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轼兄弟的进用,对具有个人野心的政客构成极大威胁_

苏轼兄弟的进用,对具有个人野心的政客构成极大威胁_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苏轼兄弟的进用,对具有个人野心的政客构成极大威胁_高太后执意将苏轼调回京城予以重用,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他的赏识,而另一方面则是其精明的统治策略的一种表现。对于这一相沿已久的统治术,高太后领会极深。苏轼兄弟立朝刚正,不肯随时上下,高太后想利用他们起到权力制衡的作用。苏氏兄弟的进用,无疑对具有个人野心的政客构成极大威胁。

苏轼兄弟的进用,对具有个人野心的政客构成极大威胁_

高太后执意将苏轼调回京城予以重用,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他的赏识,而另一方面则是其精明的统治策略的一种表现。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吸取唐末政治混乱的教训,总结了一整套“祖宗家法”,其中之一便是对相权的限制。因此,宋王朝常常有意地在朝臣中培植对立派系,使之互相攻讦,便于皇帝控制,避免大权旁落,重复杨国忠、李林甫专权误国的历史。对于这一相沿已久的统治术,高太后领会极深。当时朝中,右相范纯仁已被台谏弹劾去职,吕大防与刘挚分任左右相。吕大防质朴无能,容易受人利用,而作为朔党领袖,刘挚羽翼极盛,程颐离朝之后,洛学弟子朱光庭、贾易等皆已归附其下。苏轼兄弟立朝刚正,不肯随时上下,高太后想利用他们起到权力制衡的作用。

苏氏兄弟的进用,无疑对具有个人野心的政客构成极大威胁。但苏辙为人谨慎,不容易被抓到辫子,而苏轼性情率直,心无城府,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重点攻击的对象。因此,苏轼一入都门,政敌们便开始不断制造事端,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弹劾,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是侍御史贾易、御史中丞赵君锡仿效李定、舒亶之流,诬告苏轼在神宗逝世时有欣幸之感,试图制造又一次“乌台诗案”,以悖逆大罪置苏轼于死地。他们举为证据的是苏轼在元丰八年所写的《归宜兴,题扬州竹西寺三首》之一:

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

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www.guayunfan.com)他们说,先帝崩逝,人臣当“泣血号慕”,而苏轼竟作诗庆贺,视先帝去世的消息为“好语”,连野花啼鸟都高兴,“其义安在”?“是可谓痛心疾首而莫之堪忍者也”(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引)!

事实上,这首诗作于元丰八年五月哲宗策立之初,距神宗去世已经两月。而且此诗已在扬州刻石,写作日期历历可见,因此一辨即明。但是,这种恶意的指控使苏轼深感人心的险恶,再也不愿留在朝中,频频上疏坚请外任,最后终于获准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阳)。一如两年前出知杭州时,朝廷仍以前执政恩例,诏赐衣一对、金腰带一条、金镀银鞍辔马一匹,诰词中还有“不为朕留”之类深表惋惜的话语。

苏轼去志已定,他希望颍州一任之后,便能溯江回乡,归隐林下,只是弟弟苏辙如今已位列宰辅,恐怕不便轻易求去。兄弟又将远别,回想三十年前怀远驿中的旧约,苏轼无限怅然,竟至夜不能寐,索性起床在庭中漫步:

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

独行残月影,怅焉感秋凉。

——《感旧诗》

他来到弟弟的卧室门前,想和他谈一谈自己归乡的打算,但子由已经熟睡:

扣门呼阿同(苏辙又字同叔),安寝已太康。

——同上

于是回到书房写下这首《感旧诗》,诗前小序说:

嘉祐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一日,秋风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离合之意。自尔宦游四方,不相见者十常七八。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凄然有此感,盖三十年矣。元丰中,谪居黄冈,而子由亦贬筠州,尝作诗以纪其事。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还,寓居子由东府,数月复出领汝阴,时予年五十六矣。乃作诗,留别子由而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