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申报》在创新中发展与商业性报纸模式的确立

《申报》在创新中发展与商业性报纸模式的确立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申报》在创新中发展与商业性报纸模式的确立这一时期,《申报》不断在创新中发展,不仅是整个中国办得最为成功、最有特色的商业性报纸,还确立了中国商业性报纸的基本模式。在新闻业务上,《申报》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申报》十分重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申报》还在国内报纸中最早发布号外。

二、《申报》在创新中发展与商业性报纸模式的确立

这一时期,《申报》不断在创新中发展,不仅是整个中国办得最为成功、最有特色的商业性报纸,还确立了中国商业性报纸的基本模式。

《申报》的办报方针,其创刊号上刊登的《发刊辞》、《本馆条例》及《申江新报缘起》宣称:“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还向社会征求“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在新闻业务上,《申报》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1872年5月28日,《申报》发表《采访新闻启》,征求各方面稿件。1874年7月9日,《申报》发表征稿告白,宣布对送刊的稿件“概不取值”,并向作者赠送报纸数张,以为酬谢。1875年7月5日,《申报》发表《搜访新闻告白》,宣布“本馆立志欲将中国境内各紧要消息采录无遗”,要求各地读者惠寄新闻、评论以实篇幅。至是年7月止,该报已在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武昌、汉口、宁波、扬州等城市聘定特约记者,以报道当地新闻。其余无特约记者的城市,则要求当地读者“发于楮墨,而惠寄刊列”,发表后付给稿酬。1882年9月6日,《申报》发表《招延访事》启事,决定在江宁、镇江、芜湖、九江、长沙、沙市、宜昌、成都、重庆、贵阳等19个城市聘请记者以采访新闻,“俾十八省之民风土俗,轶事奇文,均得罗列报中,以供诸君披阅”。

《申报》十分重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1874年6月,日本借口侨民被杀,派兵侵入台湾,《申报》特派一位记者去前线进行实地采访。1882年9月9日,朝鲜爆发政变,《申报》特派该报原驻横滨及烟台记者前往汉城一带作实地采访。所写报道自是日起以《高事近耗》、《高丽形势》等为题,在报上连续刊出,成为国内唯一派记者采访朝鲜“壬午政变”新闻的报纸。在1883年法国入侵越南并由此而引发的中法战争期间,《申报》为取得可靠资料,特雇用俄国访员深入越南法国军营采访。1884年2月6日,《申报》开始在欧洲及香港两地约聘外籍记者采访有关“法越交涉事件”新闻。3月13日,法军大举进犯越南北宁、太原等地。《申报》为了尽快得到有关中越军民抗法斗争的消息,特加派华籍记者一人,前往越南前线采访战地新闻,但因法方阻挠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1885年3月,法舰侵犯我东南沿海,《申报》特派记者前往宁波前线采访,所写战讯在报上发表后深受读者欢迎。

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申报》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出经由丹商大北电报公司海底线路拍来的有关英内阁改组的伦敦电讯,为国内报纸刊出的第一条电报新闻。全长1400公里的津沪电报线路于1881年12月24日交付使用后,《申报》立刻利用这条电报线路传递南北各报新闻。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该报记者从天津发来的新闻专电,全文摘录了有关清廷给欠解铜款的云南按察使衔候补道张承颐以“摘去顶戴”处分的“上谕”,开辟了我国报纸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新路。1882年10月25日,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申报》驻京记者连夜用快马将江浙皖三省士子中式名单送往天津,电传上海,于当日见报,上距发榜时间仅24小时,为国内报纸第一次用电报传递有关科举考试的消息。1884 年8月22日,《申报》驻京记者开始使用有线电报从北京直接向上海拍发新闻专电。《申报》还在国内报纸中最早发布号外。1884年8月6日晚7时,《申报》出版单张号外,报道福州最近情况。先是,上海市面谣传中法两国海军已在闽江口外开火,本日下午6时30分,《申报》接获该报驻福州记者拍发的报道“驻榕法舰尚无动静”的来电,遂据以刊发号外以飨读者。此前,仅上海英文《字林西报》曾出版过关于越南抗法战争进展情况的英文号外。

《申报》还不断拓宽新闻的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自1874 年4月18日起,《申报》开始报道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有关消息,至1877年4月11日止,连续报道达3年之久,使这一事件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一大社会新闻。1878年7月19日,《申报》发表新闻《星使驻英近事》,介绍清驻英大使郭嵩焘在英画像事,以“笔涉诙谐”,为郭所不满,郭迭次要求更正和追查责任,反复交涉至第二年郭任满离职后始告结束。此外,《申报》还最早刊登国际旅行通讯。1876年6月7日,《申报》开始在新闻后连载署名“环游地球客”所写的长篇通讯《东行日记》,为国内报纸上刊登的第一篇国际旅行通讯。“环游地球客”名叫李圭,字小池,江苏江宁人,海关职员,1876年5月13日奉派离沪赴美参加纪念美国建国100周年的世界博览会,还顺便访问了旧金山、华盛顿、纽约、费城等地,后又渡过大西洋,顺道访问了伦敦、巴黎,经地中海、印度洋和南洋群岛,于1877年1月17日返回上海,历时8个多月,行程82351里。《东行日记》是李圭应《申报》的约请,记载沿途见闻,陆续寄回国内发表的旅行通讯。

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是年8月18日,《申报》在其发表的题为“拿获九龙山匪党”的新闻中,插刊了用木版雕刻的“九龙山匪党”的臂章图样,为《申报》刊出的第一张新闻图片。1879年5 月24日,美前总统格兰特访问上海,《申报》于当日石印格氏画像1万张,随报分送读者,为国内报纸刊载新闻人物画像之始。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申报》于4月29日石印单张《越南东京地图》一种,随报附送,供读者阅读有关战报时参考。

《申报》还注意加强报纸言论工作。美查声称,“利”和“义”并不完全对立,办报为了营利,并不排斥在必要时仗义执言,报纸的言论要“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2]。1875年10月11日,《申报》发表社论《论本馆作报本意》,鼓吹该报“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宣传“所卖之报张皆属卖与华人,故依恃者惟华人”,否认在言论上“一味夸助西人,以轻藐华人”,标榜自己“谋利而兼仗义”、立论“公道”。不管怎样,《申报》的言论,或为中国富强献计献策,或对陋规苛政口诛笔伐,就其启迪民智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申报》还广开言路,发表读者来信来论。1875年3月13日,《申报》发表读者来信《与申报馆论申报纸格式鄙见》,建议该报增辟《文章策问》专栏,发表范文,“以资观摩”。

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也是《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造性举措。该报公开征集竹枝词等文艺类作品,并在版面上特辟文艺类作品的篇幅,以满足当时主要读者群———旧式文人的兴趣与爱好。这一创举,为后起的《字林沪报》、《新闻报》所仿效,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1872年6月4日,《申报》在第2版本埠新闻后发表《戏园琐谈》一文,对正在演出的京戏进行评论,为我国报纸上刊出的第一篇剧评。

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外,还利用其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优势,经营其他出版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一是出版发行各类期刊。1872年11月11日,申报馆出版发行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月刊,所刊内容除诗词、骈文、散文、小说、翻译等文艺作品外,也有少量时事政论、史料和知识小品等。1875年2月,《瀛寰琐记》出至28期后改名为《四溟琐记》,仍为月刊,性质与《瀛寰琐记》相同,但版面缩小,改为巾箱本,“庶舟车携览更形简便”,所刊内容减少小说,增多笔记类作品。1876年3月9日,《四溟琐记》出至第12期后改名《寰宇琐记》,仍为月刊,内容以诗词、笔记、杂著为主,式样与《四溟琐记》相同,出至1877年1月停刊。此外,申报馆还在国内率先出版以图画为主的刊物。1877年6月6日,《寰瀛画报》创刊,系《申报》附出的图画增刊,为我国出版的第一种以图画为主的刊物,1880年间停刊。1884年5月8日,《申报》又创办起《点石斋画报》,旬刊,由著名风俗画家吴友如主编,内容以新闻时事画为主,并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同时还刊载人物及风俗画和铜版照片,绘印精美,为同时期出版的其他画报所不及,深受读者欢迎,出版近13年后停刊。还值得一提的是,申报馆于1876年3月30日发刊我国最早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报纸《民报》,旨在“俾女流、童稚、贩夫、工匠辈皆得随时循览,以扩知识而增见闻”[3]。《民报》尽管用心良苦,但当时中国下层民众绝大多数是文盲,且在经济上根本无力订阅报刊,因而创刊不多久即自行停刊。

二是兼营书籍出版业务。1872年10月16日,《王洪绪先生外科证治全生集》出版,为申报馆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所谓“美查版”的第一本书。之后,申报馆出版过一套铅印《聚珍版丛书》,由《申报》总编辑钱昕伯任主编,先后刊行160多种,大多是一些颇有价值而濒临灭绝的孤本名著,为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1885年后,申报馆设立上海图书集成局,开始着手用铅活字翻印大部头丛书《古今图书集成》。1888年,用扁体铅活字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大功告成,全书共1万卷,分订1628册,有“康熙百科全书美查版”之称。

在发行、广告等报业经营业务上,申报馆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在创刊的第一年内,申报馆采用廉价销售的营销策略,售价本埠每张8文,外埠10文,趸售6文。自7月17日起,开始雇用报童在街头叫卖报纸。出版不满半年,销数已达3000份以上,并从上海渗入江浙等地区。1873年后,《申报》进一步加强外埠发行工作,先后在杭州、福州、广州、北京、长沙、沙市、宜昌等城市设立分销处,聘请经理人负责该报在当地的发行事宜。对一些没有设置分销处地区的读者,则委托信局代寄,邮费另加。

《申报》还向读者招刊广告(即告白),鼓励各界人士踊跃刊登广告。《申报》于1872年5月7日刊载《招刊告白引》一文,内云:“尝游通都大邑,见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三经人之眼者,其故有由来也。盖人徒知事之可以告白,而不知所以善其告白之术,既知告白之大有可恃,而不思可久可广之策,以传其告白之方,甚至我有事以白之人,而彼亦因我之事以曲为直而别白之,则我前所白之人者已隐,而人之曲直不彰,后起而别白之反显矣。是何术以善之,非思夫可久可广之策,无以遐布而迩闻也。盖告白一事,西人各国行之历有年所。事无大小,莫不通晓,遍谕四达,而天下共知。至如华人,往往即通衡大道之中贴于墙上,然多囿于乡邑,未能家喻户晓。始则诧为异闻,继且隐而未见。而高车驱马者不顾焉,杜门不出者不知焉。是我欲告白于人,历时未久,有后起者出,反至墨白未分,是非混淆,而后来居上矣。西人之为民下者亦尝患此久矣,思夫善其术以出之。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1874年1月2日,《申报》发表声明,宣布广告版截稿时间为每晚7时。逾此,则“版已告竣,不能列入,须侯翌日刊矣”。

《申报》的成功,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申报》无愧为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而商业报纸的成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最先是新闻时效性观念的提高。原来的中文报刊均为月刊、周刊,而中文商业报纸则多为周三刊、周二刊和日刊。由于刊期缩短和信息时间要求的加快,通讯手段也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印刷条件日趋先进,从而也促进新闻编采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了争取快速出版,中文商业报纸摆脱了以往的书本形式,形成近代报纸散页出版物的模式,从而使报纸的版面编排更加丰富多彩。商业报纸要求信息量大、及时、真实,一些消闲性的志怪传奇之作逐渐被排除,使报纸的新闻特性更为凸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