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相当性理论

社会相当性理论

时间:2022-05-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社会相当性理论社会相当性理论是指,一个符合历史所形成的社会伦理秩序的行为就是不脱离社会生活常规的行为,该行为不受否定的价值评价。在此基础上,von.Kries于1889年正式提出相当性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Welzel直到1939年才在其《刑法体系的研究》中对社会相当性理论进行了具体论述。值得注意的是,相当性理论和社会相当性理论是两种不同内涵的理论。

第一节 社会相当性理论

社会相当性理论(Lehre von der sozialen Adaequznz)是指,一个符合历史所形成的社会伦理秩序的行为就是不脱离社会生活常规的行为,该行为不受否定的价值评价。也就是说,对于某些具有危险的行为,在通常的情况下本属于违法行为,但只要该行为符合时代伦理秩序而与社会生活相当,就应该否定该行为的违法性。

关于社会相当性理论的发展渊源,在有关文献中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学者认为,社会相当性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目的行为论大师Welzel在展开其新的刑法体系中所提出的概念,其目的在于限制构成要件的扩张[1]。但也有学者认为,虽然相当性理论可以追溯到刑法学家von.Bar,但作为一个概念是由德国的生理学家兼逻辑学家von.Kries提出,并为一般的德国教科书奉为相当理论的创始人[2]。从有关文献上可以得知,1871年Bar在有关因果关系研究的论文中为了区分条件与原因,从一些物理上的因果流程出发,说明有所谓人类生活现象的通常流程的存在,并提出,只有对结果的发生具有通常流程的条件才是原因,即所谓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von.Kries于1889年正式提出相当性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Welzel直到1939年才在其《刑法体系的研究》中对社会相当性理论进行了具体论述。从时间上来看,Welzel的社会相当性理论不能不受到von.Kries等理论的影响。但von.Kries提出相当性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因果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只有侵害的结果是由一个违法而有责的行为相当地造成的,才能归责到行为人。由于该理论仅限于因果关系领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传播与发展。而Welzel是目的行为论的代表人物,他把论述相当性理论放在构成要件范围内加以展开,从而使得相当性理论得以成为刑法理论上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目的行为论的展开以及构成要件论的传播,Welzel所论述的社会相当性理论影响当然日益扩大。考察社会相当性理论的变迁,可以得出如下结论:Bar为相当性理论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相当性理论由von.Kries所提出,但Welzel教授却建立了社会相当性理论。值得注意的是,相当性理论和社会相当性理论是两种不同内涵的理论。相当性理论由von.Kries所提出,其目的就在于限制因果关系的不当扩张;而社会相当性理论是Welzel在借鉴相当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成要件的展开而形成的一种实质性违法根据的理论,尽管两者存在一定的思想联系,并都具有限制刑罚范围的功能,但两者在构成上存在的差异不可不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