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上海市各行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特别是在上海市信息委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各界都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从发展趋势看,企业对软件、网络、电子商务和外包业务的需求逐渐上升,而对软件的投资将趋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

一、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一)我国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总体现状

通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在应用范围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尤其近几年,在企业管理、产品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信息化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应用,并取得了比较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起步比较晚,且企业规模小、成分复杂,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缺乏推进措施和经验等原因,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上偏低,企业信息化进程比较缓慢。目前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绝大部分还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具体表现为:

(1)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协调推进不够;

(2)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3)企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缺乏;

(4)信息化支撑配套环境还没有形成。

(二)上海市各行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特别是在上海市信息委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各界都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型和重点传统企业信息化改造基本完成,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本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尤其在商业、金融、外贸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效果显著,农业信息化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本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市场趋于活跃,2005年本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327.09亿元,占全市商品交易总额的10.3%,连续3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出台了多部政策、法规和规范,同时成立了多个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采取了多项电子商务监管保障措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运行服务和保障体系,为本市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调研,本市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行业是金融、电力、医疗和烟草业,上海银行系统根据各银行的业务状况和自身特点,加速各类新系统的开发,集中力量对业务平台进行升级和扩容,开发了各具特色的信息系统,完善了银行间的跨行电子数据交换,扩展了网上银行,金融电子化、无纸化程度在全国居于前列,另外其他十四类传统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下:

1.房地产行业

(1)房地产企业IT基础条件总体较好,然因企业规模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2)房地产企业管理软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集成程度低;不同管理软件模块应用差距很大,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在房地产业的重要业务环节应用管理软件的重要性;

(3)网络应用粗具规模,房地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刚刚萌芽;

(4)企业对IT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房地产业缺乏专业的IT人才,IT投资重点将转向“软投资”,企业内部IT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2.批发零售贸易行业

(1)批发零售贸易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较完备,但不同规模的企业差距很大;

(2)企业用于信息技术的投资增长明显,但规模偏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3)企业单个应用系统已经普及,但集成水平不高,综合应用能力不足;

(4)企业应用互联网的能力有所增强,但电子商务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5)企业普遍重视信息技术应用,满意程度也较高。

3.纺织行业

(1)纺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总体水平不高;

(2)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的IT支出分布反映了该阶段企业对不同领域IT建设的重视程度;纵览纺织业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不难发现,企业重硬轻软、重技术轻信息、重概念轻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

(3)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4.食品行业

(1)食品行业企业在电脑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发展较好,但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过分规避风险,整个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状况有待改善;

(2)对互联网络有认识的企业,基础设施的配置水平较高;整个行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表现出与网络发展高度相关,企业发展的目标明确;

(3)企业技术应用采用低成本的策略,导致应用深度不够。

5.运输行业

(1)企业IT基础设施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大小企业间差别显著;

(2)行业应用软件应用相对较广,营销类软件应用过于薄弱,企业内部软件集成度不高,电子商务处于起步阶段;

(3)企业IT管理制度普及率较高,但IT决策机制的科学性还有待改善,IT投资评估亟待加强。

6.旅游餐饮行业

(1)旅游行业规模以上宾馆的基础性IT投资基本适用当前的管理运营模式;餐饮行业由于受行业特性的限制,存在服务器、网络设备和电脑的普及率和专业性的IT设备普及率明显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员工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比率也较低;

(2)由于业务需求驱动,绝大多数旅游行业的宾馆均已实现了互联网宽带接入,一些大型宾馆还实现了大楼光纤的整体接入,而餐饮类企业互联网接入比率则相对不高,从总体趋势来看,未来1~2年内计划采用无线接入和宽带接入的企业将明显增多;

(3)应用系统的使用状况较贴近行业管理特点,专业化行业管理软件的应用普及程度较高,但是两极分化的情况较严重,尤其是多数餐饮类企业仅仅使用了财务软件;

(4)宾馆旅游类企业基本建立了企业网站,并通过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但餐饮行业电子商务使用率较低,且主要处于一些电子商务的初级应用领域,在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大多以租用平台为主。

7.电子及通信制造行业

(1)电子及通信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

(2)企业网络建设情况较好,但是电子商务处于初级阶段;

(3)企业采用专项管理软件应用情况较好,但是各系统集成度非常低;

(4)企业普遍自行组建IT部门进行设备维护,IT投资增长速度缓慢。

8.医药化工行业

(1)本市医药化工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加速,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加快推进的条件,但总体水平仍不高,某些信息化应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小部分企业甚至无任何IT投入与应用;

(2)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非常明显。从发展趋势看,企业对软件、网络、电子商务和外包业务的需求逐渐上升,而对软件的投资将趋缓;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都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内部环境如管理制度、规划、评估等还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社会环境、宏观政策导向、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程度还有待加强。

9.文教体育用品制造行业

(1)IT基础设施普及情况较好,但总体水平不高;

(2)IT应用起步良好,应用管理水平需要深化提高;

(3)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使用渐成风气,实质推动尚待时日;

(4)企业IT环境建设有一定基础,内部环境建设比外部环境建设更显紧迫;

(5)IT外包刚刚起步,需求不旺是主要原因。

10.化纤橡胶塑料制品行业

(1)近年来,化纤橡胶塑料制品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总体水平不高;

(2)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3)企业IT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支出结构开始注重软件投入。

11.石油及炼焦行业

(1)从总体上说,石油及炼焦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软件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但是信息化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

(2)石油及炼焦行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硬件层面,对网络的投入次之,而对软件应用的投入最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约有一半的企业外包了其IT业务,另一半的企业将选择使用IT外包服务;采用外包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相关IT应用能力,节约开支和更有效地使用IT设备或人员资源也是重要的原因;

(4)电子商务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仅仅还停留在概念阶段,真正开展电子商务并进行交易的企业还只是凤毛麟角。

1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

(1)IT支出不断增长,硬件规模较大,软件与网络增长较快;

(2)企业网络建设水平较低,网络规模和层次有待提高;

(3)互联网接入比例较低,接入方式向宽带化发展;

(4)企业管理软件应用不足,模块间集成度较低;

(5)电子商务应用还有待开发;

(6)IT决策机制和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13.冶炼及压延行业

(1)员工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比率偏低,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占计算机总数的比例较小;

(2)信息化意识较低,绝大部分企业尚没有真正领会信息化对于企业比较优势中的作用,同时对信息时代的先进运作方式和理念缺乏足够的认同,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

(3)寡头垄断的行业格局决定了在该行业中,生产管理、设计管理、仓储、运输、进出口管理以及客户管理等与制造行业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的应用系统仅限于在少数大型企业中应用,财务管理软件、人事管理销售管理软件等常规应用系统的应用则相对比较普及;

(4)电子商务使用率较低,且主要处于初级应用领域;

(5)IT管理相关制度普遍较弱,缺乏IT的合理规划,缺乏IT投资的有效评估。

14.机械制造行业

(1)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硬件、软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对基础设施的应用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综合效应还没有得到最大的体现;

(2)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制造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使用了行业应用软件,但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集成度不高,“信息孤岛”严重、资源不能共享,行业软件的应用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

(3)电子商务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仅仅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即使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半数以上还停留在信息发布阶段。

从7至14共八个行业都属于制造业,在上海,制造业长期保持着对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总量在全国的排序虽有所下降,但重点产业的规模优势,以及在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综合配套、人才集聚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势较明显。一是钢铁、汽车、石化等产业在全国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二是制造业产业链完善,这在世界各大工业城市中也是特有的;三是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轻重适度、比例协调;四是劳动生产率和效益居全国首位;五是制造业的综合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

上海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显著。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50%左右,2003年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65%,每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0.306亿元上升到0.565亿元。2004年六大重点工业完成总产值8323.8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的64.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8%。

上海制造业具有门类齐全和配套完善的基础优势。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全国共有39个工业大类行业,其中,制造业30个、采矿业6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在30个制造业门类中,上海均有涉及;从制造业中类行业看,全国有169个,上海有161个。

上海制造业在总量上尚有一定的相对优势。1985年之前,上海制造业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近10年来,上海制造业总量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稳定在第五位,在35个大中城市中居首位。

上海制造业已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上海制造业总产值从1956年的100亿元到1987年的1000亿元,大约用了30年;从1000亿元到2003年突破10000亿元,大约用了15年。据预测,从10000亿元到20000亿元只需5年左右时间,从10000亿元到100000亿元预计需15~20年。

上海制造业已步入了重化工业持续稳定的增长期。上海制造业自1992年开始,重工业比重已连续12年高于轻工业。据预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两者之比将基本稳定在7∶3的水平,与国际上典型的重化工业中后期的特征基本吻合。

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自“八五”开始,上海先后提出并确定了汽车、钢铁、石化、成套设备、通信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生物医药等为支柱工业。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成套设备、精品钢材和石化等已占全市制造业总量的56%左右。

表1-1 上海制造业六大重点发展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以六大产业基地为龙头、市级以上工业区为支撑、区级重点工业区为配套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20多年来,上海制造业实现了从100平方公里向600平方公里,进而向6000平方公里拓展的历史性跨越

上海制造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上海制造业161个中类行业中,处于全国同行业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的占19%~27%。在15个重点行业中,产出总量、增加值总量和增加值率都排在前三位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次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出总量位于15个重点行业之首,但增加值率却居上述行业之末。

上海正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所谓先进制造业,一是高精尖、高技术的产业;二是用高新技术重新装备的传统产业,通过体制、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上升为先进制造业。可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加快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推进上海支柱产业的生产工具信息化、产品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提升上海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内容,推进上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先进制造业就要增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

通过“八五”、“九五”以及“十五”各项工作的推动,上海市工业系统118家企业完成了管理信息化试点任务。对全市钢铁、化工、造船、航空、汽车、电气、医药、纺织服装、仪电、轻工10个传统行业的1700余家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进行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调查显示,90%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72%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外部网络访问带宽达2兆以上,54%的企业内部网主干带宽达100兆以上,87.5%的企业制订了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62.5%的企业制订了年度信息化培训计划并设立信息主管岗位。一批大型和重点企业如宝钢、金山石化、振华港机、上汽集团、上柴等企业信息化改造进展顺利,基本实现了企业管理、产品设计、生产控制、采购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传统产业信息化应用中起到了示范的效果。

2004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将数字化管理推行到生产管理领域,打造了多个颇具特色的生产管理信息平台。这些平台在量化管理生产的同时,贯通了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服务能力,将信息化建设向生产领域纵深发展,推动了汽车工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上海宝钢钢铁集团公司建成了对内连接集团公司总部网与28家下属单位主干网、对外连接互联网的宝钢集团专用网,实施完成了基于宝钢国际Intranet系统,面向宝钢国际、宝钢股份、一钢、五钢、梅钢、浦钢、宝日制钢的大宗原燃材料集中采购业务信息采集发布协同的支持系统,基本实现了铁矿石、煤、焦炭废钢、生铁五大资源集中采购;作为采购SCM项目首要基础工作的物料代码清理规范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了集团公司总部网、专用网的安全体系建设,集团公司总部实现了两网合一,有效地完成了集团公司信息安全的技术支持和应急响应等服务工作。

针对上海市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等特点,2005年底,上海电信联合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成立了上海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并打造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企业用户只需要支付低廉的月租费即可享用长期、稳定的更为专业和更高质量的电信级信息化服务,而无需以昂贵的代价独立建设IT软件和硬件环境,单独斥资购买各种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以及接下来繁琐的系统升级工作,使得上海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信息技术应用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的角度而言,上海市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局部效益明显,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内部环境有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

(1)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以CAD为代表的单元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2)以财务管理为代表的模块化管理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在企业的基础管理部分信息化应用得到了局部的集成;

(4)以龙头企业为单位的信息化应用得到了一定程度推广,带来的效果明显;

(5)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得到了加强。

同时,从上述我市各行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以单元技术应用为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仍比较低。主要表现在:

·单元技术应用多,集成应用少;

·生产型企业应用多,销售型企业应用少;

·传统应用多,高级应用少。

(2)信息化规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仍处于“被动适应”阶段。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是由“认识”驱动、由“IT供应商”驱动或由“局部需求”驱动的,而不是由企业内在的、整体的需求所驱动的,这是上海目前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主观原因。

(3)项目实施过程缺乏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机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注重项目实施,忽视管理监督,特别是中小企业,它们的信息化项目过程管理尤为薄弱,在信息化项目实施后对实施效果也缺乏科学评估。调查显示,23%的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实际效果评估,42%主要由企业自行评估,32%的企业没有任何评估措施,只有3%的企业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

(4)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面临诸多困难。由于缺乏具有特色的成熟的优秀国产软件产品,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三难”:

·“买不起”:国外软件价格和实施费用昂贵,中小企业很难负担;

·“买不到”:适合特定行业、特定应用领域的国产软件在市场上很难找到;

·“靠不住”:自行开发的软件成熟度低,系统维护、升级将面临诸多困难。

(5)政府部门的垂直系统互不兼容,且不预留接口,人为增加了企业信息化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操作系统不一,软件相互兼容性差,造成企业硬件资源浪费;

·各部门下发软件各不相同,但采集的数据雷同,造成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

(6)政府对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存在着“多头管理”的情况。市信息委、经委、外经贸委、科委、国资委、国(地)税局、工商局等部门都具有一部分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职能、义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加紧密地协调配合,以便使企业信息化整体推进呈现实质性进展。

总之,上海目前的企业信息化状况有喜有忧,一方面基础设施与组织制度方面进步明显;但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仍比较低,虽然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的说来,目前上海的企业信息化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上海市政府应当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使上海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层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