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论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的重大意义

试论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的重大意义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贴近”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是由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试论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的重大意义

胡黎明 孔莉 陈富清

“三贴近”原则是我们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新时期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三贴近”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突出强调“三贴近”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和落实。

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者肩负着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李长春同志在《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一文中指出,“三贴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为宣传思想工作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提供了有效途径,“三贴近”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做到“三贴近”,宣传思想工作才能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落到实处。只有做到“三贴近”,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和火热的现实生活,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把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落到实处。只有做到“三贴近”,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1]

2.“三贴近”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则,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宣传领域的指导地位。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变得十分活跃,也十分复杂。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深入分析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既充分估计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取得的成就,又充分认识我们面临的挑战,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一项重大任务”。为了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开始执政起就积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宣传战线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最前沿,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尤为重要。“三贴近”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只有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真正落到实处。

3.“三贴近”原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有利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极其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是我们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新闻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新闻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准确把握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要求我们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李长春同志在《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一文中指出:“坚持‘三贴近’,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宣传思想工作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工作,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以生活为源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客观实际不断变化,社会生活不断前进,人民群众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不落后于实际,不落后于群众,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做到‘三贴近’”。[2]“三贴近”原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有利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三贴近”原则体现了我们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性质、宗旨,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我们的新闻事业,既是党的事业,又是人民的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是我们新闻事业的性质;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三服务”方针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宗旨。人民的事业,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努力贴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是由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5.“三贴近”原则体现了尊重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本质上是对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尊重和自觉回归。

新闻工作与其他任何一项工作一样,具有内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于客观规律,人们必须了解它、尊重它,而不能违背它。新闻工作规律的内容很多,最主要的是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和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起的满足人们知晓、认识、审美等多种需求的功能。新闻媒介是大众传媒,受众越多,新闻价值越大,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要吸引更多的受众,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我们的新闻宣传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们的新闻宣传如果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群众是不会感兴趣的,自然也就谈不上吸引更多的受众。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报道对象,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三深入”既是“三贴近”的必要条件,也是“三贴近”的充分条件,新闻工作者做到了“三深入”,也就能使我们的新闻报道体现“三贴近”。“三贴近”是衡量我们的新闻报道是否真实准确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过去,我们对新闻报道工作,强调宣传功能的比较多,强调尊重新闻规律比较少,违背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现象比较严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是对新闻规律的很好尊重和自觉回归。

6.“三贴近”原则是我们加强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最有效的途径,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我国的新闻宣传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现在已到了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改革要取得攻坚的胜利,实现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有一个突破口和良好的实现途径。李长春同志在《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一文中强调指出,“三贴近”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他明确指出:“抓住了‘三贴近’,就能推动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有效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宣传思想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抓住了‘三贴近’,就能使理论研究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回答现实问题,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使理论宣传紧紧围绕广大群众的思想实际解疑释惑,更好地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抓住了‘三贴近’,就能在新闻宣传上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办出特色,办出风格,更好地实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抓住了‘三贴近’,就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可亲可信、入情入理,更好地实现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抓住了‘三贴近’,就能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结合起来,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好地实现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李长春同志在此一口气用了五个“抓住了‘三贴近’……”来阐述坚持“三贴近”原则对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六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牢固树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新闻宣传工作也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改革、发展。“三贴近”原则是我们加强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最有效的途径,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7.“三贴近”原则的本质和核心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致力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决定》要求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党的执政能力主要表现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最主要取决于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否密切。我们党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是借助于新闻舆论工具。这是因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的新闻宣传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自觉地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服务。李长春同志在2004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三贴近”的重大意义。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的需要。

8.“三贴近”原则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实现理想的宣传报道效果,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有利于新闻宣传更好地增强“两性”和“两力”。

新闻宣传要想取得理论的宣传效果必须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实现这“两性”、“两力”的根本途径。这就像“过河”和“桥”的关系。“两性”、“两力”是我们的愿望,“三贴近”就是实现愿望的途径。李长春同志指出:“做到‘三贴近’,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从实际出发,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扎根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把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紧扣群众思想脉搏,吸引群众参与,引起群众共鸣,实实在在为群众讲话,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任;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如果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宣传思想工作就丧失了根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陷入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之中。”[4]离开“三贴近”原则,新闻宣传很难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9.“三贴近”原则既强调正确导向,又强调宣传效果,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他要求我们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新闻宣传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宣传舆论导向正确,引导有力,有利于社会稳定、进步,舆论导向错误,会导致社会动乱。我们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一定要积极贯彻落实“三贴近”精神,一方面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另一方面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加强舆论监督,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努力提高新闻宣传效果,自觉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10.“三贴近”原则体现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突出强调“三贴近”原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

坚持“三贴近”原则,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时代与社会赋予我们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是一个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和社会,在这一时代和社会里,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切实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贴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努力贴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活,努力贴近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群众,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在多元中求主导,在多样中成主体,在多选择中争主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胡黎明,中央电视台;孔莉,浙江海宁广播电视台;

陈富清,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注释】

[1]2004年《中国新闻年鉴》,第11页。

[2]2004年《中国新闻年鉴》,第11—12页。

[3]2004年《中国新闻年鉴》,第11页。

[4]2004年《中国新闻年鉴》,第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