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如何避开BI实施的误区案例分析

企业如何避开BI实施的误区案例分析

时间:2022-06-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少数企业高层管理者认为,使用BI系统将会影响高层管理者的地位。同时,企业的各个部门可能都需要强化自身的信息基础和数据基础,以便与BI系统进行配合,这同样需要全员参与。

●案例分析

企业如何避开BI实施的误区

变化的速度大大快于信息中心开发的速度,问题不断产生,上述C公司实施BI系统失败的案例,开发人员也不断修改,但缺口是越来越大。在第二个月的分析会上就已经有少数数据出不来,到第三个月就有不少的数据出不来,到第四个月就只有少数数据出来,第五个月……

综上可知,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全局观,缺少详细、细致的全局分析、设计与规划。透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实施BI系统时经常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1)许多用户对BI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别,基础数据没有引起重视。而另一部分客户则认为,BI系统高深莫测,其应用也将非常复杂,不但不能给企业的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相反会给企业高层的决策增加障碍。还有少数企业高层管理者认为,使用BI系统将会影响高层管理者的地位。

(2)认为只要有数据,就可以上BI系统。事实上,BI系统是企业信息化进入成熟阶段后的企业的应用需求,因此如果不能快速提高本企业的信息化水平,BI系统很难在企业得到成功的实施和合理的应用,上述失败案例即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3)认为BI不过是企业的另外一个事务处理系统。目前,国内企业BI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带着明显的传统事务处理系统的思维模式,仍沿用传统生命周期的思想开发应用,在BI系统实施方法学上显得落后;对BI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把握还不足,在产品选型上对其技术路线定位研究不透彻,这一点在上述案例中表现得比较突出。

(4)认为BI系统对“领导”才有用。事实上,BI不仅仅是CIO或者CEO的事,而是每一个人的事;它的实施与其说是部署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一场经营理念和决策模式的变革创新

而要避开这些误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思想,深化认识。BI的实质是从数据中有效地提取信息,从信息中及时发现知识,为人类的思维决策和企业的发展服务。它的目的是通过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这个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将企业数据转化为决策知识,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高层次的决策支持。如果不能从这个高度看待BI系统,那么无论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无法实现BI系统的真正价值。

(2)分析需求,确定目标。企业在准备应用BI系统之前,需要理智地进行立项分析:企业是不是到了该应用BI系统的阶段?企业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BI系统是否能够解决?BI系统的投资回报率或投资效益的分析,等等。然后将分析的结果写成需求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正式书面报告,从而作出是否上BI项目的正确决策。

(3)全面规划,详细设计。BI系统涉及面非常之广,无论是其实施还是运行,都可能对现有系统和企业运营产生影响,因此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的设计,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对于数据整合来说,尤其需要缜密的设计,以保持与原有数据系统的兼容,并可适应其变化和扩展。

(4)稳步推进,合理选型。企业在设计与开发BI系统时,就必须考虑系统的应用步骤问题。确定合适的推进步骤,不能一味求急求快。在具体产品选型方面,也要照顾用户习惯,根据企业特点和自身能力,既不可贪大求全,把BI系统建设成好看不好用的“鸡肋”,也不能一味节省成本,缝缝补补,忽视了BI的系统性。

(5)全员参与,强化基础。对于BI系统的实施,除了要求领导和实施部门的重视,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也是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BI系统的真正实施往往意味着企业业务组织模式的变革,涉及企业的全体人员,需要全员参与。同时,企业的各个部门可能都需要强化自身的信息基础和数据基础,以便与BI系统进行配合,这同样需要全员参与。

(6)建立规范,重视培训。建立BI应用运行、维护、管理体系、BI用户应用规范等,对于一个以用户自主自助工作模式的应用系统尤为重要。在使用方面,需要为不同类型和水平的用户设置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对用户普及或传播BI的理念和使用方案。

(7)跟踪评估,完善业务。在BI系统上线以后,必须建立定期、不定期的评估制度,以及后台跟踪监控系统,以便有效分析掌握当期BI用户对于数据和分析的应用状况、规范执行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发现问题,对系统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或者引导用户更充分、有效地使用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