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什么日本要宽松货币政策

为什么日本要宽松货币政策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2月16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闭幕。会议回避了对具体国家货币政策的批评,只是象征性地表示应让市场决定汇率体制,抵制竞争性贬值。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日本央行已承诺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直至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人们担心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货币战争。

2013年2月16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闭幕。会议回避了对具体国家货币政策的批评,只是象征性地表示应让市场决定汇率体制,抵制竞争性贬值。对此,新华社发表评论:如果没有坚决的行动,G20财神爷们的联合表态,恐怕转眼就会“贬值”为一句空话。

2012年下半年,日本在“安倍经济学”政策的影响下,加入货币贬值国家阵营。2012年9月至今,日元兑美元等多国货币贬值接近20%,日本金融市场重拾升势,就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声明发表后,日经指数大涨,并创近两年新高,东京外汇市场美元兑日元汇率再度升破1:94关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日本央行已承诺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直至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

面对欧美接连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特别是日本央行的“无限期”宽松货币政策,各国不免担忧,认为这会使各国竞相通过本币贬值、资本管制等抵御汇率冲击,从而引发货币战。

那么,日本发动的新一轮“货币战”,是否真的能够刺激本国经济? G20财长会议对日本汇率政策网开一面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远征:宽松货币政策的竞争结果,可能会防止更大的衰退,但并没有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这就是这次G20会议上对日本表示宽容很重要的一个依据,也就是日本经济正在陷入衰退,很可能有更大的衰退,所以一定需要有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宣布,只要欧元不稳定,他们的货币政策就得宽松下去。于是演化成宽松货币竞争。人们担心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货币战争。其实货币战争在传统上的意义就是竞相贬值,然后到处嫁祸于别人。从目前情况来看,并没有出现这种局面。

日本现在再紧缩货币,很可能就垮掉了,于是继续增加流动性、供应货币,至少使局面还可以维持。但是能不能好转,这就变成了G20峰会很重要一个挑战。经过了这么几轮货币宽松政策,日本经济并没有出现强劲、可持续的好转,反而有再衰退的风险。所以,G20峰会说,日本要振兴经济也只能这样了,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银行开始出现坏账,大量靠财政来购买坏账,所以财政负债的比例非常高,是全球债务最高的国家。到了2010年,日本突然发现全世界都在警惕它了,因为欧债危机出现了。欧债当时的负债比例只有89%,就出现了债务问题,而且美国也开始出现债务上限提高的问题,所以日本人开始警惕,觉得债务不能再有这么大幅度的上升了。

如果债务不能上升,财政刺激政策不能继续广泛执行的话,那么唯一替代办法就是货币宽松政策,这是2010年后日本货币供应量上升的重要原因。

项松作:我并不认为现在有所谓的货币战争,因为战争就是大家铆足了劲互相较量。汇率贬值根本就不能定义成货币战争。至今已经有三四十年全球主要货币之间都是浮动汇率,可以说全球从宏观政策角度来讲是黔驴技穷。这些国家的财政赤字那么高,日本的财政赤字和GDP的比例已经达到250:1了。欧洲的债务问题也非常严重,债务危机仍然没有完全解决。美国的财政赤字更是一塌糊涂。现在的政治家要刺激经济,没有别的方法,只能选择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日本首相安倍上台以后,当时我就觉得他除了宽松货币外,不会有别的办法。所以我们不能把这定义为货币战争,因为根本不存在“打”的问题。

要理解日元贬值这个现象,要先看现在世界上出现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汇率不一定贬值;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汇率不一定升值。汇率的贬值和升值,央行其实决定不了,这是第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直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我经常认为量化宽松的始作俑者是日本,而不是美国。但是日本并没有出现通胀,反而一直紧缩。为什么安倍要把通货膨胀率定为2%这么高呢?我本人提出过一些解释,也有很多人提出另一些解释。这个问题是非常有意思的,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现在其实已经失效,那为什么它流不到实体经济去,产生不了这么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个问题是需要解释的。

第三个问题更有意思,汇率的升值和贬值,与国家经济好坏也没有太大关系,比如1999年欧元诞生,到2008年,欧元的汇率从1欧元兑0.8美元忽然涨到1欧元兑1.6美元以上了,可是欧洲的经济好了吗?

回头再看日本的宽松政策,实行这么多年了并不管用,所以这次日本央行再宽松。日本的经济体系是非常好玩的一个经济体系,老百姓包括很多企业有大量储蓄,这些储蓄就去买日本国债。然后日本发的国债又反过来用于社保、退休金上,等于又回到老百姓手上,老百姓又拿去买国债,这就形成一个自我循环,这个循环并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里面去,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所以美国人担心,美国会不会也患上“日本病”?因为美国进行了四轮量化宽松,但钱跑到哪里去了呢?流到银行体系去了。钱都在银行体系自我循环,根本就没有到实体经济里面去。这个问题目前谁也解决不了。

再看我国,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当然情况比这几个国家好一点。海外有一些指责中国的说法,认为中国货币供应量在全世界占到15%或者更高,各种数字无疑都在责备中国是世界上量化宽松最严重的国家,其实这是胡说八道。我国2009年以后M2的增长速度很快,所有我不同意这些说法。首先,人民币本身就不是国际货币,流不出去;其次,不要以为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就必然导致经济通胀,毕竟它流不到实体经济里面去。

我觉得,对这个问题大家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结构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应该从这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同时,美日的经济问题,靠财政赤字、靠货币政策来解决,是解决不了的。

刘军红:G20的共同声明,想表述的基本意思是:第一,世界经济的增长是比较慢的;第二,积极的金融政策对世界经济的恢复是有好处的,所以应该采取积极的金融政策,其主要目标是改善国内经济。

现在回过头去看,包括日本人在内,为什么这么担心自己的政策被别人指责。在这之前,包括德国、俄罗斯、韩国和巴西,都在指责日本的政策不对。这实际上是一个以邻为壑的货币竞争政策,不一定是货币战争。但它为什么是这样?我觉得需要考虑几点:

第一点,这次日本众议院竞选,自民党把一个本来属于央行政策的问题拿出来作为政选的焦点,也就是讨论要不要采取金融宽松政策,要不要推出通胀目标值的政策,这点在西方民主制度中是非常罕见的。另外一点,修正日元升值状态,实现日元贬值,本身就是追求通胀的政策。

日本央行从2001年开始执行量化宽松加上零利率的政策,到2006年初的时候开始下调货币的供应量,到2007年初的时候基本调到了底部。到底部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欧债危机同时发生的过程中,日本央行的基础货币供应量没有明显的增长,在2011年之后反而开始有明显增长。也就是说,日本的基础货币供应在危机之前是减量,在危机过程中不增量,在危机差不多结束时突然增量。这个增量对市场资金的总量应该影响很大,很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