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和农村经济一、20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2010年,面对严重干旱,舟曲特大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和农产品市场波动等困难,全省上下全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大行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业和农村经济

一、20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面对严重干旱,舟曲特大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和农产品市场波动等困难,全省上下全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大行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增产,2010年达到958万吨,比2009年增产5.8%,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900万吨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32元,比2009年增加128元,增幅达6%。全省生猪、肉牛、肉羊存栏分别达到614.4万头、485.06万头和1818.4万只,肉类产量达到86.78万吨,猪、牛、羊存栏和肉类产量分别比2009年增长2.30%、4.43%、5.31%和4.16%;蔬菜、禽蛋、奶产品、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235.46万吨、10.9万吨、44.21万吨、1.23万吨。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特色优势作物面积2560万亩,其中马铃薯979.4万亩,中药材249.4万亩,酿酒葡萄17万亩,玉米制种140万亩,苹果450万亩,蔬菜580万亩。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到2010年底城镇化率达到34.6%,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516.8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68.33亿元。

农业领域重点项目争取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累计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各类农业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国债资金44.4亿元,较2009年增加6亿元,增长16%。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蔡旗断面过水量已达2.505亿立方米,初步实现了《规划》批复的2010年过水总量不小于2.5亿立方米的近期目标。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已实现贯通隧洞11座,完成隧洞掘进及一次支护66.76公里。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华池、东乡、临夏等8个县试点工程全面启动。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游牧民定居工程已定居游牧民13232户,完成定居总户数的91%。同时,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5亿元用于规划内游牧民定居工程以外的草原鼠害综合防治、牛羊育肥小区、青稞基地、奶牛养殖小区、暖棚养殖设施等项目建设。

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的总体要求,正式启动了《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十二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安排部署,完成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二期规划》、《全国“十二五”农村沼气项目规划》、《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二期规划》三个专项规划中甘肃省各类建设任务、目标的确认、修改等工作。根据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安排和省灾后重建办的具体工作分工,编制完成并启动实施了《白龙江堰塞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建设规划》、《舟曲县城及周边地域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舟曲县损毁水利设施修复规划》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重建生态修复规划》4个专项规划。

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9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8万公顷,新修梯田153万亩,全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048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5平方公里,解决了143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10万户,新建或改建农村公里1万公里,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15.5万千瓦。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四期、重点公益林补偿、防沙治沙等项目实施顺利,全省新增造林面积356.14万公顷。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及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二、2011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11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要求,突出稳粮、增收、强基础、惠民生,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上述目标,2011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着力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水利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一是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历史机遇,用足用好支持政策,继续抓好跨区域、跨流域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引洮供水一期及配套、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工程建设进度,抓紧做好引洮二期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引大入秦工程供水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引洮济合、引洮入潭、靖远双永、会宁北部供水等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因地制宜兴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二是加快中小河流域治理。全面实施列入国家规划的渭河、泾河、洮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继续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做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淤地坝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0平方公里。三是加快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继续实施100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工程,完善规划,新增高效节水面积350万亩。抓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四是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开展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加大田间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加快节水型高效农业发展。积极争取立项建设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高效节水示范区。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成国家年度计划任务。继续抓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功能区、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期、张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争取启动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和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与生态恢复规划项目,加快推进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抓好。六是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发展循环农业,抓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七是深化水利改革。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构建完善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

(二)稳定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一是努力实现粮食总产再上新台阶。围绕实现旱作农业区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突出发展玉米和马铃薯;稳定油料种植面积,优化油料生产布局和品种;稳定发展小麦大麦和小杂粮生产,加快形成与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粮食生产结构。继续实施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1000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工程,优化布局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努力实现粮食增产10亿斤,总产超过200亿斤。二是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和耕地质量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以坡改梯和保土保肥保水为重点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做好8个县坡改梯农业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新修梯田150万亩。在有条件的地方整乡或整县(场)大力推进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在重点地区、关键农时推广抗灾增产实用技术,提高良种化、标准化率。实施植物保护工程,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化肥等农资生产,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稳定价格、保证供应。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抓紧制定和完善大宗农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积极推广节本增效等新技术、新机具,推进各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优化农机具购置补贴品种结构,支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和区域适用性强的农业机械。继续发展跨区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和技术培训。

(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切实落实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政策,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一是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比重进一步提高;二是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突出水利的公益性质,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四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推广永靖县落实惠农政策和漳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经验,继续完善"一册明、一折统"发放惠农资金制度,建立和完善惠农资金发放管理和监督办法,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户。继续争取国家扩大对我省农业补贴的种类和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五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总结推广整合财政资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成功做法,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在全省选择不同类型的县开展试点。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大对各类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用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

(四)不断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一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1000万亩优质林果工程建设,加快发展苹果、花椒、核桃、葡萄、红枣等经济林果。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度,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二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健康养殖。加快牛羊产业大县建设,扩大基础母畜,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力争草食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稳步发展生猪、家禽生产。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加强饲料安全管理,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提高疫病综合防控能力。三是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多渠道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扶优扶强骨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较大幅度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强化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抓好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模式,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确保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实现40万人脱贫目标。

(五)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150万人口的安全饮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抓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通县二级公路建设步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国有林区(场)棚户区改造和国有垦区危旧房改造。二是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抓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邮政所站、农家书屋、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惠民工程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三是继续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健全农村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加强农村孤儿保障制度,费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推进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关心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试点。率先在兰州、金昌、嘉峪关3市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1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县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加快农村重点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覆盖耕地、林地、草原等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有序推进配套改革。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组织实施森林抚育和造林补贴试点。加快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三是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健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和业务的财税等政策支持力度。四是深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

(杨新民 王志民 张瑞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