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版序——管理学中的文化学和文化学中的管理学李成勋企业文化学是个新学科,也是一个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和企业文化学说的形成至今不过20年。但是,像一切新学科一样,企业文化学还不成熟,还处于成型和完善的过程中,许多问题尚待深入探讨,企业界不少人对它还知之不深,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十分需要包括文化学在内的众多新学科的支持。

第一版序——管理学中的文化学和文化学中的管理学

李成勋

企业文化学是个新学科,也是一个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和企业文化学说的形成至今不过20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学说传入中国之后,不到数年,便得到了迅速而广泛地发展,企业界争先恐后地引进,学术界的有关论著纷至沓来。可见,社会对它的需求何等迫切,它的生命力和辐射力又何等强劲。但是,像一切新学科一样,企业文化学还不成熟,还处于成型和完善的过程中,许多问题尚待深入探讨,企业界不少人对它还知之不深,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十分需要包括文化学在内的众多新学科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成荣教授和周建波博士的力作《企业文化学》的出版,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企业是近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的载体和社会生产关系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观念的载体。可以说,企业既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又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的发展动力不仅来源于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也来源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自从有了企业,就有了对企业的管理,随后又产生了企业管理学。企业管理和相应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个不断提升的漫长过程。

最初的企业是靠管理者凭自己的经验或历史积累的经验来管理的,既无一定之规,也没有形成什么理论。企业管理的这一阶段被称为经验管理阶段。

尔后,随着机器在企业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大,劳动者人数的增多,就要求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于是就有人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和要求。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与此同时,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也大大加强了。这一阶段被称为科学管理阶段或生产管理阶段,是企业管理发展中的第二阶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提到了企业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于是企业管理由生产管理阶段进入经营管理阶段。这是企业管理发展中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是通过不断改善企业的营销策略,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竞争的日益激化和市场挑战的不断加重,企业管理者必须能够统揽全局、放眼未来,高瞻远瞩地及时处置面临的重大问题,于是企业管理就由一般的经营管理阶段进入了战略管理阶段。这是企业管理发展中的第四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发展战略以追求资本的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的经营策略则需服务和服从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企业遇到的挑战更为严峻。在此种情况下,人们迫于严酷的现实,回顾企业管理发展的历史,瞻望经济社会演进的未来,终于认识到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要加强对人的管理,但绝不是再靠“提高劳动定额”、“实行绩效工资”和单纯指望技术进步,而是依靠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用开发和培育积极的企业文化来塑造从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到劳动者的理念、价值观与精神、风尚,使人和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企业管理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文化管理阶段,也可以说是综合创新阶段。因为文化因素无所不在,文化因素能量无穷。文化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基本对策,也是完成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还是优化企业内部各项管理的保证条件。总之,优秀的文化将成为保证企业永久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因素。有了它,企业发展中的经济技术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在企业管理中,由于文化因素的介入,进一步说,在企业管理学中,由于文化学的介入,就使企业管理发生了一个飞跃,从而使管理学的面貌也为之一新,即由注重对“物”的管理升华到对“人”的培育。当然,随之也产生了一个崭新的问题,即如何在企业的文化管理阶段管好文化。

众所周知,文化是个外延和层次极为复杂的概念。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是专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它既不包含任何物质财富,也不包含任何文学艺术形式,完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切可以通过视觉、触觉来感知的标志、形象和行为只是企业文化的载体,而不是企业文化本身。如果说,企业中的文化现象还没有为人们所发现、所认知,人们当然也就无意发扬它和改变它,那么,这种企业文化将在人的注意力之外自生自灭,当然就不会存在对它的管理问题。但是,当人们一旦要培育和发扬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服务时,那么,企业文化的管理学意义就凸现了,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本身就具有管理学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仍然离不开管理工作。

企业文化的管理工作大体有四个方面:

1.企业文化的培育。要培育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就需要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奖惩和礼仪形式等来倡导某种理念、价值观、精神和风尚等;并需要通过树立典型、建立规制和领导行为等来巩固某种理念、价值观、精神和风尚等,这一切都需要管理。

2.企业文化的吸纳和传播。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学习和引进者来说就是吸纳;对于输出自己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模式的企业来说,就是传播。在企业文化的吸纳和传播过程中,都会有大量的管理工作要投入。

3.企业文化的评价。对文化价值的理解和判断就是文化评价。文化评价的标准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任何文化现象只能用它本身所从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如果要通过评价分出优劣、划出等级,甚至加以量化,并提出改善的方案,这其中就有一系列的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要做。

4.企业文化的转型。文化可分为不同类型,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企业文化可分为:稳定型的和扩张型的;内向型的和外向型的;革新型的和保守型的等。不同的企业要选择不同而适合自己的文化类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这样,有些企业就会有一个文化转型的过程。为了实现企业文化的转型,就会贯穿着企业文化的吐故纳新、移植嫁接和交叉共生等组织管理行为。

上述企业文化在培育、吸纳、传播、评价和转型中的管理工作仅仅是简单列举,实际操作必定是很复杂的,而在这一切操作过程中都会涉及对管理学原理的运用。

综上可见,“管理学中的文化学和文化学中的管理学”不是一个小题目,绝不是在这篇序言里可以讲深讲透的,它涉及的是企业文化的整体。目前,我对这一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只有一点粗略的思考,写出来也是作为引玉之言。

王成荣教授研究企业文化已经多年,而且颇有成就,他同学苑新秀周建波博士的合作,必定是相得益彰的。他们的这部书,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论证充分、信息丰富,而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全书对企业文化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总括性,对这一学科的未来,也提出了预见性见解。所以,在此已经走出20世纪和开始步入新世纪之际,《企业文化学》的问世具有承上启下的学术意义。尚望作者锲而不舍、再接再厉,不断地去开拓企业文化学的新境界!

(李成勋教授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