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社会主义民主“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由“人民”和“权力”两词构成,连起来即“人民的政权”,意为“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强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主权在民。唯其如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定性的,而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外在形式。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以协商民主为好,一概排斥选举民主。

一、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由“人民”和“权力”两词构成,连起来即“人民的政权”,意为“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强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主权在民。

日常用语中的“民主”,有多种涵义,比如,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即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里的“民主”,指的是善于听取各人意见这样一种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含有“分散”的意思,而不是主权在民的“民主”。“集中”是与“分散”相对应的,它主要解决权力的配置问题。而民主政治中的“民主”则与“专制”相对应,它主要解决权力的归属问题。民主的对立面不是集中而是专制。集中所体现的是多数人的意志,专制所反映的是少数人的意志。集中的发展应当是民主的完善,而专制的强化则导致独裁。如果将“民主”与“集中”作为相互对应的概念来用,一方面就会误将“民主”当成“分散”,以为强调民主必然导致分散,变成“一盘散沙”,因而对民主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对民主政治持有抵触情绪。民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遵照一定的程序,按照一定的规则,形成统一的意见的过程。而分散则是我行我素,难以形成统一的意志,难以形成统一的行动。分散固然不是专制,却是滋生专制的温床。另一方面,因集中与民主相对应,集中就意味着不民主,在集中过程中就可以把民主放在一边,使集中变成了个人的专权。必须明确,民主政治中所讲的“民主”,意为人民当家作主,指的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对整个国家而言的。不能将有不同内涵的“民主”概念混为一谈,否则,对“民主”问题的探讨就有可能走上歧途。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专制制度。在封建制度下,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控着所有臣民的生杀大权,过着挥霍无度的奢侈生活。封建社会统治的阶级基础是贵族。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制,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贵族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同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社会。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一些国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强调的是社会的公平、公正,人民掌握国家政权,普遍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民主的本意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因而,社会主义与民主,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民主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离开了民主,社会主义就失去了自身本来的内涵和目的,就难以称为社会主义。唯其如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定性的,而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外在形式。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应更高地举起民主的大旗。

长期以来,人们将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加以比较时,认为资本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少数人的利益,而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维护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因而,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极大的狭隘性和虚伪性,而社会主义民主则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现在看来,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不同来判断民主的优劣,是不足为据的。原苏联是第一个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在斯大林当政之时,社会主义民主遭到破坏,搞个人崇拜、个人专权,阶级斗争扩大化,打击迫害党内持不同意见者,给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也给社会主义抹了黑。当执政党的旗帜上民主褪色以后,人民群众就开始和党脱节,党就走向衰退。苏东之所以演变,长期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重要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不能决定和保证政治上的民主。在全民所有制下,个人与财产失去直接的联系,消费资料的供给依赖于政府,一旦当政者转向专权,人民群众的抵制力往往较弱,制度的破坏可能更为严重。如果说过去以公有制来论证社会主义民主有更大优越性尚有些道理的话,那么,现在,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已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尤其像浙江这样,私有经济已超过半壁江山,仍持有过去的观点,就更说不通了。是不是现在的民主就不是新型、不高级了呢?是不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所有制结构变化民主建设反而倒退了呢?当然不能这样说。事实上,这些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尽管不快,但也有所进展。起码没有因私有经济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坏。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系?从价值理念上看,两种类型的民主均与“专制”相对应,尽管它们之间存在差别,但两者间相同之处更多一些。无论是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都是民主。当然,民主没有统一的模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来发展民主政治,只有符合国情的民主政治才可能生根开花结果。这并不否认两种不同类型的民主可以相互借鉴。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以协商民主为好,一概排斥选举民主。选举是民主体制中的核心制度,协商则在更多的情况下体现为一种机制,衡量民主体制的首要标准是民主选举,而不是民主协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不能相互替代,也不是平起平坐,而是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如果一味强调协商民主,而将选举置于一旁,变成少数人集权,社会主义就会走样,从长远看,是极其危险的。当然实行选举制是有条件限制的。我国有13亿人口,情况较为复杂,马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人一票”的直选尚不适宜。但首先要肯定选举制,创造条件,逐步推进。再如,资本主义民主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实行这种制度为的是调整内部的利益矛盾,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制度本身也是有很大不足的,它使相当一部分力量在互相牵制中抵消,常常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效率。但必须看到,从“三权分立”中体现出来的“权力必须制衡和监督”的理念,是正确的,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来说,同样也是适用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相比较而言,政治领域的改革迟缓。时至今日,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成本畸高、腐败严重的状况未能有效改变,说到底,就是未能建立起对权力的健全的制约和监督体制。目前,制约和监督机制不是没有,但相当多的是流于形式,就像一个人的左手监督右手一样,没有多大效果。不照搬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但不能以此为借口否定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民主、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从人类历史看,先有资本主义民主,再有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首先要借鉴、继承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之花结出更为丰满的果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