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建设

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建设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一、2007年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7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创业实干打硬仗,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战略部署,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兰州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7年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创业实干打硬仗,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战略部署,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32.8亿元,增长12.5%;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34.1亿元,增长26.3%;一般预算收入46.6亿元,增长4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3元,分别增长9.1%和7.1%。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09.5万亩,粮食和蔬菜总产量分别达到37.2万吨和163.7万吨。畜牧业保持稳步发展,肉、蛋、奶、鱼产量分别达到4万吨、1.6万吨、8.5万吨和0.2万吨。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有一定规模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97户。全市确定20个新农村示范村,共投入资金1.4亿元,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1个,1.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乡镇企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增加值127.8亿元,增长15%。生态建设继续推进,全市完成造林面积5.8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完成小流域治理36.7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89.5平方公里。

(二)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267.9亿元,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47.9亿元,增长18%;市属工业完成增加值65.2亿元,增长17.8%。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8.8%,比上年提高了42.9个百分点。利税总额达到81.5亿元,比上年增长近两倍。全力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工程,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5亿元,增长30.8%。开发区建设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收入251亿元,增长28.7%。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收入200亿元,增长100%。

(三)投资、消费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6亿元,增长20.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5亿元,增长19.2%;房地产完成74.5亿元,增长38.4%;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亿元,增长30.6%。实施了重大项目100项,开工建设92项,其中竣工和建成使用的22项,全年完成投资107亿元。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6亿元,增长16.5%,增幅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7%和14.7%。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接待旅游人数44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7亿元,分别增长25%和22.3%。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2亿美元,其中出口5.7亿美元,分别增长19%和21.2%。

(四)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国企改革“393”攻坚计划,173户企业完成资产重组,110户企业通过自我重组组建了新公司。国资监管体系趋于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基本落实到位,国资运营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公用事业改革进一步加快,法国威立雅水务与供水集团成功合作。文化体制改革(省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对兰州市文化实业发展总公司等20家单位实行改制。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了上划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面推行。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了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和第十四届兰洽会,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户,合同利用外资8211.8万美元。新签国内合作项目342项,增长58.3%。引进到位资金90亿元,增长24.8%。利用国外贷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利用国外贷款总额度达到2.32亿美元。企业债券发行取得突破,国家发改委已原则同意市城投公司发行企业债券。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建立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列入计划的24所学校已有12所建成投入使用。优质高中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农村卫生服务条件不断改善,建成31个乡镇卫生院和6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行,农民参合率达到88.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0个,全市达到208个,覆盖城区人口70%以上。启动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城区有线电视传输网双向化改造工程,完成整体转换10万户和双向化改造6万户。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启动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试点工程、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试点工程。进一步扩大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新增就业人员4.8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9万人。输转城乡剩余劳动力41.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71.6%。加大城乡低保政策落实力度,12.6万城市居民和4.6万农民纳入低保范围。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推行,累计救助2.4万人次。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6%以上,完成省上下达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各项减排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税收增长16%,财政收入增幅力争与税收增幅持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7%以上;新增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坚持投资、消费共同拉动,促进全市经济的较快增长。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实施,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重点抓好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10万吨丁苯装置、5万吨丁腈橡胶装置、180万吨催化汽油加氢装置、350万吨柴油加氢项目,兰渝铁路、兰州铁路枢纽、兰州集装箱中心站和中川机场改造,兰州—成都原油管道、新疆至广东天然气输送工程,黄河河口水电站、国电范家坪电厂,九州通医药物流园、东部市场五期改造,生态家园、花庄奶牛养殖基地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同时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优质高中建设、农村和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把加强社区服务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之一,大力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社区商业工程,发展便利超市、早餐快餐、肉菜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文化街改造提升步伐,逐步将建材、家具、肉菜等批发市场从市中心向外迁移。以青藏物流园区的建设为突破口,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规范整顿市场秩序,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积极调控和疏导市场价格,做好粮油肉等基础性重要商品储备,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保证市场供应及物价的基本稳定。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力争引进资金100亿元以上。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力争机电产品、高新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出口增长15%。

(二)保持工业快速增长,更好地发挥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继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支柱产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力。依托中石油兰石化分公司、蓝星集团的重点项目,实现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延伸配套,建设油、化、纤一体化发展的化工产业基地。大力推进“煤电铝”联营方式,培育壮大“电冶加”企业群,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带动能力,支持发展石油钻采和炼化设备、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鼓励大中型节能、环保、交直流电机的发展,发挥真空技术、低温容器技术以及大型实验舱技术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快真空设备产业化,提高汽车整车制造能力。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进一步推进现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的规范管理,着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发展,重点构筑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兰州石油化工科技园等九大集聚区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技工贸收入达到300亿元和400亿元,分别增长20%和100%。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全面准入、政策引导、税费优惠、土地使用、资金支持等方面入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增长20%以上。

(三)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上扩能项目。加紧开展黄河兰州段污染综合治理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指导,抓好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85户企业和9户重点排污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西固循环经济园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水泥、铁合金、电解铝、钢铁等行业清理整顿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不断完善现有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投入,新建10个试点示范村和10个扶持发展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三电、和电、西电等电力提灌工程更新改造。加快梯田建设和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的整体抗旱减灾能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面积35平方公里。抓好沼气、太阳能等农村新型能源的推广。高度重视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推进易地搬迁和以工代赈工作。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解决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力争稳定解决8500人的贫困问题。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蔬菜、优质专用马铃薯生猪、肉羊四大主导产业,奶牛、西甜瓜、优质专用粮三大优势产业和百合、韭黄、玫瑰三大特色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力争推广双垄覆盖沟播技术30万亩以上。积极推进畜牧业发展,加快建设花庄乳业与伊利集团液态奶合作项目。

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充分发挥城镇的聚集带动作用,将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作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台。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共享、产业互补配套和资源高效配置。

(五)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度,推进城市科学发展。积极做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重点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做好市城投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加快西固、雁滩、盐场三座污水处理厂的市场化运作,做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户外广告资源的开发与经营。建立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相互协调的新机制,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环卫体制改革,实现环卫保洁的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运作,提高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快安宁新城区、和平、西固石化城等重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移山造地项目,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抓好雁滩南河道综合治理、建设南山路、庙滩子整体改造等重点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六)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建立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统筹改革工作,建立统筹改革的工作机制。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以及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积极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加大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力度,创造条件力争1~2户企业上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重点抓好兰州市房产经营公司退事转企改制试点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经营性文化资产管理模式,进一步放宽文化领域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兰州市商业银行改革,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竞争实力。积极推进投资基金发展,开拓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快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提高高中教育办学水平,力争五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84.6%。抓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参合率,力争达到90%以上。继续加大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纳入国家建设计划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逐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着力抓好国家社区卫生服务重点联系城市工作,把区级医院和部分企业医院调整和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不断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面。

围绕文化兰州、全国文明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等工作,建设和谐文化。着力培育精品剧目,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积极发展体育事业,重点抓好市体校改扩建、榆中亚高原训练基地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行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组织实施好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重点抓好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建设、永登鲁土司衙门、榆中青城古镇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及五泉山、白塔山公园改造,力争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5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亿元。

(八)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和改善就业服务,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劳务输转工作,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出管理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就业介绍,通过政府牵线、中介介绍等途径,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力争全年输转城乡剩余劳动力27万人。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城镇从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为重点人群,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面,城镇就业人员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3万人、57万人、68万人、34万人和31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85%。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为重点,加快建立健全有效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1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和1500套廉租住房,落实城镇廉租住房补贴,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立健全防灾应急机制,不断提高防范和处置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加强对贫困人口、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扶助,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救济制度,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陶军锋 张兆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