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节能潜力分析

中国节能潜力分析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节能不仅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产业差距最小,中国每百万美元产值耗能184吨标准油,日本约为80吨,中国为日本的2.3倍。

节能不仅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建立节约石油资源的经济体系。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

提高能源效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增强产品竞争力,保证能源安全,降低环境损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是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能除了具有市场推动的性质以外,还具有公共事业的性质,存在着一定程度上市场失灵的现象。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表明,节能必须由政府来推动,通过政府职能在节能领域的不断强化,采用多种调控手段干预市场。

我国石油产出效率低,增效节能空间巨大。1978-2004年,我国石油年消费量CONSUM与GDP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

残差的Jarque-Bera正态检验:J-B=1.4,P阈值为0.5,残差服从正态分布

从残差的自相关系数Q统计量的检验及LM检验,均可断定残差无白相关。具体参数见下表。

表6-4 残差的自相关系数和Q统计量的检验

表6-5 残差的LM检验

以上表明,每增加1万亿元GDP,石油年消费增加129.3百万桶(1764.5万吨)。根据2005年6月发布的《BP能源统计报告2005》和世界银行2005年7月2日发布的《全球GDP2004报告》,1999-2004年,我国每增长1百万美元GDP增加消耗的石油当量是美国的8.2倍,世界平均的6.3倍。2004年,我国万美元GDP石油消费为14.8桶当量,是美国的2.3倍,日本的3.5倍,德国的4.2倍,英国的4.9倍,法国的4.1倍,韩国的1.2倍,瑞士的5.7倍,世界平均的2.1倍,OECD平均的2.7倍。这些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多地消耗石油,降低石油消费增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一是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中低能耗的第三产业(产值能耗为第二产业产值能耗的43%)特别是服务业明显滞后,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而世界平均水平约63%;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重化工业比重高,工业化仍以量的扩张为主,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能源消费结构中优质能源比重低;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二是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重点行业落后工艺所占比重仍然较高,企业规模效益较差。三是管理水平低,与节能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考核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损失浪费严重。

节约用油、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努力减少经济发展对石油的过分依赖,是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共同做法。一些专家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如Lew Fulton(2004)研究了如何在交通运输中节能的方法。1980至2000年期间,美国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推行节约用油,提高石油利用效率,使其石油消费强度降低了50%。具体的节能政策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制定相关产品、设备、系统的最低能源效率标准,并且这种最低能效标准以法律、法规形式颁布执行,是强制性的标准。其中,提高汽车燃油效率的政策最具有代表性。美国政府在1975年制定了强制性汽车燃油效率政策,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与控制法案,并制定出机动车燃油公告及燃油节约法规。要求新轿车1985年达到相当于百公里8.55升的标准。据统计,仅2000年美国就节约1.9亿吨原油。第二类是通过财政激励措施鼓励厂家、用户来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这些标准是自愿性的标准,属于市场行为。在第二类中,最出名的就是“能源之星”项目。拥有“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标志着它是已经被美国能源部和环保署认可的能耗指标,而且一般都比较多地超过该类产品相应的能源效率标准。为鼓励用户购买节能产品,一些获得“能源之星”标识的节能产品可以得到由公益基金提供的资金返还。

自1972年石油危机以来,日本积极开发节能技术,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厉行节约,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能耗下降30%。1972年至2002年,日本GDP总量增加1倍,能源消费仅增加50%。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基本上实现了能源消耗翻一番,GDP翻两番。但最近几年,能源消耗的增长远远超过GDP的增长。近年的情况是经济增长7%到9%,而能耗增长14%、15%。如2004年GDP增长9.5%,石油消耗增长19.7%、电力消耗增长15%。1992年至2002年10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44%,而日本同期仅为12%,日本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日能效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大产业差距各异。第一产业差距最小,中国每百万美元产值耗能184吨标准油,日本约为80吨,中国为日本的2.3倍。第二产业差距有所拉大,中国单位耗能536吨,日本为84吨,相差6倍。第三产业差距最大,中国为1030吨,日本为51吨,相差20倍。

2.两国在能源生产行业也有差距但不突出。如在石油精炼和化工方面的能耗,中国分别比日本高出13%和25%。中国主要用煤发电,日本则主要使用石油和液化天然气,中国发电热效率为34.5%,日本平均为41%。

3.高能耗行业优劣明显。在钢铁、纸浆、水泥等原材料生产领域,日本企业十分注意技术改良,加大对生产过程中所生热能和动能的循环利用,生产效率较高。中国相关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中小企业偏多,形不成规模经济。

4.日本在耐用消费品方面领先较大。日本汽车引擎燃油效率高,车重1500公斤左右的小轿车每升油平均行走距离可达13公里,比同型号的欧洲车多跑2公里,比韩国车多跑1公里。日本丰田公司研制的混合燃料汽车,每百公里耗油仅3公升。

表6-6 世界主要国家近年石油消费对GDP产出当量(桶当量/万美元)

数据来源:BP能源统计报告2005、世界银行2005年7月2日发布的全球GDP2004报告。

图6-1 2004年世界石油消费对GDP产出当量对比

1.将节约石油资源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2.制定能源法和切实可行的节油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节油法规。应积极鼓励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高耗油产业的比例,降低用油行业油耗,严格限制不合理用油,大力开发并推广节油设备。加快发展资源消耗少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依法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分期分批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4.节油的重点主要在交通运输和石油、石化等工业部门,开发节油型汽车和降低燃料消耗是关键。提高节能降耗措施的可操作性,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工作,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企业的节能改造。

5.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应着力开发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关键技术,组织实施重大示范工程,加快节约能源资源的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提高节能降耗关键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

6.加快完善体制机制。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能源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手段,促进全社会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