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反贫困项目的评价

反贫困项目的评价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反贫困项目的顺利开展,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个干系人的利益。只有保护、协调各个干系人的经济利益,才能真正发挥项目干系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各种力量彼此合作,共同推进反贫困项目的开展,提高反贫困项目的效率。对反贫困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价,才能够保证反贫困项目有效开展并进而完成预期的目标。

四、反贫困项目的评价

(一)反贫困项目评价原则

反贫困项目运行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反贫困事业的成功与否。反贫困项目成效的评价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又要与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反贫困项目完成预期的目标。反贫困项目的评价原则应当是:

1.是否有利当地比较优势的发挥

反贫困项目作为一种直接运用于实践的方案,必须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考虑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只有如此,反贫困项目才能够帮助贫困地区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中,才能够充分发挥并增强当地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同时才能够保证项目自身的可持续性。

2.是否有利于调动各项目干系人的积极性

反贫困项目效率主要取决于项目干系人参与的程度和积极性。反贫困项目的顺利开展,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个干系人的利益。只有保护、协调各个干系人的经济利益,才能真正发挥项目干系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各种力量彼此合作,共同推进反贫困项目的开展,提高反贫困项目的效率。

3.是否有利于当地环境的保护

中国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并且对中国整体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反贫困项目在中西部地区的开展,需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不能以损害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为代价。

4.是否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的生活水平

提高贫困农户的收入水平,改善提高贫困农户的生活生产条件,是反贫困项目的直接目标。只有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反贫困项目的开展才有意义,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才具有可能。

5.是否有利于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

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单靠外界的资助不行,只有主动将自身力量与外界的支持有机结合,突破发展瓶颈,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才能逐步激活造血细胞,进一步提升造血功能,为自身建设与发展提供永续的发展动力。

(二)反贫困项目的评价与选择

客观上讲,不同的反贫困项目在效果上存在着一定甚至显著的差别。对反贫困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价,才能够保证反贫困项目有效开展并进而完成预期的目标。同时只有在准确评价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反贫困项目进行科学筛选。以国家扶贫重点县具有代表性的反贫困项目为例。

1.基础设施扶贫

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了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以工代赈形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时期内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就业状况,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表14-1 扶贫重点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状况(单位:%)

img80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2、2005、2007、2009)

通过扶贫重点县的数据可以看出,基础设施扶贫项目的开展,使得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公路、电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深入广泛地开展,使其尽可能覆盖每一个自然村。同时基础设施扶贫项目的资金筹集和项目管理,需要社会的监督,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质量。

2.教育扶贫

教育程度作为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影响极为深远。教育扶贫是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力量。

表14-2 扶贫重点县的教育事业的基本状况

img81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2、2005、2007、2009)

教育扶贫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中等教育也逐步完善,师资队伍不断强大。选取7~15岁儿童在学率指标,2002年扶贫重点县7~15岁儿童在学率为91%,至2008年增加为97%,可儿童在学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随着反贫困工程的深入开展,贫困地区适龄儿童的小学教育能得到较好的普及。2001年扶贫重点县每万人在校中学生人数为538人,2008年为602人,可见接受中等教育的人数不断提升,中等教育逐步完善。在中国东中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情下,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项目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支持,同时政府要通过提供优惠的政策,吸引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到贫困地区发展。

3.科技扶贫

贫困地区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极不利于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可以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表14-3 扶贫重点县的科技扶贫的基本状况

img82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2、2005、2007、2009)

通过国家扶贫重点县的科技扶贫活动成果,可以看出科技扶贫的力度呈现递增的趋势,这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通过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看出,科技扶贫的普及度还是非常低,并且在边境扶贫县、老区扶贫县等不同区域呈现较大的差异,科技扶贫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劳务输出扶贫

劳务输出是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来源,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绝大部分人口处在农村,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出来,因而劳务输出既是增加贫困人群收入的重要方式,也是适应城市化建设的探索。劳务输出扶贫项目在不断开展的同时,劳务输出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img83

图14-1 扶贫重点县劳动力流出地区的变化

从扶贫重点县的劳动力流出地区的变化看,劳务输出主要是跨省进行的,而近区域的劳务输出主要的比例相对较低,这种跨区域的劳务流动可以实现劳动力在不同的地域间实现合理配置,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img84

图14-2 扶贫重点县劳动力流动方式的变化

从扶贫重点县劳动力流动方式变化看,自发性的劳动力流动是主要的劳务输出方式,这种自发性的劳务输出可以反映出贫困人口寻求增加收入的渴望,但是自发性的劳务输出不利于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的劳务输出扶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表14-4 扶贫重点县的劳务输出扶贫的基本状况

img85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2、2005、2007、2009)

从扶贫重点县的劳务输出的收入和时间看,输出的劳动力在外收入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并且输出劳动力数量也逐年增加,在外时间也不断增长,但是各个指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劳务输出扶贫项目需要继续深入地开展。

5.整村推进扶贫

由于贫困是多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为改变贫困状况也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开展,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在完善基础设施、普及教育、改善医疗条件、改善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的显著的作用。

表14-5 扶贫重点县的平均每村扶贫项目成果

img86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9)

通过扶贫重点县的平均每村扶贫效果可以看出,参与扶贫项目的农户逐年增加,基础设施、医疗条件、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但是无论是参与户数,还是贫困村的发展环境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国际扶贫援助项目在中国》,文章来源:中国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