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时间:2022-05-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20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全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登记注册企业的90%以上,在工业产值和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提供了城镇就业总数的75%。可见,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发展的依托

我们知道,现代化不可能消除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一方面,社会分工和生产的日益专业化为各种类型的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大企业不可能“大而全”,这就为小企业的“小而精”提供了重要发展余地。中小企业通过为大型企业的专业化生产进行加工、协作、配套和服务等,使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大型企业的发展唇齿相依,既促进了大型企业的不断扩张,又促进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从而形成小企业依托大企业,大企业重视小企业的格局。另一方面,产品在各种属性上的差异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由于各种产品的最佳生产规模不同,有些产品适合大规模生产,有些则适宜小规模分散形式的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一般适合大规模生产,而劳动密集型产品最适合小规模生产。中小企业的优势并不在于能比别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而在于能比别人先生产出产品,或生产别人没有的产品,从而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可以说,生产的大型化和小型化、集中化和分散化,正是经济生活中并行不悖的新趋势。

2.中小企业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

中小企业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越性。与大型企业相比,数量众多、市场份额分散的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充分发掘企业的潜力,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结果是适者存、败者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随时都有被淘汰的风险,这就迫使它们时时刻刻关注市场的变化,灵活地选择投资方向或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而转产,因而使企业素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不断改善,推动了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而中小企业的灵活性优势,有利于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大型企业多层次的等级结构常常伴随着高投入和低效率,决策程序复杂,往往难以作出敏捷的市场反应,而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能更快地接受市场信息,调整经济方向、形式和力度,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所以,充分竞争的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市场发育,完善市场的主力军。同为市场主体,如果说大企业是实力所在,那么中小企业就是活力所在,只要抓住中小企业灵活性的特点,引导它们放开搞活,对活跃市场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新生长点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私人垄断资本急剧膨胀,中小企业似乎难以生存下去,一些经济学家也由此断言:中小企业已丧失了活动空间。然而,中小企业不仅没有被吃掉,反而有了长足的发展。据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对各国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总的经济增长速度。尤其在国有企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中,中小企业起着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如我国过去几次爆发通货膨胀后,经济进入调整时期,都出现增长速度放慢的情况,但每次都是从中小企业开始复苏。所以放开搞活的中小企业,能重建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构造市场经济的产权制度,使经济发展获得持续的动力。

4.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首先,中小企业是提供就业的重要渠道。近年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型企业不断裁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仍在增加就业岗位。每10个新工作岗位中,有8个是由雇员不足100人的小企业创造的。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已吸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9217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半,同期城镇增加的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75%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据有关方面测算,对于相同的固定资产投资,国有小企业占用国有资产仅17%,吸纳就业量却是74%,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国有企业的14倍;对于相同的产值,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是大型企业的1.43倍。其次,中小企业还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中小企业相当部分是地方国有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中小城市和集镇,各级地方财政80%来源于中小企业。作为市县经济的主体,中小企业对振兴地方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的状况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财政状况、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实践也证明,哪个地区中小企业效益好,那里的经济就繁荣,财政收入就比较宽裕,群众的负担就比较轻,因而,干群关系就比较协调。总之,中小企业搞活了,既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又可以活跃地方经济,这样,社会稳定才有牢固的基础。

5.中小企业是化解金融风险、防范经济危机的调整器

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比大型企业所受的限制要多,其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无疑也比大企业少许多,这两方面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比例较高,负债较低。在剧烈的金融动荡中,这成为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利因素,即便中小企业倒闭,也不会引发银行的信用危机,从而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灵活性,使之成为调节经济周期变动的“安全阀”。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中小企业全面投产并增加投资,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从而促进市场的繁荣,促进消费;而在经济萧条时,又迫使中小企业很快退出行业,或降低价格,以渡过难关;加之中小企业与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迅速对市场的变动作出反应。中小企业这种能屈能伸的功能,对于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或减少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等方面,起到了大企业所起不到的作用。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相信,中小企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不断升级。

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严峻的,也是综合性的。

1.中小企业的投资主体过于多元化

在中国,中小企业既不能像大企业那样,完全由国家投资兴建,也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由私人投资兴建;既有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国有企业,也有属于城镇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集体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私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一般来说,大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小企业多为非国有企业。

2.中小企业组织程度差

中国的企业,大企业是大而全,小企业是小而全,在生产领域专业化协作程度差,缺少固定的销售渠道。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也缺少专门的法律和扶持政策,同时,也没有发达国家那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中小企业作为商事主体的独立性不足

企业的独立性是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资助实施市场行为,建立市场经济关系的前提。[1]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独立性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企关系、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以及中小企业的自治与自律上。一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从设立到运营的各个环节,受到政府干预和限制过多;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在与大企业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受到的牵制过多;再者,由于缺少自治与自律传统,中小企业的行为也难以得到有效规范。这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作为商事主体的独立性不足。

4.政府管理中小企业的体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分散在各级政府以及各个产业主管部门,政出多门,政策不统一,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分散,口径也不一致。

5.各类企业之间的不平等问题严重

由于国有资产集中于公有制企业中,特别是公有制大型企业中,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部分大企业往往在各方面享有特权。另一方面,内外资企业享有不平等待遇。即使同为中小企业,我国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在土地使用费、出资、税收等方面享有许多优惠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