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夕阳自学成才

夕阳自学成才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余朝晖 余春树地处鄂南山区的咸宁市八旬军旅诗人李享生历时20载,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千首格律叙事长诗《追求》三部曲,已由著名军旅作家孟伟哉题写书名,中国戏剧出版社公开出版。现在,李享生已是副县级的离休干部。还担任“人民功臣第一连”指导员。

朝晖 余春树

(咸宁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地处鄂南山区的咸宁市八旬军旅诗人李享生历时20载,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千首格律叙事长诗《追求》三部曲,已由著名军旅作家孟伟哉题写书名,中国戏剧出版社公开出版。这位耄耋老人终于圆了60年的梦!

日前,全球汉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当代著名实力派诗人、诗歌评论家傅占魁先生,专程从省城武汉赶到咸宁市文联祝贺:“李享生创作的《追求》三部曲,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全部是七言绝句,达千首、万言之多,古今罕见。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填补了当代诗词的空白……”前不久,咸宁市文联主席柯于明亲自在温泉举办“李享生叙事长诗《追求》研讨会”,来自全国和省、市的一些专家、教授都赞不绝口:“李享生有四个不简单,即:活下来不简单;写出来不简单;被人们认可不简单;艺术创新不简单。”老诗人王尚芳先生当场吟诗祝贺李老:“童年梦想入黉门,交迫饥寒四季冰。步履匆匆三部曲,忠心耿耿一腔情。横刀跃马攻淮海,卫国援朝战美军。告老离休挥妙笔,吟诗千首写人生!”

一、战斗青春美

李享生,1927年9月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一个贫农家庭。1947年被解放军搭救后入伍,不足半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李享生已是副县级的离休干部。遥想1948年春,李享生在20军58师当炮兵,先后参加过淮海等六大战役,所在部队原是英勇善战、斐声中外的新四军主力。1950年10月,随军入朝抗美,参加了第二次、第五次战役及阻击防御战。总之,他紧握“枪杆子”达20个春秋,先后多次荣立战功。还担任“人民功臣第一连”指导员。曾与“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并肩作战。1966年转业到咸宁市物资综合公司负责业务,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

临近“小雪”时节的一个上午,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李老,向笔者讲述他青年时代亲历朝鲜炮火,“难忘杨根思”、“受命押战俘”、“奉命送军饷”等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战斗故事。尤其难以忘怀的是,我志愿军取得了第五次战役胜利后,实施战略撤退,而以美军为首的数十万现代化“联军”,正对我军实行天空、地面大包围。此时此刻,热血沸腾的李享生临危受命,独自率领师部保卫班押送战俘。按理,全班18人械押36名俘虏,问题不大;但因路窄拥挤,与上级首长失去了联系,加之那些洋俘虏借机拖拉、迟滞行动,致使该班陷入敌阵。当时,上有敌机,下有敌炮,还有敌机遍撒传单及宣传机喊话,诱吓我们快快投降,形势十分险恶。“怎么办?”战士们齐声回答:“坚决向特级英雄杨根思学习!决不当敌人的阶下囚、刀下鬼!”李享生及战士们果断地采取与美“联军”俘虏“换装”的举措,迷惑敌军,突破重围;他带领大家忍着饥饿和疲劳,设法抢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照阳江。曾记否,早晨9点许,李享生一声号令:“准备战斗!”十几支手枪一齐对准前方,手枪柄上的红绸布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构成了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志们都强烈地意识到:这些红绸布,就是战士心中的红旗,就是祖国人民的期待!她鼓舞着同志们浴血奋战!过江后,全班战士仍然冒着敌人的炮火,翻山越岭,经过近一天的顽强奋战,终于在黄昏前,把俘虏兵如数押到了山沟大树林,而我们的战士无一人伤亡,当即受到了师部的嘉奖;李享生还荣立了三等功,并荣获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不怕牺牲的勇气,保家卫国的志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敏捷善战的灵气和大丈夫的骨气!

二、漫步夕阳红

有位才华横溢的中年作家说得好:“李享生是一位貌似平凡、其实卓越的特殊老人。他是昔日挂满军功章的人民功臣,今天自学成才的耄耋诗人。”享生老人最近告诉笔者:“我一生想办三件事,打江山、保江山、教育下一代。现在,我年事已高,不能再上前线打仗了,我要在有生之年撰写革命回忆录,为咸宁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再做一点贡献,为子孙后代留一点精神财富!”请看,他的《追求》诗集所云:“莫叹离休万事休,抚今追昔写春秋。青山夕照倍珍惜,学写诗文史迹留。雨雨风风几十年,斩凶取胜换新天。泱泱九域今强盛,共度夕阳乐万千。昔日硝烟今太平,黎民百姓喜新生。关心家国明时事,高举红旗续远征。”

1986年退居二线以来,享生老人开始学习用诗歌形式撰写回忆录。1998年,离休后的李老,决心用格律诗形式,写下他一生坎坷的历程。1999年参加咸宁市老年大学诗词班,更加刻苦地学写格律诗。截止到2006年夏,李老总共花了20年心血才完成《追求》诗集的写作工程。曾先后多次跑咸宁、奔武汉、赴北京,登门求教专家、教授和有识之士达100余人,帮助修改、润色诗稿。 日前,我们询问李老:“您老人家年迈多病,文化程度又低,老伴英年早逝,几个儿女相继下岗,您为何还要辛勤笔耕、自找苦吃?”李老却如此回答:“我的经历非常特殊,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年,过着地狱般的生活;给共产党当兵20年,经历了长期的战火考验;转业到地方工作32年,饱尝各种酸甜苦辣。”他深切地体会到:“战争是痛苦的,和平是幸福的。我要用诗歌形式抒发我的亲身体验,表达我的喜怒哀乐,传承祖国的先进文化。我要向全世界呼唤和平,反对战争!”李老还经常告诫一些青少年:“你们要居安思危,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报效祖国和人民。只有强国强军,我们才能战胜敌人!只有增强综合国力,人民才有长久的幸福和安宁!”

因家穷,从小只读一年私塾的享生老人,要将几十年生活写成长诗,确实比登天还难!何况李老还长期被高血压白内障、前列腺炎等疾病困扰。有时候,尿痛、尿急特别难受,一个晚上7个小时,竟然起来小便21次,简直无法睡觉,只好坐在座便器上边看、边写、边修改诗稿。更令人痛心的是,他的儿女很不理解,十分担心地说:“爸爸,您老多病,文化这么低,既不是大英雄、大名人,又不评职称、加工资,干嘛写得这么辛苦?”李老却说:“我的决心已定,无论怎么困难,也动摇不了我的追求!”李老常说自己是“弱者中的强者。”可不是吗?他一向倔强,从不服输。每天早晨5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早、晚锻炼各半小时,中午休息1个小时,而每天学习和写作10多个小时,并将“在家自学”与“在外求教”相结合。长期以来,“一学、二读、三写、四锻炼”,做到劳逸结合,克难奋进,终于用20年时间写成了一部长篇巨著《追求》三部曲。年过七旬,不懂声律音韵的他,不断追求文化和专业知识,每年自费订阅《诗刊》和《中华诗词》,还购买了《中华诗词简明教程》、《怎样写格律诗》、《诗韵新编》、《唐宋诗词鉴赏》等自学书籍达百本以上。不管是高温酷暑,还是天寒地冻,每周三他都坚持到市老年大学听诗词课。而且端坐前排,虚心听讲,认真记录,从不缺课。因而多次被市老年大学评为“优秀学员”。经过长期在诗词班刻苦学习和回家写作,居然写出了几千行的万言诗。真是“老有所为,自学成才”的典范。近年来,享生老人所写的抗美援朝诗歌多篇,刊登在《咸宁诗词》、《潜山诗词》等刊物上。其中《缅怀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等力作,被收入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难忘的一千天》文集(卷三),有些在北京、香港等相关诗刊上发表,并获优秀作品奖。

下面,我们不妨听一听,李老“刻苦求学”的诗句:“放下钢枪握笔枪,文盲半个又诗盲。平平仄仄很难懂,习作难成多苦伤。初游诗海碧无边,飘去浮来滚浪尖。大海捞针无慧眼,攻开格律苦成甜!”“年龄最大水平低,努力攻关志不移。不达要求誓不返,钻研格律老痴迷!”“万字长诗送审修,诚心辅佐细推敲。平生心愿拟初稿,一百多人勤效劳。长诗叙事信天游,武汉咸温多处求。遍找名师多指教,愚生渴望壮鸿献。”

请再听一听李老的“诗林漫步”:“原观格律发痴呆,现在初通喜壮怀。仄仄平平听使唤,耕耘习作笑颜开。走进诗山人未老,向阳花木正逢春。心灵手巧勤描绘,万里神州日日吟。当年年少是农民,不久从军当士兵。 自学迎来花似锦,欣翻作品振心声!一生平淡无长物,唯撰诗文励后人。余夕生辉亲笔砚,笔耕不辍永攀登。”

(原载《咸宁周刊》2008-12-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