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复杂组织存在的充分条件及充要条件

复杂组织存在的充分条件及充要条件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小节在尝试给出组织复杂性存在的充要条件之前,首先对复杂性的来源及载体作以下几点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复杂组织存在的充要条件。复杂组织存在性的充要条件需要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而不能够仅凭主观臆断。

第三节 复杂组织存在的充分条件及充要条件

一、有关复杂性载体的主要观点

实际上,系统论创始人L.v.Bertalanffy给出的系统定义就充分利用了人的直观理解,强调系统概念起源于人脑。尽管前文中我们提到关于复杂性的分类非常繁杂,但从本质上来说复杂性可以分为主观复杂性和客观复杂性。前者强调复杂性来源于人脑,产生于人与认知对象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要代表人物有Warfield、Crutchfield(1994),Klir(1985,1988),Haigh(1985),Casti、Senesac(1995)等人。此外,Rosen(1978)证明了复杂系统和简单系统之间存在明显不同的因果关系,并且根据这种差异可以给出一个关于复杂性的非常有用的定义:如果我们能够用许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描述一个系统,并且每种方式都与一个不同的子系统相对应,则该系统就是复杂的。复杂性并不是系统的内在特性,它是我们能够与系统相互作用的方式数量和描述这些相互作用所需要的各种描述方式的数量的函数。因此如果仅仅一种描述就足以阐明我们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则该系统是简单的。反之,则是复杂的。

持有客观复杂性观点的研究者则认为复杂性是我们所认知的特定对象的一种客观存在的属性,复杂性不是普遍存在的。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SFI研究所的成员,Kolmogorov,以及Prigogine、Stengers等人。文献认为国内外提出的复杂性概念绝大多数是建立在Kolmogorov复杂性概念基础上的,即“计算复杂性”与是否能够构造一个对象的算法,以及其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有关。事实上这是对复杂性概念的误解,我们在本书中提到的大量有关复杂性的概念及定义复杂性的思路,大多与Kolmogorov的复杂性概念没有多少内在的联系。甚至可以说Kolmogorov的复杂性概念并没有触及复杂性的本质,而且很多认知对象的复杂性与算法的计算量基本没有什么联系。Kolmogorov的复杂性概念实际要表达的是算法的繁杂。

认为复杂性来源于人脑的观点片面强调了人脑的作用,而忽略了复杂性是认知对象的客观属性,即并非所有的认知对象都是存在复杂性的。同样,认为复杂性是认知对象的客观属性则忽略了人脑的作用,认知对象的复杂性需要有一个触发器和发生器,否则复杂性就不会形成,而人脑恰好承担了这种角色。因此,复杂性的定义有必要既吸收系统论创始人Bertalanffy在对系统定义时对人脑的强调,又要认识到复杂性是特定认知对象的一种客观属性,即并非任何认知对象都会通过人与认知对象间的交互作用在人脑中产生复杂性。主观复杂性构建在客观复杂性的基础之上,是否在人脑中产生复杂性取决于人的认知水平。因此,在讨论复杂性时,我们就应该将主观复杂性与客观复杂性结合起来。

此外,目前有关系统复杂性的定义从多个方向展开,主要包括从结构来定义复杂性、从系统功能来定义复杂性、从系统运行过程来定义复杂性。

另外,还有研究者从研究领域来划分复杂性的类别,例如有社会学领域的复杂性、经济复杂性、自然科学领域的复杂性等。但从这些有关复杂性的定义中可以看到,很少有人从复杂性的演化机制来认识和界定复杂性。

二、组织复杂性的充分条件及充要条件讨论

20世纪70年代,已经明确地提出了“复杂组织”的概念,但至今复杂组织研究成果仍然是建立在对复杂组织存在条件的猜想和主观臆断上,缺少实证数据支持。例如,一些研究者在写文章时只是先入为主地将核电站、化工厂等组织主观性地列为复杂组织。至于这些组织是不是复杂组织,为什么是复杂组织,为什么要把它假定为复杂组织,文章中一般都没有交代,而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这些组织是复杂组织,紧接着就提出观点,也不经过数据试验验证,就得出建立在自己猜想上的结论,国内这种论述复杂性的文章非常常见,往往冠以“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其实与复杂性研究基本没有什么关联,只不过是打着复杂性的“幌子”,这种局面也严重阻碍了近年来我国在复杂性研究方面的进展。因此,在目前的研究现状下,如果能够给出复杂组织存在的充要条件,将对推进复杂组织研究进展非常有帮助。

本小节在尝试给出组织复杂性存在的充要条件之前,首先对复杂性的来源及载体作以下几点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复杂组织存在的充要条件。

(1)复杂性是对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认知水平而言的,是个体、群体及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认为个体是复杂的,对于一个组织或群体则未必复杂,同样认为群体是复杂的,对个体则未必复杂。

(2)复杂性是特定认知对象的一种客观属性。即不是所有的认知对象都有复杂性,复杂性也不会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消失,但在程度上会降低。而持纯粹的主观复杂性观点的人会认为复杂性会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消失。因此,组织复杂性存在的条件必须综合考虑主客观条件。

(3)在判定复杂组织存在的条件时,首先要对认知对象和认知者进行限定。只有特定的认知对象在与认知者的交互作用中才会触发产生复杂性。

(4)复杂认知对象的结构不是简单的线性的层次结构,而是立体网状传导结构。对于系统或组织来说,结构是复杂性的来源和载体,没有结构(部分间没有联系和交互作用)就没有复杂性,或者说不存在任何联系和交互作用的孤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简单性,它们的线性组合仍然是简单系统,永远满足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无法触发复杂性存在的条件。

(5)必须理清复杂性的来源、载体、触发机制及形成机制之间的关系,这是建立复杂组织存在性充要条件的基础。复杂组织存在性的充要条件需要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而不能够仅凭主观臆断。

根据我们对复杂性的定义及度量方法的阐述,这里可以从演化的角度来给出复杂性形成的3个约束条件。组织复杂性的形成过程如图5-1所示。

img60

图5-1 组织复杂性的形成过程

(1)系统的结构是复杂性的载体与源头,也是复杂性存在的决定条件,非复杂的系统不会产生复杂性。

(2)人或群体与系统的交互作用,即人对系统的认识是对系统复杂性的触发和激发条件。

(3)人脑是复杂性发生器,复杂性是通过人的感觉表现出来的,即人脑是复杂性的发生条件。

因此,组织复杂性的载体是组织结构,但是一个组织是否复杂则取决于该组织对其结构是否敏感(结构敏感性充分结合了动态复杂性和静态复杂性,将复杂性同组织演化机制紧密联系于一体)。如果敏感,则该组织就是复杂的。结构敏感性越大,真实系统和符号系统间的一致性就越差,系统就越复杂。同时结构敏感性也给我们提供了判定组织复杂程度的尺度,一致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敏感性。如果一致性函数fc(Ce,Cr,Ψ)= 1,则说明认知者对真实系统的预期和通过符号系统所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这时复杂性就丧失了触发条件,则该认知对象对于认知者来说就不会产生复杂性。另一个极端的结果是一致性函数fc(Ce,Cr,Ψ)= 0,即认知者对真实系统的预期和通过符号系统所得到的结果完全不一致,也就是说认知者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完全无法预测真实系统的行为,认知者很显然会认为这样的系统是极度复杂的。

复杂组织存在的充要条件是复杂组织具有结构敏感性,凡是复杂组织都具有结构敏感性,凡是具有结构敏感性的组织都是复杂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