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信息管理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旅游信息管理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认为旅游信息管理技术不仅能够解决现有保护手段的不足,还能让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得到有效利用,有利于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冲突。从整体来说,旅游信息与文化遗产信息都是城市数字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都是“数字城市”框架下的信息应用子系统,它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

旅游信息管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陈 刚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南京210008)

【摘 要】文化遗产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却承受着旅游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利用数字化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有了和谐发展的可能。本文认为旅游信息管理技术不仅能够解决现有保护手段的不足,还能让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得到有效利用,有利于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冲突。

【关键词】文化遗产;旅游信息管理;数字化保护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不仅蕴含着人类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特有的精神价值,而且也是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和源泉。文化遗产的特殊价值激发了遗产地旅游的迅速升温,随之而来的过度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也日益显现。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和谐平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和谐发展之矛盾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文化遗产具备的稀缺性、独特性,满足了旅游者的求知、探秘需求,使得文化遗产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愈发对文化遗产及其所承载的思想和文化价值产生了强烈兴趣和实际的旅游行为。2005年,全国年接待旅游人次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有12个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在相当程度上转化为城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受其影响,旅游业的开发模式也从自然景观的原始展示向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转变,各种文化遗产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深层次开发已经成为旅游业生命力的源泉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例如:平遥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次年门票收入从18万元跃升为500万元,古城旅游业更是被列入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旅游发展的“龙头”。

然而,虽然为保护古城付出了巨大努力,平遥古城墙的两次倒塌也让我们看到旅游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严峻性。很多旅游城市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日益增多的旅游者使文化遗产地不堪重负,给文物古迹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日益加剧的“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严重影响了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每个历史文化名城必须解答的问题。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让我们看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和谐发展的新空间。

2 文化遗产之旅游开发利用的新空间

当今世界正迈入信息文明时代,人们在迎接现代文明的同时更加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独立性;在推进开放和加强地区交往的同时,旅游业带来的巨大社会与经济效益因此受到更多的重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被优先应用到这些领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旅游信息管理系统(TIS)成为热门研究方向,借助于信息技术,这两个方向表现出交汇互通的趋势。

2.1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技术采用数字图像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多媒体、宽带网络与数据库等先进信息技术,将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及三维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保存、组织、存储,实现查询、管理、再现、反复使用。并进一步建立数字化文化遗产博物馆、展览馆,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清晰地、全方位地参观和感受文物,能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超越国际与文化,感受到与观看实物极相近的感官体验,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摄影、三维信息获取、虚拟现实、多媒体与宽带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为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与保护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数字化保护作为新的技术手段,将是保护文化遗产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一方面使无数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和艺术作品,突破原有技术条件和保存方式的限制,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作为新的传播手段,为文化遗产在不改变和不影响文物原状的情况下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传播和不断弘扬提供了无限的潜能。

2.2 旅游目的地信息管理系统

现代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利用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现代网络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收集、整合各类庞杂的旅游信息,对其进行系统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求状况进行数据深层挖掘,以高度综合性和实用性为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一个成熟、完善的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包含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信息,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旅游者通过该系统查询资源、市场、服务等各类信息,安排出游活动;旅行社通过系统提供的客源市场信息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采用该系统调查、评价旅游资源,动态监控旅游资源利用情况;学校、科研机构的旅游科研人员通过该系统获得可靠的旅游活动各项数据,进行规划、开发、评价、预测等研究工作。

旅游是文化遗产的众多功能的一部分,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让数字化文化遗产信息得到更有效的传播,可以让旅游者方便地获取,以实现求知需求的满足,使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文化遗产是旅游的核心资源要素,数字化的文化遗产信息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能够被旅游信息管理系统所利用,并为文化遗产信息附加了更多的关联信息,使得文化遗产数字化有了更广的信息内涵。从整体来说,旅游信息与文化遗产信息都是城市数字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都是“数字城市”框架下的信息应用子系统,它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资源以支持城市的产业创新,将从更高的层次,从系统论和一体化的角度来集成和应用各类技术、数据和能力,从而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更经济地为实现城市的战略目标提供服务。

2.3 公众信息服务——旅游信息管理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共同目标

作为文化遗产,能够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得到充分展示,让人民群众感受历史文化资源的魅力,从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精神和力量,以激发人民群众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热情,搞好新时期的“三个文明”建设,是新时代赋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责任。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利”:公民能够自由获得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的数字化文化遗产。这种“信息权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旅游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激发产生旅游消费的实际行为,这与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初衷是一致的,都是在推进公众信息服务。只不过旅游信息管理系统更多的是利用这种“信息权利”来完成文化遗产价值的转移,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市场目标。

2.4 文化遗产信息价值——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旅游信息管理共同关注的焦点

文化遗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载体。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蕴涵的信息不是有意识的记载,而是一种原生态、自然的积淀,具有天然真实性,从而文化遗产成为历史的实证。在文化遗产的产生、交互、使用、流传、收藏等过程中包括了时间变化、空间变化,文化遗产所蕴涵的信息是多重历史信息的积淀。

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的文化遗产——历史建筑、古迹、艺术品,还是语言、风俗习惯、公共活动、传统技能,其包含的信息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并在让人们了解自己是谁,来自何方和生活的意义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核心就是客观、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价值体系。

旅游业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功能置换,文化遗产的价值在旅游活动中得到转化和提升。不难理解,旅游信息管理会更多的关注文化遗产信息价值,这些文化遗产信息能够满足旅游者探知需求,能够为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能够成为旅游消费的诱因。必须强调的是,文化遗产信息的价值并不是单单靠经济效益来衡量,那些强加给文化遗产毫无根据的“神话传说”,通篇一律的“看形说景”,是对文化遗产信息原真性(Authenticity)和价值的污蔑,是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破坏。因此,旅游信息管理,特别是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必须建立在对文化遗产信息价值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只有对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才能真正发挥旅游信息管理的效能,设计出有高文化附加值、有巨大生命力的旅游产品,才能够支撑起整个旅游开发和发展体系,为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 文化遗产之旅游开发利用的数字化途径

文化遗产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其“保护”是处于第一位的。任何开发和利用措施都是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很明显,既不能以牺牲珍贵文化遗产为代价,换取旅游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方兴未艾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让决策者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保持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平衡关系的重要性;旅游信息管理技术的深入应用则让决策者们看到寻找到这种平衡的可能性。

3.1 从无序到有序

(1)为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规划与遗产保护建立专业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运用遥感、数字摄影以及地理环境虚拟仿真技术,对文化遗产地进行保护监测,掌握现状,综合评估文化遗产的区位优势,区分保护与开发利用轻重缓急的等级,为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提供定位、定量的基础平台。可以利用这个系统平台,采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文化遗产地(景区)最大容量、最佳容量的确定,使得文化遗产保护除了有规划红线之外,有了“旅游红线”。

(2)推行旅游信息预报机制和地区旅游预警机制。2005年“五一”期间,故宫5月2日接待98万人次,超过最佳容量290%,警方不得不出动参与协调,并一度计划暂停售票。到了十一黄金周,为控制客流,有关部门召开了长假期间景点门票涨价的听证会。听证会顶住了网民的如潮恶评,却没挡住节日期间的汹涌人潮,超载景象依然重现。高票价的做法还被扣上了“扩大了文化资源占有方面的社会不公”的帽子。因此看来,单纯的价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发挥全国黄金周旅游信息预报机制的作用,逐步实现地区旅游信息预报的常规化,使得管理措施先行于管理危机,引导旅游客流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分布;文化遗产地要借助旅游信息统计手段,根据全年的客流计划和景区接待容量,形成一套科学的地区旅游预警机制,并使之与文化遗产景区的门票预售系统联动,达到高峰期间客流控制的目的。

(3)建立文化遗产景区数字化管理体系。景区数字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门禁票务管理系统、车辆调度系统、信息资讯发布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紧急救援系统,以及业务管理系统和网络销售系统。这些系统的科学规划和合理使用将保证景区游览环境与客流状态保持稳定水平。进而,各景区数字化管理系统将逐步实现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DMS)的全面对接,在城市层面实现旅游流的管理和调度。

(4)重视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分布在城市各窗口地区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以及景区内的游客中心(Visitor Center),在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和传统手段为旅游者全面展示文化遗产地丰富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起到信息引导、信息服务和提升旅游者对文化遗产地良好评价的功能。

3.2 从现实到虚拟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不是简单的照搬和呈现,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以全新的方式对文化遗产进行重构和再现,让文化遗产内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具有此前其他媒介载体所无法赋予的魅力,其影响也必将更为深远。旅游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这种转化更好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1)数字化导游系统。保护资源、教育并服务于大众是文化遗产地的重要任务与职责,这一职责目前仍大多采取人工引领、人工解说的方式,通过实物、人工模型、景观及现场资料向公众介绍关于文化遗产的意义。数字化导游系统包括数字化指引系统和数字化解说系统。具体来说,包括多语种语音导游、感应式导引系统、景区广播、多媒体演播、多媒体展示、交互式触摸查询等多种方式。他们可以缓解传统导游服务的人力、能力的不足,并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方式上更具吸引力和科学性

(2)在线旅游与虚拟旅游。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一个自数字技术普及以来,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欧洲、美国、日本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也进行了积极推行。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虚拟美术馆、数字古都以及各类文化遗产网站等都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产物”。信息时代的“数码生活”以及“在线旅游”等新概念的休闲方式,使得这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产物”得到广泛的使用。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进入”到数字博物馆里,只要敲击鼠标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物影像的立体再现,且内容详尽地了解到各种物质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数字化建筑群,人们可以进行复杂的空间操作,甚至以文化遗产地为背景,以历史故事为情节,开发出主题网络游戏等。文化遗产不再困居高墙内,真正地进入了大众生活。

(3)数字化旅游商品。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实现了信息价值与实体的脱离,在数字载体上实现了“媒体转移”,这些数字化文化遗产产品经过加工,附加了旅游信息,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有着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例如:当地的民族民间艺术可以生成数字化的DVD、VCD宣传光盘,让无形化的文化遗产得以有形化的利用,成为信息时代旅游消费品的热点

4 结 语

南京,一个拥有悠久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决定了南京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并形成了旅游的鲜明特色。保护文化遗产,关键是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先进的旅游信息技术、科学的旅游信息管理能够为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决策辅助支持,能够为传承文化遗产做出积极贡献,将让我们从容应对即将成为旅游强市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2005-12-22

2 李雅萍,吴佳佳.别让“开发”毁了世界遗产.经济时报,2004-06-26(2)

3 彭冬梅,潘鲁生,孙守迁.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美术研究,2006(1):47-51

4 罗彦,蒋淑君.数字时代的文化基因重组——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与未来发展.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9):55-57

5 陈美君,胡小猛.现代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旅游科学,2004(12):68-72

6 牛文元.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载体——中国数字城市建设的五大战略要点.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1-4

7 杨妍.文化遗产与博物馆数字化.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4(9):37-40

8 朱凤瀚,安来顺.新理念下的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博物馆,2004(4):8-12

9 阮仪三,林林.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城乡建设,2004(4):29-30

10 陈述彭,黄翀.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地理研究,2005(7):489-498

11 李小毛.信息化能帮故宫减压吗.中国信息化,2005(10):15

12 查爱苹.虚拟现实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研究.社会科学家,2005(7):116-119

Touris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Digital Protection for Cultural Heritage

CHEN Gang

(Deputy Mayor of Nanj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210008)

Abstract Cultural heritage is cru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in the meantime,it is also enduring the non-stop impact from the boost of tourism development.As we have entered into the information era,digital protection,as a new technology,makes it possible to develop th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tourism exploration in a harmonious way.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ouris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ot only help to make up for the present shortage but is also favorable to the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digital outcomes and settle the conflict caused by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tourism exploration.

Key words cultural heritage;tourism information management;digital protect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