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欢迎陪同中国经济一起长跑,我们给它戴个可穿戴设备,追踪一下健康状况的各种信号。假如中国是一家工厂,专门生产衬衣。房地产,一直是经济的主引擎,跑步者的大动脉。这些东西争相角逐“跳水冠军”,反映出不仅中国经济,整个全球经济都遭遇严重的动力不足。那么,对于同样也在长跑的中国经济来讲,它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呢?中国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正在不断降低。

欢迎陪同中国经济一起长跑,我们给它戴个可穿戴设备,追踪一下健康状况的各种信号。

抬腕激活,第一个信号就发出警示:外汇占款大幅下滑。这个信号是什么意思呢?假如中国是一家工厂,专门生产衬衣。我们和“山姆大叔”做生意,价格实惠,质地优良,童叟无欺。于是,财源滚滚,美钞大增。可问题是绿票子花不出去,大家只认人民币。所以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去工厂的财务室,把这些绿票子换成红票子。于是财务室就会记上一笔,统计到外汇占款中。它能反映进出口外贸的冷暖。当然,热钱有时也会乔装打扮,躲过财务室的盘查,浑水摸鱼进出。总之,这个信号意味着资本的跨境流动,对长跑者来讲,它意味着水循环失调,出汗太多,只有外泄,没有回流,得补水了。

很快,我们又追踪到另一个重要信号:房地产2015年1—8月份投资额继续下降。房地产,一直是经济的主引擎,跑步者的大动脉。当投资开始降低,就意味着供血减少,流速变慢。企业不愿意拿地盖楼加大投资,因为全国房地产有大量的库存,卖不掉,相当于人血管堵塞,流速自然变慢,这是过去长期“三高”的结果。所以对房地产来讲,当务之急是清理库存,只有清理疏通了血管,血流才能通畅,才有可能再摄入营养(投资)。

此外,PMI(采购经理指数)、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下降,这对于长跑者来讲,相当于实时天气预报,说明外界环境寒气逼人。就像冬天长跑,口鼻接触冷空气会造成不适,这股冷空气的主要来源都和国际大宗商品息息相关,如原油、铁矿石、铜等。这些东西争相角逐“跳水冠军”,反映出不仅中国经济,整个全球经济都遭遇严重的动力不足。

假如我们在远处观察,发现这个长跑者步幅在缩小,速度在变慢。我们或许觉得他要收工回家了。可是他并没有停下。也许我们都在跑步中遇到过这种困境,在某一时段疲劳难耐,到达极限,举步维艰,而在这一刻,为什么我们还能坚持跑下去?为了减肥?为了健康?还是为了微信运动刷排名?不管是什么,我们一定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动力。

那么,对于同样也在长跑的中国经济来讲,它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呢?

其实过去这么多年,一直是由人口红利扮演这个动力的角色。人口红利源于几次婴儿潮,它带来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供应。低廉的人工成本为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积累了原始利润,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时间。对经济发展来讲,人口红利就好像是跑步者拥有一个强大的心脏一样,因为年轻,所以保持高速还能有比较低的心率,这是多么棒的数据。但是就像人会变老一样,这个动力也会变弱。中国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正在不断降低。当人口红利不再,当印度、越南这些更加年轻的经济体朝我们迎面跑来,当你我都无奈老去,我们的动力究竟又会在哪里?

请注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分岔路口,我们要做选择题了。虽然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持续走低,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人口总量不仅未减而且还在膨胀。只要有人,他总要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有人就有消费,就有交易和买卖,经济就能挖出动力。所以人口红利这头小象的样子,取决于你摸的是哪里。

这时,穿戴设备再次发出了提示音,在一片警示的数据中,它追踪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数据:全社会零售总额。这是一个为数不多的、2015年1—8月份还在保持稳健增长的数据。而且这并不是一时现象,本轮经济减速大概是从2012年开始的,可反观从2012年到2015年减速的三年来,消费的增长反而非常抢眼,不仅网络零售频频刷新历史纪录,而且整个社会消费一直都是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好一个感人的“阿甘”!原来这个调皮的家伙步伐变慢,还在坚持不懈,内在动力原来在这儿,他是跑去购物了。

说到这里,若隐若现,我们似乎看到了那条通往未来的路。消费,它在带我们穿过丛林和泥泞,跑向希望的未来。可是,这一切,又和你我有什么具体关系呢?如果是作为一个投资者,这个趋势和方向,能否给我们带来具体的机会呢?

我们只有把望远镜切换成显微镜,才能找到真相。而有一个人领先我们28年,找到了答案。

那是波谲云诡的1987年。当美国人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股灾之后,有一个人透过厚厚的玻璃镜片也盯上了消费。他拿出了其1/4的财富,投资了一家消费类零售公司。当时华尔街所有的专业人士都认为这笔生意很愚蠢。因为这家公司当时的市盈率是15倍,这意味着要15年才能收回成本然后开始赚钱。这太贵了!但是这个人与众不同,他认为他在用雪佛兰的价钱买入一台奔驰,所以一点也不贵。这家公司叫可口可乐,这个人就是——巴菲特,通过可口可乐这笔投资,他获得了百亿美元以上的收益!

这样的公司有很多,如吉列刀片、麦当劳,以及后起之秀星巴克,甚至还有中国的茅台。这些东西背后都有一个相同的规律:它们是我们每天生活几乎都需要的快速消耗品。所以这些公司的产品总能卖出去。不仅我们每天需要,而且人口总量的增长还会加大长期需求,因此它绝对不存在像钢铁和房地产这样的过剩问题。

历史经验总能让我们如获至宝,恨不得马上就动手投资。但是,就像每一张破旧的藏宝图上面都有坑一样,大消费里面也有大坑。

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要论日常需要,每个人都离不开水,它也是个快消品,照理说它比可乐市场更广,不论老幼,人人刚需。还有牛奶,它比可乐更健康,从用途的角度,它不仅能当水喝当饭吃,甚至还能用来洗澡。但是为什么它们没有跑出可口可乐、麦当劳、星巴克那样的成绩,成就又一个巴菲特呢?

其实,投资消费品的第一个坑,恰恰就是过度竞争。上文提到的2015年1—8月消费数据,增长最快的是通信器材(35%),但是假如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向它投资,一定没钱赚。因为手机这东西已经过度竞争,就像水、就像牛奶一样,到了大家标准化,买你买他没区别的时候,就是肉搏价格战,最后只有集体牺牲。所以你很有可能赚了眼球、赚了吆喝、赚了情怀,但是最后唯独没赚钱,这是由过度竞争的格局造成的。我们去看美国。美国的钢铁行业是赚钱的,为什么?因为只有三四家公司在做,物以稀为贵嘛!中国呢,我们得有几十家吧,还在竞争呢。再去看家电行业,20世纪90年代家电风风火火的时候,未必赚钱,但是现在,开始能赚点钱了,因为只剩下格力、美的了,竞争也没有那么疯狂了。

所以做投资,我们首先要思考,坑在哪里?世界上本来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也有了坑。正因为消费的趋势太过于明显、太确定,门槛又太低,它不像酷炫的人工智能,也不像土豪的房地产。想想为什么只有在消费行业你才能看到海底捞那样你学不来的服务,其实本质上这就是过度竞争的格局所致。如果我们在做严肃投资,那么首先要提防的就是过度竞争。因为过度竞争会蚕食利润,当这条路走的人太多,跑出来的就是坑,专陷跟风的模仿者和投资者。

于是我们就要想,这个坑靠什么来填平它?假如某个(某些)公司能跨过这个坑,或许它(它们)就具备了好公司的特征,也许便会带来真正的投资机会。

依然从可口可乐说起吧。哪怕全球金融危机,巴菲特把所有投资清盘,他都不卖可口可乐。这种将它作为一生挚爱,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开一瓶可口可乐的巴菲特,你能想象他从小其实一直喝的都是百事可乐吗?为什么真正让巴菲特砸下重金投资的,偏偏不是他最熟悉、最喜爱的品牌呢?甚至你发现哪怕对于麦当劳、对于后起之秀的星巴克,它们能够在商业世界树立霸主地位,从来都不是靠口味、靠产品。对于一家快消品公司来讲,假如味道和产品本身并不是创造利润的关键,那么关键到底是什么?

后来一个著名的实验揭晓了答案,两瓶不同Logo(标识)的可乐,让美国人去选,他们大多数都选择了可口可乐。可是当实验员把标签撕掉之后,让大家重新选择,大多数美国人竟然选择了百事可乐。后来拿到实验室一检验发现,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甜4%,而多数美国人的口味其实更偏甜,这也是巴菲特小时候喜欢百事可乐的原因。

再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看到了,可口可乐开始搞全球化,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品牌之一。但它不像我们想当然认为的花钱盖厂房、投资灌装线、制造易拉罐。这些它统统不干,它每年拿出大量的钱,用来树立和维护自己的品牌。从这一点来讲,无论可乐、苹果,还是香蕉、橘子,它们在做的,都只有一件事,就是树立品牌,制造流行,让它像初恋情人一样,永远占据你内心那个位置。如此,这家公司就成功了,跨过了过度竞争的大坑。

其实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投资其实是一场有关投票的游戏。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押注自己的爱好,而是要学会理解别人。那些取得伟大成功的公司,都未必是自己最喜欢的,但却是绝大多数人都爱的“大众情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