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加强人文关怀

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加强人文关怀

时间:2022-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加强人文关怀参加邪教的人员,绝大多数因各种挫折和困惑无法有效地排遣,才转而投入邪教的怀抱寻求解脱。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因而重视人文关怀是防止人们被邪教吸引的重要手段。

五、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加强人文关怀

参加邪教的人员,绝大多数因各种挫折和困惑无法有效地排遣,才转而投入邪教的怀抱寻求解脱。因此政府有责任构建关怀大众的机制。重视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消除邪教滋生蔓延的外部条件。

(一)高度关注并解决就业问题

就业乃民生之本。近年来,党和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出台了若干法规政策,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当前,我国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然不少。因此,重视并解决就业问题,仍然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在出台利好政策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抓好劳动力培训教育,大幅度降低失业率。只要就业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就会从一个方面消除邪教滋生的经济原因。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几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巨大,我国在经济还不十分发达的时期就要解决比发达国家面临的更为困难的问题;二是城镇化。我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如何适应城镇化过程中数亿农村转移劳动者的需求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三是就业方式多元化。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尚未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9]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提出“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和12项任务。

因此,必须立足国情,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每个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享有完整的社会保障待遇,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对于从源头上预防邪教犯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重视加强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老年人希望被重视、中年人希望减轻压力、青年人需要解除迷惘,这都会促使寻找伦理性的社会关怀。正当的社会关怀得不到,欺骗性的关怀就会乘虚而入,邪教抛出的“圆满”、“进天堂”、“上天国”就是这种欺骗性的关怀。因而重视人文关怀是防止人们被邪教吸引的重要手段。我们既要倡导科学精神,也要倡导人文精神,重视人文关怀。要切实关注弱势群体的需要,把人文关怀落实在最急迫之处。我国邪教教徒大部分是弱势群体成员,他们落入邪教表面的生理关怀和心理关怀的陷阱中与他们有这方面的需求有关。需要在正当途径中不易满足,寻求非正式社会支持也就在情理中。要关注这部分人的需求,首先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以缓解弱势群体因经济困顿而引起的无助、失望、悲观的心理。特别要注重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重视人文关怀还要关注人们的心灵需求,引导人们树立科学信仰。信仰的缺乏、价值观念的迷惘是人们加入邪教的思想原因。当代社会转型期,权威思想和权威信仰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各种信仰相互冲撞,原有主导信仰经受分裂与瓦解,新的主导信仰正处于嬗变与整合中,尚未确立起权威地位,出现了信仰真空。邪教就是在人们信仰出现危机时以一套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欺骗的手段给人以“关怀”出现的,诚如辛格所说“邪教对教徒施加各种影响,使教徒一旦醒悟也无力反抗,其中最初施加的影响可能是信仰”。这除了要求要尽快确立起符合现实社会的科学的主导信仰以外,还要求人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人们正视现实,战胜挫折,确立科学信仰。

动员社会各种力量伸出援助之手,从物质上、精神上关怀关注弱势群体。如建立弱势群众的生老病死保险保障系统,以社区为中心的心理健康诊疗场所。对曾经参加邪教组织甚至于邪教犯罪的人们,以平等友好的态度接纳,使他们能全面地维护良好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完整的人格状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