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积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积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鲜明的特点是,经济体制深刻转型、政治体制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是对价值体系的性质的限定。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意识形态,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筑起坚不可摧的文化长城。

积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鲜明的特点是,经济体制深刻转型、政治体制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然也必须要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此次汶川抗震救灾,也生动地展现了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精神品格。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方面的重大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在长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它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这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多层次体系,要把握好它的内涵,就要理解好三个关键词。

一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对价值体系的性质的限定。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意识形态的本质。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它的核心内容是阶级、政党、国家对自身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深刻认识,对自身发展道路和目标任务的高度概括,对自身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体系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奋斗目标,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从人民这个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出发,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正、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社会主义的目标为价值取向。二是“核心”。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不同,以及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条件不同,所以,社会中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区别,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观念体系。价值观是多元的,而一个社会要想和谐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相对能够成为大家共识的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是社会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在整个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并引领和主导同一个社会的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三是“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仅是单个的价值目标,而是由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基本内容在体系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在长期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实践中产生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民群众在道德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的、复杂的。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碰撞、交融与冲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传播媒介优势,竭力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方式越来越隐蔽。我们如果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丧失警惕,缺乏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势必落入其“西化”“分化”的陷阱,使民族、国家的主流文化流失,造成精神支柱崩塌。20世纪90年代,发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其主流文化失落与核心价值理念崩塌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特别要看到,苏、东剧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把思想文化渗透的重点指向中国,这种渗透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长期战略。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国同外国,包括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这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长期面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特别是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的压力。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是否能健康生存发展并坚守自己的阵地,事关中华民族的存亡兴衰。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意识形态,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筑起坚不可摧的文化长城。

必须重视我国改革开放及由此带来的社会转型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改革已经开始并将继续给我国社会带来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表现在经济社会转型上,也体现在价值观的深层次转变上。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和复杂,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逐步形成,积极、健康、进步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发展;另一方面,多种社会思潮涌动、多元价值观竞现,多种信仰并存,多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激荡,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决定的。在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条件下,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严重挑战,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又重新受到了人们的质疑,致使某些人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感到迷茫困惑,无所适从。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做出清晰的界定,显得越来越迫切。只有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先进意识形态,才能唱响主旋律,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必须警惕各种落后的价值观念和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来自旧社会的思想、观念、习惯没有也不可能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封建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思想意识形态有所滋长并有重新泛起之势,突出表现为来自“左”的和“右”的对马克思主义怀疑甚至否定的思潮。这些思潮的潜动将冲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从而干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只有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

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一句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

第一,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必须重视发挥大众文化在影响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认同等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应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提高文化产品品位与提高群众文化鉴赏水平的统一;另一方面,应鼓励和发展能够使人民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享受的大众文化,让人民群众在娱乐和享受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同感。具体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局面。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有重大意义的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规范、制约和影响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鼓励人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价值认同实践体现到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之中,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增强价值认同,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党在思想文化领域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与之相伴随,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搞一刀切,生硬强求不同层次、不同对象都一下子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应该尊重差异,扩大共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包容多样,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地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拓展宣传教育的内容、对象和渠道,做到面向基层、下移重心、延伸触角,切实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具有群众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最终成为全体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第三,社会领导阶级和精英阶层的践行和引领。加强建设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而建设的效果乃至成败,则在于该社会领导阶级和精英阶层的践行和引领。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广大党员干部是全体社会成员中的精英阶层,因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由他们率先垂范,积极引领。如果党风不正,腐败横行,领导干部在台上讲大道理,在台下搞大腐败,就会亵渎大道理,丧失公信力;就会使广大社会成员对执政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真实性产生怀疑;就会使人们感到受愚弄而产生逆反心理。我国近些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上,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远未达到预期目标,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核心力量”的践行和引导。常言说,身教胜于言教。一个执政党提出并倡导的价值观,特别是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首先由该党的全体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之后,众多社会成员才能在感召和感悟中跟进。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获得广大民众的认同,就是因为广大党员干部、包括革命领袖们身体力行,就是因为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没有特权和腐败。其实,老百姓最讲实际,也最讲理。他们不大相信耳朵,更相信眼睛;不光听你怎么说,更要看你怎么做。中国共产党有7000多万党员,数百万名党员干部,只有这支巨大的“核心力量”积极行动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才能取得建设实效,才能避免流于一般号召和政治口号。

随着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文化力量,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我们要在实现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凝练和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体现西夏文化传统、反映时代进步趋势、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时期宁夏人文精神,为继续解放思想、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增强创新能力、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提供有力的人文支撑和精神动力。

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