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需求与国际贸易

需求与国际贸易

时间:2022-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相互重复的需求是可能发生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需求偏好相似论是以工业国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格局为背景,对工业国之间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所做的探讨,它对揭示当代工业国之间在工业品贸易领域的分工与贸易状况具有一定的价值。

第四节 需求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大多是从供给的角度阐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本节将从需求的角度阐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根据国际经济学原理,国际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因素共同决定的。贸易各国国内的交换比率决定了互利贸易的范围,实际的交换比率是由需求确定的。因此,在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时,需求是不能不考虑的重要因素。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S. B.林德尔( Straffan Barenstan Linder )提出的“重叠需求论”或“偏好相似论” ,是最早从需求的角度阐释当代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1]

一、影响需求的因素

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有着不同的偏好。例如,信奉基督教的国家的消费者在圣诞节时消费大量的圣诞树、圣诞卡片和各种圣诞装饰物;中国人过春节时则消费大量的鞭炮;东方人喜欢饮茶,西方人则喜欢喝咖啡;寒冷地区的人一年四季无须短袖衣衫,而热带地区的人从不需要棉服。因此,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必然不同。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1.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决定需求水平。人们的需求和消费水平是受收入水平约束的。一般而言,收入水平越高的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档次越高。例如,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高收入者,消费高档次的耐用消费品,低收入者,则消费低档次的耐用消费品。因此,在同一个国家,对同一种商品的需求呈现多档次、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一般收入水平或平均收入水平也不同,需求水平也不同。

2.需求偏好。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有着不同的偏好,这种偏好与历史文化、风俗习尚以及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关系。例如,西方人过圣诞节,对相关的产品如圣诞树、卡片等有着大量的需求,而东方人的需求则小得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禁食猪肉,也就没有对猪肉进口的需求,而非伊斯兰教国家对猪肉则有大量的需求;西方人喜欢喝咖啡,对咖啡的需求要远大于偏好茶叶的东方国家。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融合,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消费偏好差异将逐渐缩小。例如,越来越多的东方国家的年轻人过圣诞、喝咖啡、吃西餐,也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吃中餐、喝茶等。

3.实际需要。这是指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差异产生的需求差异。例如,棉服再便宜,赤道附件的居民也不会购买,除非他要到寒冷地区旅游。

二、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按照H—O模型,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所具有的要素相对丰饶程度的不同。要素禀赋不同则引起生产不同。产品的成本差异愈大,各种要素相对丰饶程度不同的国家产生贸易的可能性就愈大。按照这一理论则发达国家(资本要素相对丰饶)和发展中国家(劳动和土地要素相对丰富)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和贸易量应该最大。但事实却正好相反;目前发达国家的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4。而其中又有75%输往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只占世界贸易量的1/3,这一现象用H—O模型是难以解释的。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 Lindh )出版了《论贸易和转变》来解释要素禀赋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上述问题,该理论开始从需求方面寻找贸易发生的原因。

林德认为,要素禀赋学说只适用于解释自然资源密集使用的初级产品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品的贸易,工业品贸易要从需求角度来进行分析。他认为,如果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平均收入水平也相近,这两个国家之间就会存在广泛的相互重复需求;如果两个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差悬殊,那么相互重复需求的工业品就不太多,甚至没有。有相互重复的需求是可能发生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

需求偏好相似论有三个主要观点:

1.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企业生产开始于国内市场,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总是首先在本国市场中进行,然后才逐渐地适应出口的需要。在长期地致力于满足国内需求的过程中,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成本也会降低,产品就会具备国际竞争力。当感到本国市场过于狭小时,就会扩大出口,产品出口就成了市场扩大的结果。因此,只有在国内已经存在大规模需求的产品才会是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的产品。因此,一国将出口那些国内需求规模大的产品。

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既然可以出口的工业品是在本国有广泛的消费和生产的产品,那么它们向哪些国家出口的量最大呢?如果两个国家的偏好越相似,需求结构越相似,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如果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完全一样,一个国家所有的可供进出口的物品也是另一个国家的可供进出口的物品。

3.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反应一个社会一般收入水平的需求水平,被称为代表性需求。例如,汽车有不同档次,不同档次的汽车必然价格不同。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对高档次的汽车需求量较大,高档次的汽车就是该国的代表性需求;而人均收入水平低的国家对低档次的汽车需求量偏大,低档次的汽车是该国的代表性需求。两个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其代表性需求也会十分相似,即需求结构相似,而需求结构的相似程度决定了贸易量的大小。平均收入水平的相似程度可以用来作为反映需求结构相似程度的指标。

需求偏好相似论是以工业国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格局为背景,对工业国之间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所做的探讨,它对揭示当代工业国之间在工业品贸易领域的分工与贸易状况具有一定的价值。然而,仅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待这种贸易竞争现象,其说服力不充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后来的波特、韦特等对国内需求的更进一步的研究,并从更为广阔和领域分析了需求和贸易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