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战役。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期间,蒋介石所在的武汉大本营对南京的战况也极为关注,每日均有询问及指示的电报。12月13日,南京宣告沦陷。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战役。

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是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其后,日军占领镇江、句容、溧水,突破南京外围及复廓防御阵地,直逼南京城垣。

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参加南京保卫战的中国军队总兵力约15万人,刚从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加上从他处抽调来的10个师,总共13个师,再加上由军事学院学生组成的教导总队(共计1.2万余人)、宪兵部队、江宁要塞部队,若满编有18万人左右,然而除去第10军的第41师及第48师是汉口开来的增援部队,其余均是由上海战场撤出受创整补中的残部。因此,实际上只有约8万人,其中新兵就占3万人。

日军进攻势如破竹,南京外围战略要地相继失陷。很快日军就突破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12月7日,日军兵临城下,松井石根从空中投函唐生智劝降。唐生智不予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决心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

12月10日,日军见中国军队拒绝投降,遂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三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战况十分激烈。特别是城东南方面,因复廓阵地已基本丧失,日军直接进攻城垣,所以形势尤为严峻。

南京保卫战期间,蒋介石所在的武汉大本营对南京的战况也极为关注,每日均有询问及指示的电报。当发现局势危急时,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围歼,蒋介石于12月11日中午考虑令南京守军撤退,遂令时在江北的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顾要唐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围。唐生智由于自己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后责任难负,因而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后再行撤离。当晚,蒋介石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唐生智于当夜与罗卓英、刘兴两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研究后,决定于14日夜开始撤退,遂于12日凌晨2时许召集参谋人员制订撤退计划及命令。

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是日,日军第6师团先头部队长谷川部队在南京中华门外准备发起总攻击。中午前后,在日军炮火猛烈轰击下,日军攻破中华门,防守此处的第88师当即撤走,南京失陷已成定局。

当时大批逃难民众与溃退的散兵拥挤在街道上,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南京守军已开始呈动摇态势。唐生智等决定改在当夜撤退。

12月12日17时,卫戍司令部召集南京守军中师以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行动。唐生智首先简要地说明当前战况,询问大家是否还能继续坚守。与会将领无一人发言。随即由参谋长分发了参谋处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围计划。

但这份计划因是临时仓促出台,毫无可行性可言,带有很大的随机性,连撤退船只都没有安排,甚至也没有人通知担任督战任务的第36师。结果第36师为了阻止各部队撤退,双方还发生了交火。

部分军队将领的提前逃跑,更是加重了撤退的混乱。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军、师长大多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开始撤退,而是在散会后立即部署。有的部队甚至在接到命令前就已撤走。个别将领只向所属部队打撤退电话,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就脱离部队,随同卫戍司令部及第36师乘渡船先到江北。各部队基本失去掌控,抢路、抢门、抢渡、踩踏等等,乱象丛生。

与此同时,日军各师已分由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门等处进入南京城内。12月13日,南京宣告沦陷。

12月14日,根据中国大本营的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改隶第三战区。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

图2-10 《国华报》1937年12月15日第二版

该版刊发《南京守军全部撤尽》,报道了南京保卫战的战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