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五个特点

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五个特点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西省各级财政部门积极配合,主动在担保基金、奖励资金、贴息资金和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小额担保贷款是一项准金融工作,离不开人民银行政策与业务支持。
积极作为_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研究(上卷)

江西省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 万建农 曾殷 翁贤杰

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自2002年启动以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关心指导下,把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纳入“全民创业、富民兴赣”的总体战略部署,紧扣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主题,勇于创新,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形成了“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效果好”的良好局面,成为了江西省就业工作的一大品牌,为扶持创业促进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6月底,江西省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1.42亿元,约占全国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总量的1/5;累计直接扶持个人创业33万人次,带动就业100万人次,其中:扶持返乡农民工6.2万人次,发放贷款27.51亿元;扶持高校毕业生2781人次,发放贷款1.4亿元;扶持妇女8.27万人次,发放贷款32.96亿元;累计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1.48亿元;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贴息资金12.37亿元;累计回收小额担保贷款140.68亿元,到期贷款回收率为99.59%,形成了“城乡合一、三位一体、覆盖全省”的小额担保贷款运作模式。

实践证明,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实施,既是帮助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新形势下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劳动者的创业愿望、创业热情和创业成果的可靠保证,深受广大劳动者和全社会的欢迎,对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据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对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效应评估报告显示: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每万元实现1人就业,每扶持1人创业可提供3.84个就业机会,对全省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了12.6%;创业者平均年收入比贷款前一年增加9200元,增幅达24.4%;创业在增加项目产值,拉动其他资金投入,增加财税收入等方面的贡献逐年加大,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年内增加了4倍。

总结和回顾这些年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特点:一是起步较早,2002年省本级率先拿出工作经费作为担保基金进行试点,发放首批贷款,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二是定位准确,将小额担保贷款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并以省政府名义与市、县(区)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三是机构健全,在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承担了大量而繁重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四是管理规范,打造了一只专业化管理队伍,充分利用信息化等管理手段,把好“贷、用、还”三关,实现了业务管理的标准化和动态化;五是发展迅速,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量实现了前五年4次翻番,2003~2010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0%以上。

二、主要做法

1.紧扣一个中心

九年来,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始终紧扣创业促进就业这个中心,主动融入到全省全民创业大潮之中,融入到创业促进就业的大环境之中,融入到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大发展之中,把小额担保贷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来考核,作为就业系统工程来打造,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推进,做到了“领导重视、定位准确、定期督促”。

(1)领导重视。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作为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作为“全民创业、富民兴赣”的重要手段,建立了小额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委副书记亲自挂帅,省政府确定一名副省长分工协调,并亲自出席由设区市政府和各经办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座谈和调度会,有力推进了工作开展。

(2)定位准确。自2006年起,省政府连续6年将小额担保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把手”工程。每年初,以省政府名义下达小额担保贷款目标任务,与市、县(区)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现了工作的准确定位。

(3)定期督促。由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情况进行每月通报,及时将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进展情况报告省委、省政府领导和通报至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有力地督促了该项工作的落实。

2.搞好两个协调

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工作量大,是一项系统工程,为落实好这项政策,江西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财政、人民银行等部门协调配合的作用,广泛调动各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着力搞好部门之间和系统内部两个协调,实现了一个加强,做到了两个配合,发挥了三方作用。

(1)实现了一个加强。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特别重视加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组织和能力建设,在小额担保贷款启动之初就建立了“三个中心、五级管理”的服务体系,即: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均设立了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并将小额担保贷款服务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村委会、居委会)就业工作站,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管理,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了解劳动者就业创业者情况、熟悉创业就业政策、能有效做好政策衔接的优势,承担了项目推荐、创业培训、贷款申请受理、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发放与回收以及跟踪服务等大量而繁重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目前,全省共设立小额贷款担保中心129个,工作人员585名,与工、农、中、建、交、邮政储蓄、农村信用联社等21家经办金融机构的300多个金融网点建立了稳定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关系。

(2)做到了两个配合。一是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离不开财政部门的支持。江西省各级财政部门积极配合,主动在担保基金、奖励资金、贴息资金和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小额担保贷款是一项准金融工作,离不开人民银行政策与业务支持。江西省各级人民银行十分重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在贷款政策上予以便利,克服宏观调控政策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影响,确保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不受金融信贷规模控制,做到了随到随放,确保了创业者贷款发放到位;在业务开展上予以指导,对各金融机构下达指导性发放计划,并积极协调各大金融机构参与办理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提供了政策与业务保障。

(3)发挥了三个作用。即:发挥旅游、民族宗教等主管部门的作用,大力开展特色产业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发挥工、青、妇、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强化扶持弱势群体创业;发挥高校的作用,重点帮扶大学生自主创业。

3.完善三项政策

江西省在实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过程中,采取边实践、边总结、边规范的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和创业者需求,不断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进行完善、调整和规范,先后制定下发了50多个文件,实现了“扶持范围全覆盖、再就业基地全贴息和创业成功再扶持”三项政策的规范和完善。

(1)扶持范围全覆盖。由原来单一扶持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迅速扩大到凡是有创业愿望、创业能力、创业项目,有一定自筹资金和合法稳定的经营场所,能够落实反担保措施的各类创业人员,实现按需放贷、应贷尽贷,体现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普惠性。

(2)再就业基地全贴息。重点突破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扶持政策,将政策优惠扩展到再就业基地和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视同于再就业基地),给予200万元以内的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其中:中央财政仍按规定承担25%,剩余75%由地方财政全额承担),体现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就业优先性。

(3)创业成功再扶持。对在小额担保贷款初次扶持基础上成功创业并带动5人以上就业的创业者,采取“扶上马后再送一程”的政策,即:二次扶持,贷款最高额度从初次扶持的5万元提高到了30万元,体现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连续性。

4.实行“四轮齐驱”管理

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正进入一个从重规模到重效益、从粗放管理到规范管理、从努力开拓局面到探索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新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紧扣小额担保贷款发展脉搏,围绕机制体制、管理手段、工作条件、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制度规范、手段先进、队伍整齐、保障到位”的“四轮齐驱”的工作管理体系。

(1)制度规范。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从管理制度上实现了全省“四个统一”。一是统一业务范本和操作流程,从受理申请、审查资料、贷前调查、推荐担保、银行放贷、贷后管理到贷款回收,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标准化操作。二是统一建立“四个台账”(担保基金管理台账、贴息资金管理台账、担保业务管理台账和基本财务管理台账),便于业务数据的保存及核查。三是统一报表制度,与银行等部门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四是统一逾期贷款清收制度,实施全省逾期贷款动态化监管。

(2)手段先进。从管理手段上,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小额担保贷款信息化管理,同步上线。一是实现了业务垂直管理,在省里可随时查询和掌握全省范围内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展情况及每笔贷款的发放和回收情况。二是实现了风险控制管理,避免重复贷款、套取贷款等现象的发生。三是实现了绩效考核管理,督促每个单位、每位工作人员的按周、按月、按年完成工作任务。通过信息化管理,达到了“一个杜绝,三个确保”,即:杜绝虚假数据,确保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3)队伍整齐。从工作队伍上,逐步充实和提高。一是人员的保障是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基石。在全省建立了一支小额担保贷款专业化队伍。目前,设区市担保中心已达到7~9人,县(市、区)担保中心已达到5~7人。二是业务素质的提升是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关键。江西省采取岗位练兵的形式,通过“学、练、比、赶、帮、超”的方法,积极开展全员业务培训、实施达标考试,实现持证上岗,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绩效结合是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支撑。江西省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对参与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的工作业绩进行科学评价,实现绩与效的结合,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和补助,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4)保障到位。从工作条件上逐步加以改善,一是确保了场地设施,在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显要位置设立30平方米以上的服务窗口,统一配置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树立服务品牌。二是确保了工作用车,统一为全省109个担保中心配发了工作用车,专门用于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和贷款催收等工作,并统一形象标识和宣传口号。三是确保了工作经费,各级担保中心工作经费均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并根据工作的特殊性安排奖补资金,采取“三个比例、两个不参与”分配方式,重点激励基层、部门和个人。

5.优化五项服务

打造好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这一创业促就业服务品牌,优化服务是关键。近年来,为策应全省“创业服务年”、“发展提升年”活动,全省人社系统积极开展“三新两提高”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内部管理,落实服务承诺,提高服务质量。各级担保中心本着“便利、快捷、优质、高效”的理念,建立了以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为基础,集两来一往、上门入户、一条龙和降低反担保门槛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1)“绿色通道”服务。充分体现了“便利、快捷、免费、廉洁”四大特点。一是便利,将经办金融机构的业务办理端口拉进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服务窗口,实现申请、审核、放款一站到位。二是快捷,严格按照限时办结制度,随到随办。三是免费,贷款发放、回收实行无收费,不允许经办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收费和搭车收费,充分体现服务为民的本色。四是廉洁,做到“四个杜绝、五个防范”,即:杜绝不符合条件给予贷款、没有项目给予贷款、不做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给予贷款、利用他人名义贷款;防范放权力款、人情款、关系款、招呼款、好处款。

(2)“两来一往”服务。申请人只需到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和经办银行各来一次,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经办银行联合前往创业项目所在地贷前调查一次,即可办完贷款全部手续。

(3)“上门入户”服务。各级担保中心工作人员变管理为服务,积极主动上门入户,了解创业者需求和创业项目的经营情况,解决创业者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创业项目成功和贷款按期归还。

(4)“一条龙”服务。把小额贷款和创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5)降低反担保门槛服务。针对目前创业者反映小额贷款反担保条件过严、手续繁杂、门槛过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第三责任人、抵质押、联保互保、信用担保等反担保模式。全省共建立信用社区300余个,发放免除反担保的信用贷款2.19亿元。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从广度和深度上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提高贷款额度、延长扶持期限、推广二次扶持,完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和小型有限责任公司的扶持政策,扩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财政贴息额度和中央的贴息比例,从市场经济实际出发,进一步满足创业者的发展需求。

(2)进一步放宽金融政策对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规模的限制,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纳入央行对各金融机构的考核,强化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市场化竞争,提高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性。

(3)加强小额担保贷款的机构和队伍建设,在部里设立专门工作机构,统一指导全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大力推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强化各级小额担保贷款中心的公共服务职能,实行参照公务员管理。

(4)整合创业服务资源,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形成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跟踪服务相结合的联动工作模式,将单一的资金支持扩展到集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服务载体,实现创业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运作管理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