施

“岗位操作法” 撰写或修订完成后必须经企业相关的职能部门审阅和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最终批准后才能生效、 付诸实施。 “岗位操作法” 经批准生效后, 由产品所在的生产工序负责人 (如工段长) 贯彻执行和组织实施。

3) “岗位操作法” 的更改

由于生产工况运行条件的变更, 而使处在有效期内的 “岗位操作法” 不适应生产秩序和生产活动的需要进行变更和改动的话, 可由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 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该产品的工艺员提出修改申请, 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及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常设机构负责人批准同意后, 进行单列归档 (作为以后到期修订的依据)。

4) 责任划分

“岗位操作法” 的制订或修订工作由企业主管该产品的厂级工艺管理人员、 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 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 如果 “岗位操作法” 处于失效期制订或修订不及时、 文件不符合审批程序、 相关规定不符合生产实际等, 该二级工艺管理人员均必须承担责任。

对每年企业 “岗位操作法” 的制订或修订情况, 均应在年终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常设机构发文公布和登记在册。

3. “产品工艺卡片” 的制订或修订

“产品工艺卡片” 实质是产品的技术概况, 根据工艺管理和技术经济管理的需要而制订或修订的, 旨在对照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与本企业生产技术水准, 以达到努力赶超先进水平的目的。 它包括: 产品名称、 产品概况、 质量控制、 工艺过程 (工艺路线、 工艺流程、工艺控制) 主要设备、 主要原料 (消耗定额)、 主要用途等内容; 国外先进技术概况。

“产品工艺卡片” 必须有翔实的国内、 国外技术资料作为制订或修订的依据; 由企业的主管工艺管理常设机构的工艺管理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负责进行编制。 “产品工艺卡片”可供从事该产品工艺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 企业决策层及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等作为决策参考。

“产品工艺卡片” 的编制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常设机构负责产品的工艺管理人员负责编制, 每年年终由此工艺管理常设机构发文公布和登记在册。

4. “产品标准” 及 “产品分析规程” 的制订或修订

“产品标准” 又称 “产品质量标准”, 是企业组织生产和交货的依据, 是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产品标准实施生产产品上等级的有力措施。 “产品分析规程” 是按照 “产品标准” 的要求实施产品分析的规范和操作程序。

“产品质量标准” 及 “产品分析规程” 是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及企业主管质量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制订或修订的; 由此两个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共同起草、 编制; 或由主管标准化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撰写; 由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 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贯彻、 督促和检查执行情况。

企业 “产品企业质量标准” 和 “产品分析规程” 的制订、 修订和内容需要更改和变动,需办理申请手续, 需经相关部门审阅和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批准同意后实施。 其中“产品企业质量标准” 还需经企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阅, 再经企业的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批准。

另外, 原材料及产品中间体的质量标准的制订或修订也参照 “产品质量标准” 的制订或修订方式进行。

5. 新产品试生产的工艺技术文件

“新产品的试生产” 或 “新工艺的试装配” 的工程项目实施是企业不断科技创新、 开拓发展的需要。 由于从事 “试装” 和 “试生产” 的作业人员对全新的工艺过程及操作内容熟悉不够和 “试装和试制” 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的不可预测, 因而工艺技术文件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 “新产品试生产” 或 “新工艺试装配” 过程中的操作控制依据, 必须在试装配或试制前由项目负责人或设计部门制订出 “暂行工艺规程”、 “暂行岗位操作法”、 “原始记录”、 “产品质量标准” 和 “产品分析规程” 等技术文件; 这些技术文件也需经过申请,由有关部门的审阅和经过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批准同意后才生效。 全体参与 “试生产或试装配” 人员必须经过 “模拟装配” 的培训和经工艺技术文件学习考试合格通过后才能上岗参与工作。

在新产品鉴定、 投产试生产一年之内, 由企业的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组织有关的生产部门编制正式的 “产品工艺规程”、 “岗位操作法” 等完整的五项技术文件, 进行归档立项。

企业 “新产品试生产” 或 “新工艺试装配” 的暂行技术文件及正式编制完整的五项技术文件工作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工艺管理人员全权负责完成。

6. 新方法、 新工艺试验的工艺技术文件

利用现有生产设备、 生产装置进行 “新方法、 新工艺” 的投产试验是企业产品更新、生产工艺改革进步的一大举措。 在投产试验 (又称扩试) 之前, 应由试验部门提出试验申请, 详细报告试验方案, 经有关职能部门及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的审核, 最后由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的领导批准同意后, 该投产试验方案方能组织实施。

对 “新方法、 新工艺” 的投产试验实施以后, 试验部门需将此试验结果进行总结, 并将试验总结上报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归档备案。

在完成了阶段投产试验并达到目的后, 试验部门和试验所在部门必须提供试验报告、 用户使用试验产品的意见和分析规程等技术文件。 由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的部门依据试验结果和试验的技术含量, 及时组织试验所在部门和相关的职能部门; 或请上级主管科技成果部门、 有关专家做好该项 “新方法、 新工艺” 试验成果的审查、 鉴定, 最后经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的领导批准, 将该项试验成果正式投入生产。 经过鉴定的 “新方法、 新工艺” 试验成果按企业有关保密规定进行归档保管; 相关的工艺技术文件可单列制订或对原工艺技术文件进行修订, 补充 “新方法、 新工艺” 试验内容, 确保文件的完整性。

“新方法、 新工艺” 投产试验的工艺技术文件; 试验成果审查、 鉴定以及鉴定后的正式工艺技术文件制订或修订等工作由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员负责。

(二) 产品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管理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是降低产品成本、 实施节约增效、 实现产品价值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加强对产品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管理是企业工艺技术管理工作重点之一。 产品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管理就是要使所有产品的单耗处于受控状态, 不断地降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 能源资源的消耗, 尽可能地做到以消耗最少的原材料、 能源, 去获取最多的生产产品才是工艺管理的最终目的。

1. 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制订

产品的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制订要贯彻 “定额的合理性、 实际性、 先进性、可操作性” 的原则。 制订产品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依据是:

(1) 企业在生产该产品过程中, 近三年完成定额的平均值;

(2) 企业历史上的定额先进水平;

(3) 国内外同行完成的先进水平。

根据上级部门关于 “节约增效” 的文件精神, 按照企业经济效益的实际目标以及经济核算中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环比、 同比、 定比” 的要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的消耗定额。 定额的制订过程实际上是产品单耗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的不断完善过程。

产品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制订程序:

每年初, 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制订出全年的各产品初步的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标准; 后由各产品所在部门的领导进行审核与磋商; 统一意见后, 形成最终的产品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标准, 作为全年对各产品单耗的考核指标, 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并上报企业管理办公室、 企业主管工艺管理工作的领导和企业生产负责人。

2. 产品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修正

由于各种原因 (包括除去人为因素之外的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在内) 使产品的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无法实现, 就要进行修正。 修正的程序是:

生产产品所在的车间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内容包括: 申请理由、 完成的实际情况、 希望修正更改的定额数、 该修正定额选用的理由及经济效益预测等方面。 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部门进行核实和审批, 同意后将新修正的指标作为进行考核的依据; 并将修正结果报企业管理办公室、 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及企业生产负责人。

定额指标修正的原则: 不允许选用无效益的定额指标; 不允许选用高于去年同期的定额指标。

各产品原材料、 能源消耗定额的制订或修正均由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员负责。

3. 产品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考核

产品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考核是与各产品所在部门的经济责任制承包相结合的。 考核的定额指标可以实施 “月考月结算、 月考季结算、 月考半年结算、 月考年终结算”; 定额指标可以分为 “按季度考核指标、 按年度考核指标; 或按夏、 冬季考核指标” 等。

为了将产品的消耗定额考核落到实处, 特将个别产品举足轻重的单耗指标作为单列; 另订立承包小合同进行重点扶持。 在实施产品消耗定额考核时一定要制订完整的考核细则, 作为对企业的产品单耗管理人员和产品所在部门单耗完成情况的双重制约手段。

(三) 工艺查定管理

工艺查定工作是企业工艺技术基础管理工作内容之一, 是寻求生产工序最佳生产工况条件和寻找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薄弱环节 (又称瓶颈口), 实现较好经济效益的途径; 而工艺查定的管理正是在生产工序出现异常现象的情况下, 能及时组织开展工艺查定工作, 找出影响因素, 使生产工序较快恢复正常的系列管理。

1. 工艺查定的对象

工艺查定的对象大致有三类:

(1) 较长时间无法完成制订的原材料、 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产品生产过程或生产工序,并且很难找出原因;

(2)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较长时间处于中间工艺控制指标完成的合格率较低状态, 尽管调整了操作仍无济于事, 同时也讲不出原因;

(3) 新设备装置、 新方法、 新工艺项目投入生产运行后, 完成的产品各项指标达不到项目设计的期望值, 急需寻找最佳生产工况条件和最佳工艺控制点; 或者寻找原因。

2. 工艺查定的组织和实施

工艺查定项目的确立是由产品生产工序所在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和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进行充分讨论、 磋商后定夺。 由产品生产工序所在部门的工艺管理负责人或工艺管理人员提出申请, 并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部门商讨制订 《查定方案》, 上报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 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及企业主管领导审查批准后进行 《查定方案》 的实施。 《查定方案》 的内容必须包括查定的部位、 查定的工艺流程、 查定的数据采集方式、 查定的协调、 查定的预测等方面。 工艺查定参加的人员基本上以产品或生产工序所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吸收部分有关人员一起参加。 具体实施步骤为:

(1) 工艺查定前的准备

工艺查定前的准备工作要视查定项目的难度而定, 有的数据采集要等大修停车时进入设备进行实地测取 (或大修时开好预留孔以供开车后进行测定); 有的数据要在生产流水线上进行连续数天的实测; 有的数据要采取局部停车时测取等。 各种参数的采集还要有相应的测试仪器和设备作配合, 如: 测温仪、 测速仪、 测压仪、 小型真空泵、 小型过滤设备等; 甚至还要自制一些特殊设备和装置; 如要测试物料中某一组分的话, 还需要更为复杂的设备和装置。 还需要一些试剂和溶剂等, 另外一些分析设施和仪器也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 自行设计一些表式作记录之用……总之, 工艺查定的一切所需都应该考虑到。

(2) 工艺查定的实施

工艺查定的实施要有明确的分工, 必要时可请示领导组织一些操作人员协助进行。 工艺查定的实施实际上是各种生产一线数据的采集和综合, 要求各种采集到的数据绝对真实、 可靠, 各种分析数据应及时和准时获得。 在完成生产现场的测试工作后, 要对采集获得的数据进行各种计算和分析, 包括生产工序的物料衡算、 热量衡算及各种测算, 从计算的结果进行周密的分析, 找出症结所在, 进行生产过程的诊断, 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在改进后实现了《查定方案》 中预测的要求, 才能确定这次工艺查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 工艺查定的总结

有的积重难返的问题靠一次查定是无法解决的, 不管成功与否, 在查定工作结束后进行系统的总结。 全面地总结这次工艺查定的得失, 以利再战。 如实现了预期的效果, 取得良好的收益成果, 可由产品生产工序所在部门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和上级公司, 也可作为科技成果候选项目或双革奖侯选项目备案和上报。 凡是在工艺查定中需修改工艺控制指标的话, 要按照中间工艺控制指标的修改程序办理。

工艺查定从计划、 组织、 实施及总结全过程; 具体的实施进度、 资料归档和登记在册等工作均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负责和督促完成。

(四) 原始记录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 车辆的装配过程可以分为连续性作业和阶段连续性作业两种, 后者实际上是间歇性作业。 不管如何作业, 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工艺参数的变化, 这就需要作业者经常调整操作, 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而这种真实的各种工艺参数的变化就需要真实的及时的记录下来, 这就是原始记录的原始含义。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变化的原始性, 为了直接获取真实反映各个时段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就需要对原始记录进行监督管理。

1. 原始记录的设置

化工单元生产操作中的原始记录设置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1) 依据 《产品工艺规程》 等工艺技术文件中的生产工艺控制要求;

(2) 所有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应有效地覆盖在表式中;

(3) 符合生产操作实际, 记录参数具有可操作性;

(4) 原始记录表式应力求科学、 合理, 不开 “天窗”。

原始记录表式的设置应由产品所在部门的工艺管理负责人与工艺管理人员共同设计制作, 其初稿样式应交企业主管部门审阅, 同意后, 才能交付印刷。

2. 原始记录的填写

原始记录的填写应与生产运行同步, 生产运行不停, 原始记录的填写不能结束。 值得指出的是: 原始记录的填写是一件十分严肃、 认真的事情, 应力求 “准时、 准点、 准确、 可靠和真实”, 尤其是在生产异常和发生故障时的各种参数是非常有价值的; 它可以为工艺管理员和有关人员分析原因, 寻找排除故障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原始记录的填写是容不得半点掺假的, 决不允许将操作原始记录填写成 “回忆录”、 “备忘录” 或随意填写; 实际上原始记录的真实与否体现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这些就是原始记录的 “严肃性”。 另外, 原始记录的填写有一定的书写要求。 力求用仿宋体填写各种数据, 并且不允许填写数据出格、 漏填和涂改; 原始记录表式必须保持整洁; 严禁在原始记录表的正、 反两面随意涂写; 原始记录表上必须有记录者及当班班长签名, 这些就是原始记录的 “认真性”。

3. 原始记录的检查

为了保持原始记录能真实反映生产工序的实际生产情况, 就必须经常对原始记录进行检查。 检查方式可以采取突击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 产品工艺管理员必须每天深入生产现场对原始记录进行检查, 企业工艺管理网也要不定期的组织抽查, 发现原始记录不合格者, 由所在部门对违反管理条例者进行教育和按照相应的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和处罚。

4. 原始记录的保管

原始记录的保管没有统一的规定, 一般来说, 由工艺管理员或生产工序的统计员每天收取隔天的原始记录, 用于做工段级的工艺统计台账; 并作保管; 每月原始记录装订成册后交至所在部门作统一保管。 按上级的规定, 涉及厂控的工艺控制指标原始记录的保管期为五年以上; 其余的原始记录则按企业有关规定处理, 但是处理之前必须经企业主管部门同意; 特别是有关保密管理部门的同意。

5. 原始记录的修改

随着生产工序的不断完善, 原始记录不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工况的情况时常会发生, 甚至出现了较大板块的 “天窗”, 这就需要进行原始记录的修改。

修改的内容包括: 原始记录表式的重制; 记录工艺参数的变更; 原始记录的记录时间的调整等。

原始记录的修改手续为: 由生产工序所在部门提出原始记录修改申请报告, 并附上修改的内容或表式, 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部门进行审核和广泛征求意见, 经同意后才能付诸实施。 修改原始记录要本着 “求实性、 完整性、 可操作性” 的原则, 应该越修改越完善; 绝不能在原来的原始记录表式上进行涂改或指定某项指标作替代。

原始记录管理的各项工作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及相关车间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完成。 每年应组织一次原始记录的评比活动, 也可以配合工会部门作为技术练兵项目进行评比; 以推进原始记录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五) 工艺纪律及操作纪律的管理

工艺纪律及操作纪律是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 实现高产、 优质、低消耗和安全生产目标, 建立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的目的, 所制订的行之有效的工艺技术规章制度规范和具有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机制规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违反工艺纪律和操作纪律实际上就是触犯了企业的规章制度, 必须按照企业的奖惩条例予以严肃惩处。 工艺纪律和操作纪律的管理就是要严格执行企业的工艺管理规章制度所制订的规章和规定, 全力维护生产秩序, 坚决与违章违纪行为作斗争, 确保企业来之不易的经济效益。

(六) 工艺技术资料及信息管理

为了随时掌握国内外同行业的工艺技术的最新状况、 最新发展动态、 技术进步的各类信息以及各种引进技术 (包括各类新工艺、 新设备、 新技术) 的应用情况等。 这就需要随时掌握大量的工艺技术资料及信息, 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参考, 以达到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目的。

工艺技术资料和信息管理也是企业工艺管理的内容之一,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掌握了国内外的同类技术信息、 资料为我所用就可以拓展企业工艺管理的思路, 触类旁通, 将管理的共性内容不断充实丰富, 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参加和组织工艺技术交流、 查阅相关刊物是十分必要的, 这也是从事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知识的重要一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特别要重视收集整理国内同行业单位的各种经济技术指标, 生产工艺路线的变更动态, 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手段等; 在入关以后更要密切注意国外同类型企业的生产工艺、 经济技术指标、 控制手段等不断地充实和修正企业自身的同类产品的生产工艺, 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价值、 降低产品的成本。 这样的产品才能发挥质优、 价廉, 经得起市场冲击的优势, 才能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上站稳脚跟, 占据一席之地。

在进行各类工艺技术交流及资料信息采集活动中, 参与者要按照企业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和相关的保密规定认真执行。 收发上级及各管理条线发来的各类文件、 信件和资料,必须落实各类文件和文档资料的处理, 并登记在册; 也要落实企业内部的工艺技术管理条线的发文以及登记造册工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上网获取信息不失为一种快捷的方式; 这也为企业工艺技术资料信息的获取开创了新路, 企业工艺技术资料和信息的管理又上了新的台阶。

(七) 工艺管理计划和总结

为了使工艺管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必须使企业的工艺管理有计划、 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 制订工艺管理计划和定期地进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1. 工艺管理的计划制订

一般来说, 每年年底应由企业的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布置下属各车间部门制订下一年度的工艺技术管理计划; 并上报企业下一年度的工艺技术管理计划。

工艺管理计划的制订内容包括:

(1) 确定下一年度工艺管理目标和方针; 这要围绕企业厂长方针、 目标, 按照工艺管理条例的具体要求而制订出来的; 管理目标应明确、 有新意, 管理方针应中心突出、 具有可操作性。

(2) 制订主要的原材料、 能源消耗定额计划; 依据当年原材料、 能源消耗定额的完成情况预测, 依据生产该品牌车辆的生产工况条件的变化和下一年度的生产量计划, 确定各产品较为实际的原材料、 能源消耗定额计划和完成进度。 制订计划应为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留有充分的余地, 以便随时对计划进行恰当地修正。

(3) “产品工艺规程”、 “岗位操作法” 等工艺技术文件的制订或修订计划; “产品质量标准” 及 “产品分析规程” 的制订或修订计划。 这要围绕工艺技术文件是否属于有效版本这一宗旨, 来制订或修订工艺技术文件计划。

(4) 年度的工艺查定计划, 这要取决于上一年的中间工艺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 各产品的生产工况条件、 各产品的原材料、 能源消耗定额的完成情况、 生产能力发挥及产品质量的完成情况等来制订计划和确定工艺查定项目。

(5) 年度节约增效计划, 这是企业对主管工艺管理部门考核计划的一部分; 每年初由财务部门对各产品的成本进行指令性的目标下达, 作为对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主要经济责任制考核内容。 主管部门按照下达的考核指标进行全面制订计划, 并分解、 落实这些考核指标到各车间部门; 作为对车间部门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内容。

为了细化企业全年的工艺管理目标和落实各类工艺管理计划, 还需要制订本企业下一年度的 “工艺管理工作要点”, 让企业所有从事工艺管理的部门和人员能够认真贯彻年度工艺管理要点精神, 了解全年的工艺管理工作具体、 详实的安排。

2. 工艺管理的计划中途管理

为了将年初制订的各类工艺管理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有必要进行工艺管理的计划中途管理。 中途管理的内容包括:

(1) 年度工艺管理计划目标中途管理。 年度的工艺管理计划目标要分解为季度和月度目标, 在每月一次的工艺技术例会上, 对工艺管理计划月度及季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 随时按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修正; 并纳入每月的工艺技术小结。

(2) 原材料、 能源消耗定额计划的中途管理。 年度的原材料、 能源消耗定额计划同样要进行分解为月度及季度计划; 并实施全面的监控。 每旬要有原材料、 能源单耗的预报(即所谓的 “旬报” ), 以便掌握产品单耗的完成动态, 发现异常就可以随时采取措施。 每月进行各产品的单耗核算以后, 一定要在每月的工艺技术例会上进行分析和商讨改进措施。

(3) 工艺技术文件修订计划的中途管理。 由于工艺技术文件修订的特殊性, 修订时间相应比较长, 因此每季度组织对各产品的工艺技术文件修订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把检查的情况作为当月的工艺技术小结内容的一部分。

(4) 工艺查定项目计划的中途管理。 由于工艺查定工作受到生产条件的限制, 工艺查定项目计划的滞后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为了有效地实施年度工艺查定项目计划, 就必须对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检查。 一般是每半年检查一次, 检查结果也作为当月或上半年度工艺技术小结内容之一。

(5) 节约增效计划的中途管理。 由于节约增效计划的执行直接同企业主管部门和下属各产品所在部门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 每月应对节约增效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核算; 并与该产品的计划目标相对比, 测算出每月的节约增效数额, 进行考核。 可以是月度结算、 月度考核兑现; 也可以是月度结算、 季度考核兑现; 也可以是月度结算、 半年考核兑现或年终结算考核兑现等。

3. 工艺管理计划的总结

在工艺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 为了实施有效的计划管理, 有必要进行计划的阶段性的总结; 总结计划执行的得失、 成败; 以便及时地修正计划和目标, 使工艺管理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工艺管理计划的总结应按阶段进行, 可分为月度、 季度、 上半年度及年度总结。 总结内容应包括有完成指标的对比, 即与同期比、 与去年平均比、 与企业历史先进比等。

阶段性的总结内容有: 工艺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完成的合格率, 各产品原材料、 能源消耗定额完成的合格率, 节约增效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实现的节约增效数额, 完成的各项相应的工艺技术管理工作等。 (包括: 工艺技术文件的修订完成情况、 工艺查定项目完成的进度、 工艺纪律及操作纪律的检查执行情况、 工艺巡回检查的情况、 原始记录的检查情况、 工艺技术交流等事项)

其中, 月度的工艺管理总结必须上报企业各级领导及下属各车间部门, 相关的技术月报必须上报上级有关公司或部门; 季度的工艺管理总结分送范围同月度; 上半年度及年度的工艺管理总结则还需有关上级部门。

工艺管理的计划和总结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各级部门领导和工艺管理人员负责制订或撰写。

(八) 生产设备的工艺管理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生产设备是进行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从生产产品的工艺路线确定之后, 生产设备能否符合生产工艺之要求、 能否满足生产过程之需也是个决定的因素。 了解和掌握生产设备的性能原理、 设备的用途、 设备的构造, 是从事工艺管理的技术人员最起码的基本功之一。 在管工艺和管设备的职责分工来看, 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即 “工艺指导设备、 设备为工艺服务”; 从责任划分来看, 提供的设备不符合工艺条件, 管设备的负责; 选用设备的工艺条件不符合生产的要求, 管工艺的负责。 可见, 工艺和设备是密不可分的。 加强生产设备的工艺管理是工艺管理人员十分重要的工作职责。

1. 生产设备选型中的工艺管理

生产设备在更新或选用新设备的情况下, 需要从事生产工艺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生产设备的工艺条件, 这样就进入生产设备选型中的工艺管理程序。

首先, 生产设备的选型要有依据。 这一依据就是 “设备更新” 或 “采用新设备” 等缘由, 前提条件就是需要有诸如: “会议纪要、 决策层决定” 等文本作为设备选型的依据。 对于一般设备, 这些文本由设备所在使用部门归档保存; 对于重大设备, 则应由企业工艺管理部门归档保存 (当然设备管理部门也需备案)。

其次, 生产设备选型时的工艺条件提出也需相关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经过专门的会议讨论, 形成书面文件程序。 尤其是有关工艺参数的确定必须经过有关的物料衡算、 热量衡算及有关测算等 (要有计算书) 作为依据, 然后提出选购设备的原始数据及设备的工艺参数提供设备选购需要。 这里有两种选型方式: 1) 对于定型设备, 可按照这些工艺参数直接寻找该设备生产厂家进行选购;2) 对于非定型设备, 则需将这些工艺参数提供设备设计, 进行制作。

最后, 当所选用的设备在未重新安装前, 需要由有关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参与进行验收。 可按照设备图纸, 一一查验确认, 经过验收确认后, 进入安装程序 (对于重大工程项目设备, 其安装时还需有工艺管理人员绘制设备安装图、 管道图等)。 然后进行机械试车直至正常交付生产使用。 验收合格后必须形成有关技术文件。

2. 生产设备部分参数变更的工艺管理

生产设备由于不适应生产之需或是其他原因需要对生产设备的部分参数进行变更时, 工艺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把关。 防止设备参数的变更造成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也随之改变, 甚至不适应生产工况条件的需要的情况发生。 生产设备的工艺参数变更必须经过工艺管理人员的审核, 特别是工艺管理人员要依据设备变更的参数进行详细的物料衡算、 热量衡算和其他的测算。 工艺把关的原则是 “设备参数的变更不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关键设备的参数变更必须经设备所在的工艺管理部门审核, 再交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审核认可及企业主管领导的批准。

(九) 工艺巡回检查管理

工艺巡回检查是企业工艺管理人员的最基本的管理职能之一。 是对各产品生产全过程实施监督的基本手段, 也是工艺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现场、 掌握生产第一线资料的方法。 工艺巡回检查的管理就是要把对生产现场工艺管理要求执行情况的监督、 检查, 制度化、 经常化,并将管理的优劣、 好坏与工艺管理职能人员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挂起钩来, 以确保企业工艺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由此可见, 企业的工艺巡回检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1. 工艺巡回检查的内容

工艺巡回检查是工艺管理人员深入产品生产现场检查工艺管理要求执行情况。 其内容应包括:

(1) 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 是否有操作指标的不稳定波动, 造成工艺指标波动的原因, 该如何调整操作来克服波动。 各项工艺参数是否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是否超出控制范围, 造成的原因, 该如何处理和排除故障使之恢复正常控制范围。

(2) 原始记录的执行情况, 有否 “不准时、 不准点、 不准确” 记录的情况发生; 原始记录的数据与所显示的仪表指示数据是否吻合; 有否 “回忆录、 备忘录”。

(3) 生产过程中是否发生过的不正常情况, 如何处理和排除; 若是班上无法处理, 工段、 车间又是如何设法处理的; 交接班是否交代清楚。

(4) 各类分析数据是否到位, 分析数据反映的生产工况条件情况是否正常 (包括产品或中间体的质量情况、 中间控制的效果、 三废的达标排放情况等); 有无漏检未分析的情况发生。

(5) 生产现场的工艺巡回检查挂牌制度的执行情况, 有无 “不准时准点、 不按正常工艺巡回检查路线、 不挂牌” 的情况发生。

(6) 生产操作现场有无违反劳动纪律, 有否发生各种离岗、 串岗、 脱岗, 上班看小说及与生产无关的其他书籍杂志等, 听 “随身听”, 吃零食等。 处理各种故障或上岗不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等情况发生。

2. 工艺巡回检查的执行

工艺巡回检查分为重点岗位和非重点岗位两种。

重点岗位 (又称重点监控部位) 由企业的主管工艺管理部门按照岗位的性质、 重要性及安全系统工程结构重要度的要求而指定的。 每一个重点岗位的工艺巡回检查都应有 “工艺巡回检查要点”, 属于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重点监控的部位。 重点工艺管理监控部位由企业主管部门及重点部位所在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规定每天不间断地进行检查; 并在重点监控部位都设有 “工艺巡回检查记录本”, 执行检查者在检查完毕后一定要签上姓名以示检查过。同时工艺管理检查人员必须在每人配发的 “工艺巡回检查记录本” 上, 把生产现场的工艺巡回检查情况详尽记录在本上。 对重点监控部位的工艺巡回检查每天两次, (同时还应不定期地的组织夜间突击检查)。

非重点岗位的工艺巡回检查, 由岗位所在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进行每天两次的工艺巡回检查; 也必须将检查情况详尽记录在 “工艺巡回检查记录本” 上。 每位工艺管理人员每月配发的 “工艺巡回检查记录本” 在月底完成本人的技术小结后, 一起上交给本部门的工艺主管领导审阅、 签字, 然后汇总到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部门进行登记、 评比和考核。

不管是重点监控部位还是非重点岗位, 工艺巡回检查还需三班操作人员全天候执行。 操作人员的工艺巡回检查必须 “定时、 定点、 定路线”, 按照工艺巡回检查牌设置的路线每个小时进行工艺巡回检查。 ( “工艺巡回检查牌” 的设置由部门工艺主管领导及工艺员设定,报企业主管部门同意) 每到一个点, 就必须对该点现场的压力、 温度等工艺参数及生产现场的设备、 管道、 阀门等进行检查, 有排气、 排液的也需定期排放, 待该点现场的检查内容完成以后, 在检查牌上挂上与时间相应的数字牌以示工艺巡回检查完成。

3. 工艺巡回检查的评比和考核

工艺巡回检查的执行情况按照企业工艺管理条例的规定是要按月进行评比和考核的, 每月企业各部门的所有工艺管理人员都应义无反顾的进行此项工作, 认真记录和进行每月的技术小结, 经本部门的主管领导审阅签字后上报至企业主管部门。 在每月的技术例会上都会把上月的工艺管理巡回检查评比结果予以公布结合工艺巡回检查执行情况, 要在当月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中进行考核。

(十) 技能培训的工艺管理

企业各类生产的产品是完全依赖于操作人员精心的生产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从事三班、 全天候作业的第一线工人是产品生产的主体; 也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财富的主力。不断提高三班操作工人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处理紧急故障的应变能力、 不断提高生产第一线作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是企业加强管理、 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需要; 也是加强操作者技能培训所必需的工艺管理要求。

按照操作者的技能要求来看, 无非是要做到 “四懂、 三会”, 即: 懂工艺原理和设备用途、 懂工艺规程和设备构造、 懂工艺控制和设备性能、 懂产品性能用途; 会中间控制操作、会使用保养设备、 会排除各类故障。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 《工人考核条例》 和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具体展开可分为: “必备知识”、 “技能要求” 两大部分。 其中, “必备知识” 包括: 工艺技术知识、 分析检验知识、 设备知识、 电器仪表和计量器具知识、 安全防护知识和三废处理知识等。 “技能要求” 包括: 工艺操作能力、 应变和事故处理能力、 设备及仪表使用维护能力、 工艺计算能力和识图制图能力等。

1. 技能培训内容

按照企业 “职工技能培训规划” 的要求, 每年除了企业教育部门制订专门的职工专业技能培训计划之外; 企业各部门的每年工艺管理工作计划中必须列入本部门职工技能培训内容。 技能培训的内容各部门可以有所侧重,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每年度生产一线职工的应知、 应会考核之前的技能培训;

(2) 应工作需要调动的生产一线职工的转岗技能培训;

(3) 新进厂从事一线操作的职工的上岗技能培训;

(4) 生产一线职工升级考核的技能培训;

(5) 企业定期实施职工增资前考核的技能培训。

由于以上所列内容的要求不同, 因此技能培训的深浅程度也各不相同; 作为工艺管理部门的技能培训计划应有侧重。

2. 技能培训的实施

技能培训的实施是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及主管教育培训部门共同全权负责。 技能培训的原则是: “要不断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 使其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技能培训的思路是: “触类旁通、 融会贯通”。

按照 《国家技术工人等级标准》 和各产品工艺规程、 岗位操作法的要求, 技能培训所需的教材编写、 授课、 考试 (面试与笔试)、 包括阅卷评分、 写评语等等技能培训工作, 基本上均由各级、 各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负责。 至于课程的安排、 授课地点的落实、 考卷的印刷、 组织阅卷、 考核统计等诸项工作均由企业教育部门负责。

由于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同, 各岗位的技能要求也不一样。 工艺管理人员在进行应知和应会方面的授课时, 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深度也不一样, 按照初级工、 中级工和高级工的不同等级进行技能培训上课。 而对于应会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 可能工艺管理人员不太精通, 可以聘请工人技师来上课和参加考核, 具体由人力资源部门安排。

(十一) 安全环保中的工艺管理

安全环保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对于这一点, 从事化工生产活动的企业职工是达成共识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安全环保的要求日益提高, 以前的 “质量第一” 已改成 “安全第一、 环境保护第一、 质量第一” 相并列。 生产过程中确保生产装置和生产活动安全无事故、 确保无任何三废环境污染事件这也是工艺管理的内容之一; 也是每个工艺管理人员必须关注的事。 当然事故和有毒有害物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 也有其必然性。 工艺管理人员有责任去努力做好生产工况的稳定工作, 努力杜绝、消除各种生产活动中的隐患, 努力化解、 降低各种事故发生的概率。 发生各类安全环保事故时, 工艺管理人员必须全力配合事故的调查, 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 以促进工艺管理工作的改进。

1. 生产安全的工艺管理

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和生产活动中各种隐患、 故障及事故的发生有三种可能: 即不可预见的突发性故障事故、 人为失误的偶然性故障事故 (当然人为破坏、 故意制造故障事故例外)和生产工艺落后、 生产操作控制原始的必然性故障事故等。 工艺管理人员应全力以赴参与防止各类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协助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人员, 积极 “查源堵漏”、 积极推行以 “安全系统工程” 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手段, 对各类产品的所有生产装置和一切生产活动实施科学管理, 尽可能找出各生产部门可能产生各类故障和事故的各种因素, 消灭直接造成各类故障、 事故发生的 “活门”, 严格把住诱发各类故障、 事故产生的 “与门”; 把各类故障、 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下面把工艺管理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予以简单罗列:

2. 环境保护的工艺管理

为了企业求生存的需要, 工艺管理必然要涉足环境保护领域是不容置疑的, 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工艺管理必须从现有的生产工艺实际出发, 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尽可能消灭在工艺过程之中和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首先, 要实施生产工艺的变革, 努力贯彻清洁工艺生产的思想, 要将产生三废的生产工艺进行变革是工艺管理的重点之一。 要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工艺的长处, 为我所用。

其次, 要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环境保护体系; 即环保装置联网成片, 集中处理; 特别是要建立企业在应急情况下的有毒有害物的集中处理体系。 当然建立企业的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是能够接受的, 但是建立企业的废气有害物处理系统的难度就较大了。恰恰是这些有害气体的外逸危害最大、 影响最坏、 企业的声誉毁于一旦。 从企业的决策层和工艺管理层来说, 有害气体的外逸是非解决不可的求生存的头等大事。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先得把各个产品生产装置所产生的废气处理装置用上去; 然后将各个处理装置联网成片, 配以安全电源, 集中使用。 这样就可以解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生产装置产生的废气进行全天候的处理, 即使是突然停电也丝毫不用惧怕有害气体外逸情况的发生。 这中间又得付出工艺管理人员的心血, 各种处理装置的上马, 从设计、 施工、 验收投产以及各种处理装置的使用是否得当, 操作规定是否详实, 操作要点制订是否合理、 各种处理参数是否到位、 各种技术文件的编制是否及时等全都是工艺管理人员为之绞尽脑汁的工作。

最后, 就是淘汰落后的三废严重又无法根治的生产装置, 这完全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明确规定的三废严重的产品实施 “关、 停、 并、 转” 的原则和要求。

(十二) 信息管理中的工艺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已显得跟不上时代前进步伐的要求; 传统的工艺管理同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显得滞后、 局限和不适应。 管理层次的不断提高, 各类信息的电脑联网, 各种信息源为工艺管理展现了新的广阔前景和新的用武之地。 目前国内信息网络在企业的管理上应用还不是相当广泛, 据了解不少企业的劳动工资管理、 财务管理及销售信息管理等已应用了电脑信息联网系统; 有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络并有自己的网址; 对外联络也经常应用电子信箱。 作为工艺管理人员除了要迅速接受这一新事物以外, 还应该在计算机应用, 建立工艺管理的系统网络上下功夫。 尤其在各项工艺控制指标的在线数据分析、 趋势方面下功夫。 由于高科技创新技术正在国有企业中崭露头角, 工艺管理、 科技开发如果滞后于信息管理的话, 也就失去了管理的职能和科研的效能。 生产装置和生产活动的全天候监控信息管理就是现代化企业的一大特点。 现代化企业是离不开信息网络的, 传统的工艺管理模式将会在现代化信息高速公路面前一筹莫展, 无所作为的; 尽快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束缚, 适应新的信息时代的挑战是工艺管理的又一重大课题。 值得指出的是, 至今国内企业还存在着对同行实施信息封锁; 国内同行之间进行无序的无谓的竞争是没有必要的。 加入WTO会给我国的国有企业带来机遇, 同时带来挑战, 谁掌握的信息多, 谁就主动;工艺管理人员就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 加强工艺管理的措施

(一) 正确的工艺设计是确保产品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工艺是产品生产的主要依据。 科学合理的工艺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决定因素, 是客观规律的反映, 也是工人在生产中正确进行加工操作的依据。 合理的工艺, 必须经过反复试验和正确设计来确定。 从抽样到贯彻措施等一系列工艺设计程序都必须经过细致的调查、 反复试验和积极探索来达到设计正确的目的, 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 促进生产质量, 使效益提高。 实践证明, 工艺设计是汽车生产中的先决条件, 是汽车生产技术的综合反映。 正确的设计是确保产品质量, 提高效益的前提。

(二) 开展工艺研究, 积极探索新工艺, 是攻克技术难关, 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技术改进的必要途径

工艺研究是工艺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 它在工艺试样设计的基础上, 针对生产关键和质量薄弱环节, 组织技术人员, 探索工艺规律, 改进工艺条件, 进行技术攻关, 对提高产品质量, 加快技术改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加强工艺检查, 促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工艺检查是工艺管理方面的必要补充, 是衡量设计水平高低和车间执行情况, 考核试样和实际加工的手段。 通过工艺检查, 发现问题, 采取措施, 及时解决, 促进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工艺检查必须按照实际工艺要求, 每天对生产工艺进行测查, 贯彻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按照工艺规律工作, 对于不执行工艺和执行工艺差的车间和工人, 除思想上进行教育、 技术上进行帮助外, 还必须采用必要的经济手段进行惩罚, 提高试加工符合率和工艺符合率, 稳定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 促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 强化工艺人员的权责

1. 工艺人员职权

(1) 按规定审批程序, 对工艺文件、 工装图纸有更改权, 对制订的工艺文件有解释权,对不符合图纸要求的工艺作业有纠正权。

(2) 对车间执行工艺的情况有检查、 监督权, 对违反工艺纪律的行为有制止和处罚权。

(3) 有权向有关部门索取产品质量和原材料消耗的资料。

(4) 有权召开全厂工艺技术人员的专业会议, 进行技术交流, 组织技术攻关, 对技术业务工作进行布置和指导。

(5) 对全厂工艺技术人员的奖惩、 晋升、 晋级有建议权。

2. 工艺人员职责

(1) 对在计划规定期限内未完成工艺准备工作, 从而影响新产品试制进度和生产任务完成的情况负责。

(2) 对因工艺编制或工装设计问题, 导致产品大量报废或返修, 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负责。

(3) 对解决生产中发生的工艺技术问题不及时, 从而影响生产的情况负责。

(4) 对审查签署的工艺技术文件、 产品技术条件、 工艺标准、 工艺规程等工艺资料的正确性、 合理性、 完整性负责。

(5) 对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存由于计算方法或数值错误, 从而造成浪费或损失的情况负责。

(6) 对由于工艺设计不合理, 从而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负责。

(7) 对本单位方针目标未及时展开检查、 诊断、 落实的情况负责。

(8) 对在工艺技术上发生失误、 泄密现象负责。

总之, 只有加强工艺管理, 抓好工艺设计, 开展工艺研究, 积极探索新工艺, 加强工艺检查, 才能促进生产技术进步, 加快技术改进, 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才能使企业生产稳定, 促进产品质量、 经济效益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