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鸳鸯阵到美国陆军改革

从鸳鸯阵到美国陆军改革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6世纪的中国,倭寇猖獗于浙闽沿海,明军传统的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抗击倭寇。美国陆军的模块化军队恰如一个扩大版的12人鸳鸯阵,是组织瘦身并激活的又一案例。无论是鸳鸯阵,还是美国陆军改革,都可以看出其内在逻辑,即用“小而美柔可变”的组织形态成就“唯快不破”的战略,而这样的组织形态呼唤每一个想成为将军的士兵。

16世纪的中国,倭寇猖獗于浙闽沿海,明军传统的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抗击倭寇。戚继光创造了一种小集中大分散,由大阵变小阵,由密集变为疏散的鸳鸯阵。此阵以12人为作战基本单位,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鸳鸯阵的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深谙兵器的特性,更明白集体合力大于个体高手的道理,在设计阵形时,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人和武器巧妙结合,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合作也相得益彰。戚继光再三申明全队人员密切配合的重要性,并以一体赏罚来做纪律上的保证。

穿越历史,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美国陆军,其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改革,与戚继光的鸳鸯阵法竟然不乏内在的相似之处。

20世纪末的美国陆军机构臃肿、行动迟缓,几十年来形成的冷战思维让美国陆军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和要求。1997年,美国陆军战略家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格(Douglas A. Macgregor)呼吁美国陆军必须自我变革,把密集大型部队打散变小,形成小型而灵活的作战单元。时任国防部长的唐纳德·罗梅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非常认同他的观点,并邀请他参与了美国部队小型化、装备轻型化的改革。美国陆军模块化的实现,对美国陆军的信息系统(“器”)、人员的训练方式(“人和人”)以及指挥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国陆军的模块化军队恰如一个扩大版的12人鸳鸯阵,是组织瘦身并激活的又一案例。将庞大的组织瘦身为最小作战单元,每个作战单元灵活应变、随机调遣,一线作战单元的负责人承担更多责任

无论是鸳鸯阵,还是美国陆军改革,都可以看出其内在逻辑,即用“小而美柔可变”的组织形态成就“唯快不破”的战略,而这样的组织形态呼唤每一个想成为将军的士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