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22甘肃天水重大项目

2022甘肃天水重大项目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一、2013年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3年,天水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全力实施“1135”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3341”项目工程,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天水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13年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天水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全力实施“1135”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3341”项目工程,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市预计可实现生产总值480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195.5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197.5亿元,增长12%。

(一)实体经济健康较快发展。工业经济较快增长,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5亿元,同比增长16%。组织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39项,总投资290.5亿元。实施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73项,总投资323.54亿元。实施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申报新产品、新技术和关键工艺研发项目100个,总投资17.15亿元。申报省级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14个,总投资3.75亿元。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9.6万亩,总产量117.9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15.23万亩,总产量282万吨;果品种植面积350万亩,总产量138.2万吨;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104个,畜禽饲养总量2220.6万头(只)。完成各类造林35.56万亩,新增梯田面积33.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3.73平方公里,建成防洪堤防151公里,建成农村户用沼气3000户。

(二)投资、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1亿元,同比增长30%。“3341”项目工程入库项目2004个,总投资5486.3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93.9亿元。100个市列重大项目预计完成投资250亿元,35个续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65个计划新开工项目有52个开工建设,38个预备项目正按前期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完成预可研编制,天水至平凉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星火数控机床产业园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农网改造工程、兰州东至天水至宝鸡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甘肃东部(甘谷)物流园区等项目进展顺利,麦积区颖川河流域综合治理、张家川县年产500吨阿胶生产线等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张家川回乡风情园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消费品市场逐步回暖,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3亿元,同比增长15%。全市新建农家店228个、便民蔬菜店10个、放心早餐店30个。充分发挥特色旅游品牌优势,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3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5.28亿元,同比增长28.14%和29.26%。

(三)区域性现代大城市建设进展顺利。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完成五县县城规划修编大纲和47个建制镇、35个乡的总体规划编制。实施重点城建项目30项,总投资214.66亿元。秦州区伏羲祭祀广场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曲溪城乡供水工程完成21个专项报告,藉河湿地生态公园完成全线导流渠开挖并顺利截流。新增和改造各类绿地总面积50.2公顷,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8.97%,绿化覆盖率33.1%,人均公共绿地7.4平方米。

(四)各项民生实事落实较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3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482元,增长1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6%。全年输转劳动力68.55万人,创劳务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1.89%和17.08%。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5%。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2032套94.45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2万户。解决了36.22万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开工建设薄弱校改造工程154个。完成城乡医疗救助2.9万人(次)。全市有19.88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灾后重建进展顺利,紧急安置灾民11.14万人次,下拨安置专项资金1.12亿元;完成原址恢复重建住房7267户、维修住房18648户,开展易地恢复重建31个点1282户,筹集各类灾后恢复重建资金8亿元。

(五)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健全,全面推广新农合“一卡通”,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87%。294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185家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农村土地流转有序推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4.8万亩,总流转面积达到63万亩。区域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筹备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七届大关中发展论坛、关中—天水经济区甘肃东部四市第三次联席会议。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5项,总投资549.21亿元,到位资金102.63亿元,全市新建和续建项目共到位引资220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进出口总值3.6亿美元,增长16%。

二、2014年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重点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攻坚期。2014年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下;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2%。

(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围绕“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全力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深入实施“48113”现代农业推进计划,提高科技兴农水平,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壮大果品、畜牧、蔬菜、劳务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方向发展。抓好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质扩园,实施好“十个百万工程”,培育百强龙头企业,提高花牛苹果、秦安蜜桃、武山蔬菜等优势特色产品的市场占有量。深入实施“12341”行动计划和“10强50户”工程,抓好星火机床、华天电子、长城电工三大产业园建设,加快开发区增容扩区步伐,引导工业企业出城入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甘肃东部(甘谷)物流园、甘泉物流园、天水商贸城、金鑫物流园、武山洛门市场迁建等重大项目,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和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业创业投资扶持政策,促进科研机构向科技服务型企业转化。

(二)深入推进“3341”项目工程,打好项目攻坚战。深入推进“3341”项目工程,论证实施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抓好天水至平凉铁路(天水段)、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天水段)、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天水段)等项目建设,加快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天水段)、陇县至甘谷高速公路、天水至武都铁路、城区引洮应急调水工程、曲溪城乡供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天水卷烟厂易地技改、上海胜华电缆电器产业园、天水商贸城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围绕制定的承接产业转移目录,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和项目对接。

(三)进一步优化城乡消费环境,积极开拓新的消费热点。加大市场价格监管、检查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主要商品市场储备调节机制,切实保持物价相对稳定,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夯实消费市场发展基础。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发展县(区)农贸市场、乡镇商贸中心和直营点、农村综合服务社三级零售网络,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减少流通环节。积极开拓文化、旅游、家装、网购、社区消费、信息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仓储、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引导居民消费向更深层次发展。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步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华始祖文化园、大地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麦积山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办好伏羲文化旅游节、清水轩辕文化节等重要节会。

(四)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全力打造美丽天水。按照“东西延伸、相向对接、两山扩展、旧城改造”的总体思路,全力推动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两区城区排涝工程、县城集中供暖、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和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等项目建设,加快成纪大道、渭河峡口大桥、藉河山水一号大桥等项目建设,加强城区市场和水电暖等公用设施建设。通过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城中村改造等方式,做好旧城区片区提升改造工作。全面推进颖川河流域、东柯河流域、三阳新城、秦州城区西延的规划建设。加快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进程,抓好王家磨滨河道路、山水新城道路等道路绿化工程,加快秦州区北山公园、麦积渭河风情线、天河注水广场、马跑泉公园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强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扶贫开发易地搬迁、推进城镇化等项目结合起来,加快因灾损毁道路、桥涵、堤防、供水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建立健全地质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管理四大体系为核心,全面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

(五)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改善民生。落实好各项就业促进政策,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加强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助力度,积极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相关配套政策,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逐步缩小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待遇差异。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积极争取学前教育项目,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科学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继续促进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和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六)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确保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收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全力做好企业改革重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工作。建立推进小城镇发展协调工作机制,抓好洛门、中滩等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改革创新工作。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天水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项目建设,全面推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废物循环利用等新技术。全力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与关中城市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交流,争取在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方面合作实施一批大项目。利用“西洽会”和“兰洽会”等平台,拓展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经济区合作共建和企业间更广泛的合作发展。进一步完善进出口激励导向机制,鼓励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电工电器、特色农产品出口,不断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宋建平 黄 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