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企业生产系统的概念及组成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对生产系统作了如下定义:“生产系统作为生产产品制造企业的一种组织体,它具有销售、设计、加工、交货等综合功能,并有对其提供服务的研究开发功能。”

1.企业生产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对生产系统作了如下定义:“生产系统作为生产产品制造企业的一种组织体,它具有销售、设计、加工、交货等综合功能,并有对其提供服务的研究开发功能。”图1-3表明了生产系统的组成。

从图1-3可看出,生产系统是一个实现预定目标的有关生产单位的集合体。

首先,生产系统强调目的性要明确,这是设立生产系统的前提,是规范系统内各生产单位行为的准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系统是为了满足和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发展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而设立的,离开了这一点,生产系统的设立就全然没有了意义。

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规定了企业内部系统、内部结构的多样性。

不同的企业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输入各种不同样式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来自于企业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从大的方面看,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对象、生产知识、生产信息、生产资金等。

图1-3 生产系统

各种生产资料输入后,要经过各种形式的转换过程,变换使用价值。

完成了转化过程,形成了产品、服务的输出,就可以提供给市场、用户,实现使用价值,取得收益,形成价值的增值。

在生产系统中,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加强内部控制。为了改善生产运作工作,应随时注意信息的反馈,以保证生产系统的顺畅运作,及时改进产品、服务,满足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生产系统进一步延伸到供应商、批发商、分销商等销售服务单位,使生产系统的工作进一步扩展。

生产系统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系统,它与外部存在着有形和无形的联系,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制约。在一个企业内部,要处理好与其他系统的关系,面对企业外部市场,要具有适应性,有极强的应变能力。

2.企业生产系统的结构

生产系统结构是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组合关系的体现。它是实现生产系统各项功能的基础。

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很多,按性质和作用可简单划分为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

(1)生产系统的结构化要素

生产系统的结构化要素是指构成生产系统物质形式的那些硬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生产系统的结构化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生产技术:它主要是指生产工艺技术的特点、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等,它通过生产设备的构成和技术性能反映生产系统的工艺特征、技术水平。

2)生产设施:它主要是指生产装置的构成及规模、设施的布局和布置,并体现出相互联系方式。

3)生产能力:它主要是指生产系统内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数量、种类及组合关系,决定和反映生产系统的能力。

4)生产系统的集成:它主要是指生产系统的集成范围、集成方向(即生产过程的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生产系统与外部的联系等。它表达出企业生产系统的结构形式。

结构化要素对企业生产系统建立起着重要作用。它作为硬件部分,如果设置不好,将极大地影响生产系统功能的发挥。而一旦生产系统结构性要素做了一定形式的搭配后,再进行调整,难度就大了,损失就多了。当然,这绝不是说结构性要素搭配一劳永逸,客观上,随着外部需求环境的变化,这些结构性要素的组合搭配也要及时作出调整。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2)生产系统的非结构化要素

生产系统的非结构化要素是指在一定的结构化要素组合形成框架构成的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生产系统运行作用的要素。非结构化要素大部分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和存在的。

非结构化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人员组织要素:它主要包括人员素质特点和要求、工作设计、人事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激励政策等。它是从人员的角度对生产系统进行组织,使其很好运作的决定因素。

2)生产计划要素:它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的类型、编制及其实施和控制,各种方法和手段。它决定着生产系统运行的规划,是开展工作的依据。

3)库存控制要素:它主要包括库存系统类型、库存控制方式等。它提供生产系统进行正常运转在物资上的保证基础工作,反映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问题,因此,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可忽视。

4)质量管理要素:它主要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等。它是生产系统正常动作的基本保证。

从表面看,似乎建立非结构化要素要比建立结构化要素花费少一些,因为硬件看得见,摸得着。但实际上非结构化要素的作用会显得更突出。在许多场合下,非结构化要素支配着结构化要素,使结构化要素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所谓管理体系,就是企业系统的具体划分模式以及子系统与母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就现代管理而言,企业总系统可分为经营决策、计划管理、生产经营、过程监控、经济核算、信息管理后勤保障等子系统,形成一个围绕企业总目标和宗旨运转的有机体系,其结构参见图1-4。

对企业管理体系的要求是对市场信息的反应要迅捷并呈整体状态,体系本身运转效率要高并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从系统论观点出发分析,完整的系统对外界变化的反应应该是呈整体状态,也就是说,各子系统对同一信息的反映应该是一致、协调和均衡的。如果内部子系统相互间掣肘、混乱和不协调,将导致传递信息或指令的通道不畅甚至中断。以汽车运输企业为例,组成各子系统的各部门与机构,如计划决策、运输生产、机务管理、经济核算、资金管理和后勤保障等,相互之间应该职责分明、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监督。这样,就不会因为内部因素不完善使市场信息输入迟滞,混乱甚至错误从而产生负面影响。企业管理体系就是研究如何完善和健全企业系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把握信息,反应迅捷,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保证企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