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巨人集团缘何由盛转衰

巨人集团缘何由盛转衰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在巨人集团的股份中,他个人占了90%以上,所以进行决策时,其他股东很少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也无法干扰他的决策,否则后来导致他失败的种种错误决策也难以通过并实施。导致巨人集团财务危机和发展困境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两条。巨人集团的下属主营生物工程项目的子公司康元公司,出现了严重的管理问题,财务混乱,导致全面亏损,债权债务相抵净亏5000万元。思考题:1.巨人集团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史玉柱198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带着东挪西凑的4000元钱“下海”,在深圳研究M- 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获得成功; 1991年与他人合资成立巨人新技术公司; 1992年巨人公司迁往珠海升格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为1. 19亿元; 1993年在计算机、生物工程、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开始多元化发展; 1994年史玉柱当选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巨人集团在史玉柱的领导下,创造了三年经济增长300%的奇迹,资产达到10亿元; 1995年更轰动全国,不到半年,巨人集团子公司由38家一下猛增至228家……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视察和访问该集团公司,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因此,巨人集团一度成为国内上百家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人民日报》在半个月内,以长篇通信的形式报道了四次。1995年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把史玉柱列为中国大陆20名富豪的第8位,而且是唯一一位依靠高科技起家的企业家。

但是,到1996年底,在经历了辉煌的创业与发展阶段之后,史玉柱和他的事业开始陷入低谷,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究其原因,还要从他本人的个性及其管理思想说起。首先,不善交际是史玉柱的性格特征之一。他后来反思时说:“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一直是我的弱点,我真正的朋友不多。像政界、金融界、新闻界等,都没有走得很近的朋友。当我遇到一个坎儿时,才发现肝胆相照的朋友太少。”正是这种封闭的性格,造就了他封闭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巨人集团闭塞的发展道路。所以一旦出现危机就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不善交际还表现在他留不住人才上,虽然他给予了较优厚的待遇,但人才还是像走马灯一样地走了,有很多他看重的优秀人才都因此相继离去,使他痛心疾首。其次,工作作风不扎实,一味地追求创新而忽视巩固成果,是他的另一个性格特征。他善于创业,而不善于守业。比如他开创的一种减肥新产品,打开市场一般需要3年,而他只用了3个月,打开市场后怎么巩固市场,他就再没有兴趣干下去了。正如他自己反思时所说的:“如同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再次,推行“个人说了算”的独裁决策机制。巨人集团虽然也设有董事会,但那不过是个空架子,实际还是他个人说了算。因为在巨人集团的股份中,他个人占了90%以上,所以进行决策时,其他股东很少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也无法干扰他的决策,否则后来导致他失败的种种错误决策也难以通过并实施。

导致巨人集团财务危机和发展困境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两条。

一条是“巨人大厦”的狂热上马。史玉柱承认,兴建巨人大厦是自己头脑发热的结果,并非经济因素所致。基本情况是这样: 1992年原计划盖18层,作为集团公司办公楼; 1993年看到地理位置很好,准备再盖高一些,由自用转为开发地产,便决定改为54层;为了超过当时广州准备兴建的63层全国最高建筑,设计又改为64层; 1994年初又有人认为64层有点犯忌,便又将64层改为70层。楼层长上去了,随之而来的便是预算要增加到12亿,工期延长到6年。由于在大厦施工过程中,碰到了地震断裂带并遭两次水淹,又不得不追加预算和推迟工期。此后,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企业内部资金萎缩,法院冻结资产,新闻聚焦报道,一下子就把史玉柱这位响当当的现代企业家置于难以摆脱的困境。

另一条是生物工程的管理不善。生物工程对史玉柱来说其实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只因在1994—1996年间异军突起,红火一时,便成了巨人集团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这本身就可能潜伏着某种程度的危机。巨人集团的下属主营生物工程项目的子公司康元公司,出现了严重的管理问题,财务混乱,导致全面亏损,债权债务相抵净亏5000万元。史玉柱当初对这两项工程的设想是:在兴建大厦的过程中,当卖楼花的钱用完后,就从生物工程方面抽调资金,可是一个区区子公司怎能承担兴建大厦的重任?结果因抽资过度,造成生物工程造血功能元气大伤,终于导致了这个第二产业的逐渐萎缩,使整个集团的流动资金因此而枯竭,最后的失败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

思考题:

1.巨人集团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与领导方式有什么关系?

2.我们从巨人集团由盛转衰的案例中,可以得到什么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