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影录音剪辑的开头和结尾

电影录音剪辑的开头和结尾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电影录音剪辑的开头和结尾前面已经讲过,电影本身的结构,并不完全就是电影录音剪辑的结构,所以电影录音剪辑的开头和结尾在方法上也就与电影不尽相同。电影录音剪辑的开头、结尾的处理要立足于广播,从“听”的效果来考虑。录音剪辑则把这个令人不解的结局当做了开头,这就为听众制造了一个悬念,更富有吸引力。

五、电影录音剪辑的开头和结尾

前面已经讲过,电影本身的结构,并不完全就是电影录音剪辑的结构,所以电影录音剪辑的开头和结尾在方法上也就与电影不尽相同。电影录音剪辑的开头、结尾的处理要立足于广播,从“听”的效果来考虑。

(一)开头

最直截了当的开头方式是以解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引出故事。前苏联故事片《乡村女教师》的录音剪辑就是这样开头的:

【解说】(音乐——混播)乡村女教师的故事,开始于彼得堡,那时候正是地主和资产阶级掌权的沙皇时代。(音乐——混播)这是一个春天的黄昏,大学生谢尔盖和妹妹玛莎穿过马路正朝沙皇中学走去。玛莎和她的同学们中学毕业了,今天学校里正在开庆祝会。

这个开头朴实而简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很清楚。电影本身的开头能吸引人,再混入这样直截了当的解说作为录音剪辑的开头,更能抓住听众。

下面分别简单介绍几种有特色的开头方法:

1.关于设悬念的开头

设悬念作为电影录音剪辑的开头,常常是把原影片不同寻常的结局先告诉听众,然后再回述这个不同寻常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或是开头先出现一段出人意料的事件,再顺着这个事件展开故事的前因后果。这个“不同寻常的结局”和“出人意料的事件”,对听众来说都是一个“谜”,一个有待解开的“谜”,于是,他们会带着这个悬念听下去。正如前面我们所说过的,电影《仅次于上帝的人》的结局是荷兰籍船长自愿炸毁自己的船,以营救船上的150条人命。录音剪辑则把这个令人不解的结局当做了开头,这就为听众制造了一个悬念,更富有吸引力。

日本电影《追捕》的录音剪辑开头又是另外的处理方法:

女 人 (喊叫)就是他!他就是强盗,快,快把他抓起来!

警 察 你跟我到派出所去!

杜 丘 你弄错了吧,你认错人了。

女 人 我认错人了?你抢了我取出来的20万块钱,拿了我的钻戒还不算,你还侮辱了我,你这畜生,我认错了人,亏你说得出口。

警 察 姓名、住址?

杜 丘 在这儿不说。

警 察 为什么?

杜 丘 去警察署,我要见矢村警长。

【解说】事情发生在日本首都东京一条繁华的街道上,正在路边打电话的中年人,由于那个尖声喊叫的妇女的控告,被警察扣住,带到了新宿警察署。中年人要求见的矢村警长,也特地赶来了,矢村警长却不像到这里来叙旧的。

显然,这个开头也是设悬念式的。它对电影中的某些声音素材进行了重新组合。

设悬念的开头方法,不一定只限于惊险影片。电影录音剪辑《海霞》的开头也是设悬念式的:

     (浪涛声)

【解说】我从小是在苦水里泡大的。虽说我是独生女,可是在万恶的旧社会,在鱼霸的压榨下,就容不得我这样的贫苦渔家孩子活下去。(浪涛翻滚)我,一来到人世间,阿爸、阿妈因为养不活我,含苦吞泪,由阿爸把我抱到海边放在一只木盆里,准备让海水冲走,(海浪声)阿爸迈着沉重的脚步朝岸上的船坞走去。他一步一回头,看着被海浪卷走的亲生孩子难过得心都要碎了。但是,(海浪声)最悲伤的是阿妈了,她心如刀割,饱含泪水,加上产后的虚弱,现在是神情木然地躺在破旧的船坞里,等待阿爸回来。

李大伯 老李,怎么了?我给你贺喜来了。

阿 爸 养不活呀(远处传来婴儿哭声)。

【解说】李大伯听到哭声,回头一看,只见海里一只快要被浪涛淹没的木盆,(音乐起)他全明白了,他扔掉了手里的挂面和酒,奔向海滩,跳进浪里,奋不顾身地抢救我。(哭声)他和我阿爸,本来就是心连心的穷渔工,现在他们更成了生死之交了。(音乐——)李大伯把我从海上抱回来的时候,天边露出一片朝霞,大伯就给我起了个名字叫海霞(音乐——)。

这是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这个人物小时候的命运,使听众产生了这样的关心和疑问:这样苦命的孩子,是怎样活下来、成长起来的呢?

2.先介绍主要人物

在没展开故事情节之前,先请听众熟悉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以这种方式开头有两方面的优势:第一,听众对主要人物印象深刻;第二,在影片人物比较多的情况下,录音剪辑以介绍主要人物开头,人物之间的关系容易理清楚,为后面展开多线交织的故事情节做好铺垫。

还未展开故事先介绍人物,是不是和通常所讲的录音剪辑应“入戏”快的要求相矛盾呢?不是的。介绍主要人物也是一种“入戏”的方法,从表面看没有展开故事情节,但由于把人物介绍得不一般化,使听众从这些人物身上预感到将会发生一个有趣的感人故事。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好方法。电影录音剪辑《李双双》就是这样开头的:

【解说】(音乐——混播)说起李双双,在人民公社和大跃进以前,村里很少有人知道她叫这个名字。街坊邻居老一辈人提起她,都管她叫“喜旺家”,要不就是“喜旺媳妇”。年轻人只管叫她“喜旺嫂子”。至于李双双的丈夫孙喜旺,从他嘴里就更找不到一个像样的称呼了,开口“俺那屋里人”,闭口“俺做饭的”,叫好听一点,“俺小兰她妈”。这两口子脾气不一样,平日里吵架拌嘴当然少不了,可要是当着喜旺夸一下她的媳妇,喝,那你就听吧!

电影画面无法表现这段解说。这是编辑创造性地运用了李准原小说《李双双小传》的开头。这样的开头会引起听众对李双双、孙喜旺的兴趣。解说虽说是介绍人物,但字里行间包含着戏剧性的因素,听众隐约感觉到,在这两个脾气不一样的夫妻之间会有一场好戏。通过这个开头,又把故事的主人公及其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性格等等都做了概括的同时也是生动形象的介绍。

对于主人公比较多的影片,尤其适合这种开头方法。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塑造的是群像。在这群青年男女中,有农民,有学生,有复转军人,他们个个都有鲜明的性格,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这部电影的录音剪辑一开头便向听众介绍这群年轻的主人公:

【解说】(音乐——混播)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现在已经不年轻了,那还是1958年大跃进时候的事呢。当年是吃水比油贵,旱得直冒烟的山沟沟,自打这伙年轻人带头引来山泉水搞起水力发电,新鲜事是一件接着一件,把个荒山沟也装扮得花枝招展。白天,山野处处满目青翠;晚上,家家户户一片光明。真是人杰地才灵。可事情要从头说起,(音乐)这些当年的年轻人可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到一块的。就说这个初中毕业回乡的李克明吧,那时候李克明是人回心在外。

小 翠 上哪儿去呀?

李克明 小翠,进城去。

小 翠 庄稼活这么忙,进城干什么去?

李克明 有件要紧的事,刘会计他老婆的哥哥回来了,我想托他在太原给我找点事。

小 翠 你老是求爹爹拜姐姐到处找工作,在村里劳动还不是一样吗?

李克明 小翠,我要找着工作,我一定在城里也给你找个工作。

小 翠 我才不去呢!(水声)看你忙得连脸也顾不上洗了。

李克明 不是顾不上,是水盆干了。这要是在大城市的话,龙头一拧,自来水就哗哗直流,看咱们这个倒霉的地方,担点水能把人的腿跑断。

【解说】刚从部队回来的高占武和从来没离开过这个山沟沟的曹茂林这两个人可总是想到一块。

曹茂林 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得把龙泉口的水引到村里来。

高占武 这离龙泉口有多远?

曹茂林 15里地。

高占武 不管它,吃完饭咱们去测量测量好不好?

【解说】这一去一回二三十里路,对年轻人来说也算不了啥。高占武和曹茂林从龙泉口测量刚回来,(歌声从远至近)由远而近的歌声也进村来了,(歌声)歌声动人,动人的不单是歌声(歌声——)。

高占武 哪村的?

曹茂林 咱们村的吧,我家隔壁孙大妈的士儿。

高占武 噢,孔淑珍哪。我参军的时候她还是个黄毛丫头呢。

曹茂林 人家每年暑假都回村参加劳动,今年可能又来劳动来了。

【解说】唱歌的姑娘孔淑珍,虽说也是初中生,她跟李克明可不一样。也不知怎么的,一看到孔淑珍,李克明的眼睛也顾不上看别的了。

李克明 淑珍,祝贺你中学毕业了。

孔淑珍 应当祝贺你,你比我早毕业一年,早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李克明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待在村里了,哎,你不在城里找工作吗?

孔淑珍 不。哎,老社长呢?

李克明 噢,在屋里。

孔淑珍 我找他去。

李克明 哎。

【解说】屋里正在研究劈山引水的问题,老社长对高占武和曹茂林的建议并不很热心。

通过解说和录音素材的巧妙结合,人物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都被“拉”到了听众的耳边,给人们留下深刻、亲切的印象。

故事片《大浪淘沙》塑造了四个男青年形象。在大革命洪流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这四个青年人当然也摆脱不了人生舞台的考验。影片中有这四个人在一条小船上结拜为兄弟、互通姓名的情节,这部电影的录音剪辑就非常恰当地运用了这段戏作为开头。编辑又揣摸出听众的收听心理,用解说对四位主人公的外表、爱好、脾气做了进一步介绍。这样,声音素材和解说配合起来,既有趣味,又使听众加深了印象:

    (音乐——歌声混播)

【解说】这个故事把我们带回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年月里。1925年正是大革命的时期,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军阀、地主仍在交相盘剥、残害中国人民。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群众运动也在蓬勃兴起,滚滚的革命浪潮激荡着祖国大地。(歌声完)现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沉浮在这个浪潮里的四个年轻人。还是先听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吧。

顾达明 顾达明,为了不受坏人欺压,背井离乡寻求光明出路去济南求学。

靳公绶 靳公绶,为了……为了躲避官府的通缉逃出家乡。

于宏魁 于宏魁,为了反抗父母包办婚姻,逃出封建家庭,幸亏各位救我上船,兄弟非常感激。

杨如宽 杨如宽,为了美好的未来,决意离开黑暗的家乡,随老大哥去济南念书。

顾达明 中华民国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我等四人冲出黑暗的牢笼,志同道合,在此结拜。今后定要情同手足,生死与共。

【解说】对了,这样说一遍是不容易记得。这四个正在一条小木船上结拜兄弟的青年人,老大叫顾达明,憨厚老实,是个老大哥的样子;老二靳公绶,为了什么事冒犯了官府,要通缉捉拿他,这些慢慢我们就会知道了;老三于宏魁,为了逃婚被撵得走投无路,是靳公绶刚刚把他背上船来的,还摸不透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四杨如宽爱好美术,画得一手好画,就是此刻他也笔不离手,哦,画得还挺有点意思,四只冲出笼的小鸟正飞向自由的天地。(音乐——)可自由的天地在哪?

不难看出,这种开头的方式是有它特殊的艺术效果的。

3.点题

“点题”即点明主题。一般在题材比较重大、主题比较严肃的电影录音剪辑中多用这种开头方法。含义较深刻的影片,先点明主题,可以帮助听众理解故事的思想性、哲理性。当然,解说在点明主题时应采用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有时又可以是影片故事思想主题的延伸。所谓“延伸”,即是除点明故事本身的主题外,还包含编辑对这个主题、对这个故事所揭示的社会问题的评价。电影录音剪辑《流浪者》的开头,就有一段耐人寻味而又富有哲理性的解说:

【解说】(《拉兹之歌》的歌声——)对这首《拉兹之歌》的旋律,我们也许已经并不陌生。到处流浪的拉兹,在倾诉人世间的冷漠和孤苦,在愤愤不平地质问,命运为什么对他竟是那样的残酷。是啊,从法庭到监狱,就是这个令人心酸、沉痛的故事的开始和结束。

这段开头的解说,不仅点出主题,而且包含着编辑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针砭。

4.解题

这里所说的“解题”,就是抓住电影题目名称做文章,以作为录音剪辑的开头。从“解题”入手,也是可以引人入胜的一种开头方法。

【解说】(音乐)泪痕,谁的泪痕?是追悼会上亲人脸上的泪痕,还是偷偷滴在什么上面的泪痕?这里面将会有什么冤情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全县必须有一个得力的领导干部来抓呀!是的,全县急切需要这么一个人,听,他来了。

这里一开始就抓住电影的题目“泪痕”做文章,顺着欣赏者的心理提出一系列的猜想,很自然地把听众引入故事,激发听众的收听兴趣。

5.作家、作品介绍

以介绍作家、作品作为剪辑的开头,一般用于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影录音剪辑《简·爱》的开头就做了这样的介绍:

【解说】英国故事片《简·爱》是根据英国19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布朗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夏洛蒂·布朗特1816年出生于北方山区一个农村牧师的家庭。因为父母早死,她和五个姐妹兄弟先后都在类似电影里罗乌德那样的慈善学校度过了没有欢乐的童年。后来为生活所迫,有时也当过家庭教师。作者就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出身卑贱,但精神上优越,对现存秩序充满了对立情绪的个人反抗形象,为英国文学创造出了新型的女主人公。简·爱那种追求自由平等.不屈从环境的性格特点,虽然有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至今在艺术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思想上也能给人以启示。

电影录音剪辑《巴黎圣母院》的开头也是这样:

【解说】《巴黎圣母院》是根据法国19世纪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具有重要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长篇小说。小说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通过一个吉卜赛女郎惨遭迫害、被处死刑的故事,揭露了教士伪善无耻的狠毒,控诉了封建专制主义的野蛮、残暴。

这种介绍作家、作品的开头方法,对许多文学、历史修养不深的听众来说,既可以增长一些文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正确领会影片的内容。

6.渲染时代背景

在未展开故事之前,先把故事的时代背景加以渲染和介绍,这不仅可以帮助听众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环境,而且可以将故事本身渲染得更有气氛,引起听众的关注。许多电影录音剪辑的开头都用字幕加解说的方式进行烘托和介绍。电影录音剪辑可以多借鉴这种方法,尤其是那些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电影录音剪辑《屈原》的开头是这样处理的:

【解说】(音乐——混播)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屈原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大诸侯国各霸一方,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战国七雄中,地处西北一带的秦国最强,关东六国都受着它的威胁。屈原于公元340年生于楚国,他靠着自己的才能,曾一度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做到了仅次于宰相的左徒的官职,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工作。他积极主张对外联齐抗秦,对内变法图强,进而统一中国。但是,屈原的政治主张,却遭到了以南后、晋尚大夫为代表的奴隶主集团的抵制破坏。他们包围楚怀王,挑拨离间,玩弄阴谋,致使楚怀王逐渐疏远了屈原,并且终于放逐了他。屈原在过了二十多年的流亡生活之后,愤而投汨罗江自尽。但他的诗篇《离骚》、《天问》等等,都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电影录音剪辑开头的方法,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在这里无法概括全面。总的原则有两条:一是引人入胜;二是适合广播,立足广播。

(二)结尾

电影剪辑的结尾,不像开头那样多变,编辑一般对结尾不做什么改动。但为了使结尾给人以大可回味的感觉,就需要在解说上多下工夫。电影录音剪辑《牛虻》的结尾,编辑写下了这样的解说:

【解说】又一次失去了亚瑟的琼玛,她不会只沉溺于悲痛,还有多少该去消灭的老鼠啊!

这虽然只是二三十个字的结束语,却是意味深长的。它暗示意大利的爱国者的革命烈火不会熄火,因为还有许多该去消灭的敌人。

《舞台生涯》录音剪辑的解说,从头至尾紧紧抓住一个主题思想,即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当你老了,不能再为资本家赚钱时,就没用了。该片的录音剪辑是这样结尾的:

【解说】迷人的舞台灯光,就是这样照着年老的下台,年轻的登场。

这是多么令人心酸,促人思考啊!

当然,也不是每部电影录音剪辑结尾时都要概括主题,引人深思。比如一些战争片、惊悚片等等,结尾最好戛然而止,干净利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