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投资历史数据分析

中国投资历史数据分析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中国投资历史数据分析为了对中国投资体制改革历程的考察有一定的直观性,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背景,本节先对中国投资有关的历史数据和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第二节 中国投资历史数据分析

为了对中国投资体制改革历程的考察有一定的直观性,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背景,本节先对中国投资有关的历史数据和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投资数据与GDP数据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这从统计意义上验证了中国经济增长是投资驱动型的结论。由此可从数据方面反映出,投资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对投资体制进行改革是需要非常慎重的事情。

一、中国投资与经济增长数据分析(1978~2006年)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数据表明,1979~2006年,中国28年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7%,位于同期世界各国GDP增长率之首。长时期的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05年,中国GDP总量已位于世界第四位,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实际提高了约6倍。

(一)投资总量

在投资总量[2]方面,1978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899亿元,与GDP之比为24.7%。到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09870亿元,与GDP之比为52.5%。可见,从1978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投资规模显著地扩大。其他一些年份的具体投资数据请见图4-1。

img7

图4-1 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对投资规模实际量的考察,需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至2006年的近30年时间里,中国曾经历多次显著的通货膨胀。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006年是1978年的4.7倍;GDP价格指数,2006年是1978年的4.3倍。因此,为了恰当估计中国投资规模的实际变化,有必要考虑对当年价的投资数据进行价格因素的剔除,以此得到对投资实际量的估计。[3]对投资实际量的估计结果表明,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水平是1978年的30.7倍。对此的直观展示请见图4-2。

img8

图4-2 相对于197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倍数(可比价计算)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数据计算而得。

(二)投资增长率

图4-3是关于按可比价计算的1978~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实际增长率的曲线图。其中,同样给出了按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划分的不同阶段的投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

从图4-3可以看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总体上同样表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过投资负增长的情况,但就总体而言,投资增长率是远高于GDP增长率的。数据显示,1978~200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13%,高于同期GDP增长率3.3个百分点。

而就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阶段来看,投资增长表现为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加快。具体地说,第一阶段的投资年均增长率为9.6%,高于同期GDP增长率0.4个百分点;第二阶段的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1%,不仅高于第一阶段的投资年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GDP增长率1.5个百分点;第三阶段的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3%,不仅高于第二阶段的投资年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GDP增长率3.2个百分点;而第四阶段的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2.7%,不仅高于第三阶段的投资年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GDP增长率12.4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的投资增长不仅表现为随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加快的态势,而且表现出越来越快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态势。

img9

图4-3 1978~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数据计算而得。

(三)经济增长

投资规模的扩大是与经济增长速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图4-4是1978~2006年期间中国年度GDP增长率的曲线图。从图4-4可以明显看到,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06年整个期间内,中国GDP总量总体上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在不同的时期内,GDP增长率的平均水平也不尽相同。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来划分,总体上表现为GDP增长率不断加快的趋势。

具体来看,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1984年期间内,GDP年均增长率为9.2%;在第二阶段,即全面探索改革的1985~1992年期间内,GDP年均增长率为9.5%,即高于上一阶段的GDP年均增长率;在第三阶段,即确立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方向的1992~2002年期间内,GDP年均增长率为9.8%,即进一步高于上一阶段的GDP年均增长率;在第四阶段,即在深化与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2002~2006年期间内,GDP年均增长率为10.3%,即显著高于前三个阶段的GDP年均增长率。这种情况表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增长呈现不断加快的趋势。

img10

图4-4 1978~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曲线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数据计算而得。

由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直观看到,在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之间存在趋同的趋势。这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与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作用密切相关。对这一结论可在以下的数据分析中得到确切的验证。

二、中国投资与GDP数据分析(1978~2006年)

以下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GDP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而且这种高度的相关性,不仅表现在彼此的总量之间,而且也表现在彼此的增长率之间。

(一)中国GDP总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之间的相关性

首先来看中国GDP总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数据。1978年,中国GDP总量为3645.2亿元,到2006年达到2094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06年中国GDP总量约是1978年的13倍。197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899亿元,到2006年达到1098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约是1978年的31倍。各年份的数据可见图4-5,即图4-5是1978~2006年期间各年份的中国GDP总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数据的曲线。从图4-5可以直观看到,两条曲线均呈现同向且相似的上升趋势,这表明中国GDP总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呈现同步扩大之势。

img11

图4-5 1978~2006年中国GDP总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数据曲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为了确切考察两变量在统计数据上的相关性,进行如下数据处理:①分别计算出两变量的可比价格数据。具体是分别计算出1978~2006年各年份的中国实际GDP总量数据,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的实际投资总量数据。其中,中国实际GDP总量数据可通过对各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处理而得到;而全社会固定资产的实际投资总量数据,则可通过其现价值数据除以投资品价格指数而得到。②对中国实际GDP总量数据与全社会固定资产实际投资总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经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即数据序列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不同序列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经数据标准化处理后不改变其彼此之间原有的相关性。

对上述两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而得到的曲线由图4-6给出。从图4-6可以直观看到两条曲线表现出很高的相关性。通过具体计算可知,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7(根据统计学知识知道,如果相关系数为1即表明两数据序列之间存在百分之百的相关性)。由此得出的结论确切表明:在1978~2006年期间,中国实际GDP总量与实际投资总量之间在统计数据上存在着高度相关性。

img12

图4-6 1978~2006年中国实际GDP与实际投资曲线

注:经数据标准化处理。

(二)中国GDP增长率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

再看中国实际GDP增长率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之间的数据关系。如图4-7所示是关于1978~2006年各年份的中国GDP实际增长率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数据的曲线。尽管此时尚未进行数据标准化的处理,但从图4-7已经可以看出两者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存在一定的相同性。虽然在每个年度上两者增长率之间并不遵循严格同向的变动趋势,但在相邻的二三年内两者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存在一定的趋同倾向。

img13

图4-7 1978~2006年中国GDP实际增长率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数据曲线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数据计算而得。

同样,为了更为直观地展现两变量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现对这两变量增长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绘制曲线图,由此得到图4-8。图4-8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而得到的1978~2006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与实际投资增长率的数据曲线。通过图4-8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两变量增长率存在明显的相同变化趋势。具体的计算结果表明,两变量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这样相关的程度,虽然不如两变量之间在总量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程度高,但仍然可以说两变量增长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这也就是说,在1978~2006年期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与实际投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较高程度的相关性。

img14

图4-8 1978~2006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与实际投资增长率曲线(经数据标准化处理)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数据计算而得。

因此,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表明:在1978~2006年期间,中国GDP与投资之间,不论是在总量水平上,还是在增长率水平上,均表现出彼此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三、1978~2006年中国投资增长数据分析

中国投资与GDP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可从统计数据的经验方面证明中国经济增长所具有的投资拉动特点。因此可以表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下面进一步分析各不同时期的中国投资增长情况。

计算结果显示,在1978~2006年期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名义增长率为18.7%,在剔除价格因素后得到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3%。图4-9是关于1979~2006年各年份的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与实际增长率数据的曲线。可以看到,投资增长率在总体上保持高位增长的情况下,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实际上与经济体制改革及宏观经济调控的状况密切相关。

img15

图4-9 1979~200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曲线(名义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数据计算而得。

从图4-9可以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增长既有高潮也有低潮。投资增长的低潮曾分别出现在1980年前后、1989年前后以及1997~1999年前后。其中1980年和1989年的投资增长率分别为负数。这些年份的有关经济背景情况是:1980年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是经济体制与投资体制改革的初期;1989年经历了那场“政治风波”,并开始三年的治理整顿;1997~1999年期间先后经过治理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1998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国发生特大洪水。投资增长的高潮则分别出现在1985年前后、1992~1994年前后以及2003年前后。其中,1985年中国经济改革开始以城市经济改革为重点;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视察谈话;2003年中国开始进入深化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阶段划分来看,按可比价计算,“十五”时期(即2001~2005年)的年均投资增长率达到19.6%,是相对最大的;其次是“八五”时期(即1991~1995年)的年均投资增长率为19.3%;再次是“六五”时期(即1981~1985年)的年均投资增长率为18.6%;接下来是“九五”时期(即1996~2001年)的年均投资增长率为9.1%;最后是“七五”时期(即1986~1990年)的年均投资增长率为4.2%。关于此方面的具体数据,请见表4-1。而关于年度投资增长率与年度经济增长率的数据,请见表4-2。

表4-1 “六五”以来各五年计划时期的年均投资增长率

img16

表4-2 1979~200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img17

续表

img18

图4-10是关于1979~2006年期间中国GDP增长对投资增长的弹性系数。该弹性系数主要度量了当投资增长1%时,对应的GDP增长百分之多少。如果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与该投资增长率对应的GDP增长率大于该投资增长率;如果弹性系数等于1,即意味投资增长率等于GDP增长率;如果弹性系数小于1,则表明与该投资增长率对应的GDP增长率小于该投资增长率。

img19

图4-10 1979~2006年中国GDP增长对投资增长的弹性

资料来源:根据表4-2的数据计算而得。其中弹性系数=GDP增长率/投资增长率。

从图4-10中可以看到,在1979~2006年期间的中国GDP增长对投资增长的弹性系数,只有少数年份如1997年和1999年的投资弹性系数大于1,多数年份的投资系数增长率表现为小于1。这表明长期以来,中国投资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至少从数据统计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是投资驱动型这一结论是基本成立的。这表明中国投资体制改革对中国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对投资体制的改革是重要且需要特别慎重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