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艰苦的环境中,苏轼勤奋创作,老而弥笃_

在艰苦的环境中,苏轼勤奋创作,老而弥笃_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艰苦的环境中,苏轼勤奋创作,老而弥笃_晚年的苏轼依然喜好交游,热衷聚会,但也并非耐不住寂寞,一刻都离不开朋友,相反地,如今他最善于独立自处。据说孔子读《易》曾“韦编三绝”,把串连竹简的熟牛皮都磨断了三次,苏轼下定决心,要比孔子更加勤奋努力。这是苏轼随遇而安思想的自然流露。——《别海南黎民表》正是怀着这种第二故乡的感情来看当地的一切,苏轼写下了一幅幅奇异旖旎的南国风俗画,为我国诗歌史提供了新内容。

在艰苦的环境中,苏轼勤奋创作,老而弥笃_

晚年的苏轼依然喜好交游,热衷聚会,但也并非耐不住寂寞,一刻都离不开朋友,相反地,如今他最善于独立自处。杜门静养、修道参禅是他的常课;研究学术、考古证今是他不倦的追求。海南物质条件和生活情况十分恶劣,书籍笔墨纸张奇缺,但苏轼仍设法借书,修改订正了贬居黄州时写成的九卷《易传》和五卷《论语说》,还新撰了《书传》十三卷,《志林》五卷。他的勤奋在《夜梦》一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粗及桓庄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www.guayunfan.com)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

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

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

如我当以犀革编。

梦中的他像儿童一样嬉游无度,听到父亲的责怪,又连忙拿起书来,不知不觉从梦中惊醒,心里好生惭愧。据说孔子读《易》曾“韦编三绝”,把串连竹简的熟牛皮都磨断了三次,苏轼下定决心,要比孔子更加勤奋努力。

苏轼非常重视他对《易》、《书》、《论语》的著述,认为这三本书超过了他的一切成就:

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其他何足道。

——《答苏伯固》

政治的挫折和生活的窘迫也并没有减弱他旺盛的创作力。今存岭海时期的诗歌近九卷,约四百余首,还有一些词作和散文。黄庭坚曾说:

东坡岭外文字,读之使人耳目聪明,如清风自外来也。

——宋·黄庭坚《与欧阳元老书》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中也说苏轼在海南时“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但他“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抒写贬谪时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又成了他创作的主要内容。但和黄州时期相比,积极入世和消极出世的矛盾由勃郁不平转为委婉平和,感情的激波巨浪趋于涟漪微澜。只是平和中仍寓不平,涟漪下犹有激流,思想上的种种矛盾仍交织在一起。

这一时期诗歌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对岭南、海南生活和风光的赞美和描绘。这是苏轼随遇而安思想的自然流露。他或是随缘自适: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晋朝的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故乡的莼菜和鲈鱼脍。后人就用“莼鲈之思”表示怀乡思归。苏轼自我安慰道:人生一世不过是为衣食奔忙,我久在外地做官,早已不太思念家乡了。人生如梦,故乡又何尝不是幻影?能在岭南尽情地品尝新鲜的荔枝,也不失为一种快乐的生活;他或把贬谪异地当作叶落归根返回故乡:

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新年》

惠州丰湖的藤菜抵得上张翰故乡的莼菜,用两种菜来说明惠州和故乡并无二致;他或者进一层把四川反而看作寄寓之地: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别海南黎民表》

正是怀着这种第二故乡的感情来看当地的一切,苏轼写下了一幅幅奇异旖旎的南国风俗画,为我国诗歌史提供了新内容。

春江围草市,夜浪浮竹屋。

已连涨海白,尚带霍山绿。

——《江涨用过韵》

床床避雨幽人屋,浦浦移家蜑子船。

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连雨江涨》

这是惠州的雨景。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儋耳》

这是海南岛雨后虹挂高空,风来海上的景色。惠州的风物之美,海岛的奇特风俗,都在他的诗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而槟榔椰子、龙眼、木棉花、刺桐等也阑入诗材,增添了可喜的异乡情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