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可穿戴设备与生活

可穿戴设备与生活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穿戴设备听起来名字似乎很高深,其实并不是。不管分了多少类,可穿戴设备出现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们更好、更健康地生活,那它到底能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呢?可穿戴设备的研究重点是要让这些远程设备能跟自己对话,并且更加美妙的是,它能够捕捉到一个人无意识流露出的需求,而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操控它。

可穿戴设备听起来名字似乎很高深,其实并不是。让我们简单做个分类:

健康服务类——健康监测,譬如睡眠质量、心跳脉搏监测、情绪监控等等,像个家庭医生默默地观测你的身体状况。

五感能力拓展——将人类五感的能力进行延伸,比如谷歌眼镜是对眼睛的延伸。

生活管家——日常生活行为的私人助手、管家,做了一天家务,伸个懒腰,衣服就开始帮你按摩;打个响指,空气中就传来音乐,并跟着你的动作和脑电波变换不同节奏;扣一下桌面,电话正拨打给你思念的人。它就像是你的私人管家,了解你的一切需要。

娱乐利器——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紧密结合,独自一人的体感游戏可让用户感受到娱乐气氛。

安全卫士——具备更强的信息跟踪、锁定功能,通过识别用户的身份,防止私人信息泄露。

不管分了多少类,可穿戴设备出现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们更好、更健康地生活,那它到底能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郭 辉:我们有个产品,叫智能血糖测量仪,实际上我们不希望把自己的设备和传统的血糖仪进行对比,因为它们是工具,而我们是服务。把测量仪戴在上臂,然后通过手机查看检测数据,这要求你在终端下载一个软件应用。

传统的体征检测设备,都是以医院的黑白诊断模式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分析一个人单点数值有没有超标,超标就有病,在标准内就是正常的。但人患病是从健康到不健康的缓慢过程,是灰度模式,并不是迅速患病的黑白模式。所以我们的产品可以反映整个变化的过程,来进行相关的健康预警,然后向手机推送一条信息。

当然,如果仅仅是推送一个结果,价值可能不是太大。但是将来采集密度增加以后,比如可能将来有一群人采集完血糖后,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对当地人的生活状况的影响,我觉得这个意义可能更大一些。同时,我们也正是依靠这些强大后端数据能力作为后盾,以此防止被仿制。

其实科技发展很快,让科技来改变生活,比如随便一按身上的手表就可以打开家里的空调,这些在技术上都不是障碍,关键是在使用体验上如何做得更好。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戴着手表出差,飞机落地后手表的GPS会提供落地坐标,家中的电器会智能地获知他这几天并不在家里,于是能关闭的自动关闭。当他回家后,所有东西,比如空调,不需要他远程打开,而是在他靠近时自动启动,并调整到他平时喜欢的温度。总而言之,科技最后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感觉不到科技的存在,而周边一切都能达到你最满意的状态。

王小彬:可穿戴设备也是容易被仿制的,所以我们在避免仿制上面做了很多工作。因为我们是在做一个平台,利用一些先发优势,已经和很多公司形成合作关系,这样我们的产品就有了壁垒,不是一般的仿制品能够企及的。

可穿戴设备在人的身体上争夺市场,现在最激烈的目标是腕部,还有眼睛,将来可能还有颈部,甚至纽扣、脚底都可能。比如,人在走路时会产生动能,那么就有这种设备,在你挤压鞋垫时开始蓄电,把你平时走路累积的能量变成手机的电。

所以说,在现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跟物联网的全网结合,已经可以说是实现了。所以我们描述的一些高科技场景,其实都不难实现。

段永朝:由于可穿戴设备的设计理念跟传统的电子设备截然不同,所以想仿造这种电子产品,还是需要一定的门槛。很多“山寨”公司的目的只是尽快把它卖出去,尽快卖给更多的人。但是可穿戴设备给我的直观感觉就是,生产公司期望尽快有更多的人用起来,随着数据采集的积累,它就拥有了核心技术或者说核心平台,也就真正拥有了竞争力。

让一些远程设备按照人的意愿去自动操作,此类事情现在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任何门槛。可穿戴设备的研究重点是要让这些远程设备能跟自己对话,并且更加美妙的是,它能够捕捉到一个人无意识流露出的需求,而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操控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