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劳动合同及劳动法特殊性对国际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影响

劳动合同及劳动法特殊性对国际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影响

时间:2022-05-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劳动合同及劳动法特殊性对国际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影响劳动法的社会性及劳动合同的特殊性,决定了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具有不同于一般合同的特征。有利于劳动者法律的适用是国际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商业和民事契约安排的自营就业和独立工作则不包括在雇佣关系的范围内。

三、劳动合同及劳动法特殊性对国际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影响

劳动法的社会性及劳动合同的特殊性,决定了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具有不同于一般合同的特征。劳动法兼具公法和私法的社会法属性,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当然是调整劳动合同关系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但劳动合同同时所具有的广受国家公权力干预的特征,导致劳动合同中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强制性规范的适用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的其他各项制度均亦深受其影响,冲突规范、法律适用理论以及争议解决机制等均打上了这种特殊性的烙印。[43]意思自治的限制适用、强制性规范的突出重要性、有利于劳动者利益原则是这一特征的内在体现与表现。劳动合同法律适用制度较一般合同更复杂,因而处于一种探索和发展阶段。

强调对劳动者(弱者)权益保护是由劳动者在谈判中的弱者地位决定的。有利于劳动者法律的适用是国际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国际私法在弱者权利保护上体现了更多的关注和实质公平的价值取向。它不但表现在有利原则、强制性规范和公共秩序保留等原则和制度层面,而且还反映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规范之中。因此,弱者保护是国家干预渗入私法领域,私法适应多样化生活需要、追求实质公平的结果[44],是劳动合同特殊性的体现。

因此,国际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深刻体现了较其他领域更多的复杂性。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中,国际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总会涉及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有学者说,国际劳动法律适用领域,问题总是多于结论。[45]充分意识到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的特殊性,才能在实践与理论研究中,把握方向,正确合理地解决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的种种问题,解除各种困惑,确定合理的国际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则,为我国国际劳动合同法律适用规则的制定提供借鉴。

【注释】

[1]国际劳工大会.雇佣关系[R/OL].第95届会议2006年报告.http://www.ilo.org/ public/chinese/standards/relm/ilc/index.htm.

[2]See Lammy Betten.The Employment Contract in Transforming Labor Relations[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5:1.

[3]See Sebastian Krebber.Conflict of Laws in Employment in Europe[J].21 Comp.Lab.&Pol'y J.,1999-2000:543.

[4]参见黄进.国际私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See M.Kalenská&Bělina.Czech Republic[J].ELL-Suppl.206,1998(Feb.): 50.

[6]参见肖永平.国际私法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

[7]See Richard Plender.Text of Convention(Original Version)[OL].http://www.romeconvention.org/instruments/i-conv-orig-en.htm.

[8]See R.Blanpain.European Labor Law[J].ELL-Suppl.,Vol.1,1999:221.

[9]See Dicey and Morris.The Conflict of Laws[M].13th ed.Sweet and Maxwell,2000: 1310.

[10]See T.B.Koniaris.Hungary[J].ELL-Suppl.,1990(6):68-69.

[11]See Marie-Agnès Sabirau-Pérez.Changes of the Law Applicable to an International Contract of Employment[J].139 Int'l Lab.Rev.335,2000.

[12]See Felice Morgenstern.International Conflicts of Labor Law—A Survey of Law Applicable to the International Employment Relation[M].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Geneva,1984:1.

[13]See Kenneth G.Dau-Schmidt.Employment in New Age of Trade and Technology:Implications for Labor and Employment Law[J].21 Int'l&Comp.L.Q.320,1972.

[14][德]W.杜茨.劳动法[M].张国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

[15]2003年国际劳工组织第91届会议以《雇佣关系的范围》(报告五)为基础开展了一般性讨论,作出了关于雇佣关系的一般结论。它认为雇佣关系是一名被称做“雇员”的人员与在某种条件下为了换取报酬而为其提供劳动或服务的雇主之间建立一个法律联系。基于商业和民事契约安排的自营就业独立工作则不包括在雇佣关系的范围内。参见国际劳工组织第91届大会.雇佣关系的范围[R/OL].http://www.ilo.org/public/chinese/standards/relm/ilc/ilc91/pdf/rep-v.pdf.

[16]参见国际劳工大会.雇佣关系[R/OL].第95届会议2006年报告五(一).http://www.ilo.org/public/chinese/standards/relm/ilc/ilc95/pdf/rep-v-1.pdf.

[17]参见黄越钦.劳动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6.

[18]See Mark R.Freedland FBM.The Personal Employment Contrac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10.

[19]参见国际劳工大会.雇佣关系[R/OL].第95届会议2006年报告五(一).http://www.ilo.org/public/chinese/standards/relm/ilc/ilc95/pdf/rep-v-1.pdf.

[20]See Mark R.Freedland FBM.The Personal Employment Contrac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10.

[21]参见国际劳工大会.雇佣关系[R/OL].第95届会议2006年报告五(一).http://www.ilo.org/public/chinese/standards/relm/ilc/ilc95/pdf/rep-v-1.pdf.

[22]参见Treu:2002年11月在日内瓦国际劳工局的公开演讲之“劳动法与社会变革”。

[23]参见李民.析劳动合同、雇佣合同和劳务合同关系[OL].[2005-05-23].http://www.studa.net/2005/5-23/22396-2.html.

[24]See Dicey and Morris.The Conflict of Laws[M].13th ed.Sweet and Maxwell,2000: 1305.

[25]这里是指统一实体法上的界定。对雇佣关系或劳动关系范围的确定,有人认为应依据统一的观点来理解,即雇佣合同或劳动合同是排除了民商事缔约人之间工作合同的广泛的合同关系。

[26]参见黄进.国际私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50-258.

[27]See Dicey and Morris.The Conflict of Laws[M].13th ed.Sweet and Maxwell,2000: 1306.

[28]See Dicey and Morris.The Conflict of Laws[M].13th ed.Sweet and Maxwell,2000: 1307.

[29]参见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OL].[2005-10-28].http://www.studa.net/2005/10-28/20051028303.html.

[30]参见梁慧星.关于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十讲[OL].[2005-09-21].http://www.xmwb.com.cn/wxpd/jy/yxfzjsdjy/t20040921_226017.htm.

[31]参见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OL].[2005-10-28].http://www.studa.net/ 2005/10-28/20051028303.html.

[32]该特点常常被用来作为反对劳动合同适用意思自治的理由,或者作为对意思自治限制适用的理由。

[33]参见王向前.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之地位新论[EB/OL].[2004-09-25].http://www.labournet.com.cn/lilun/search.asp?number=xl1700。

[34]劳动法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后文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多样性,尤其是ADR方式在争端解决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35]该特点说明了强制性规则在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的重要性。

[36]参见陈会林.简论劳动法的社会法性质[OL].http://www.huilin.info/zflt/ldfxz.html.

[37]该特点表明了在劳动合同法律适用中,强调对有利于劳动者利益法律适用的同时,应该考虑雇主和劳动者利益的平衡。有利于劳动者利益法律的适用时,要考虑当事人各方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38]该特点表明了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这是国家公权力干预经济的结果。

[39]虽然美国以劳资双方力量的自动相互消长为主,主雇双方通过工业行动、集体谈判和缔结集体协议来达到力量平衡,但是同样制定了大量的劳动法规,对劳工利益进行保护。劳工利益最终仍是社会本位的体现。该特点表明了集体合同的重要性,也表明有利于劳动者利益原则的重要性。

[40]参见王向前.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之地位新论[EB/OL].[2004-09-25].http://www.labournet.com.cn/lilun/search.asp?number=xl1700.

[41]该特点充分说明了劳动法、集体合同与个人劳动合同的关系,它们从法律效力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从高到低是:劳动法、集体协议和劳动合同。

[42]参见王向前.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之地位新论[EB/OL].[2004-09-25].http://www.labournet.com.cn/lilun/search.asp?number=xl1700.

[43]参见陈会林.简论劳动法的社会法性质[OL].[2007-01-31].http://www.huilin. info/zflt/ldfxz.html.

[44]参见徐东根.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的弱者权利保护[OL].[2006-08-24].http://www.com/Freepaper/18151.htm.

[45]See Sebastian Krebbert.Conflict of Laws in Employment in Europe[J].21 Comparative Labor Law&Policy Journal 501,1999-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